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寻找一种适合目前老人长期照护及家庭养老照护的模式越来越迫切。通过深入家庭实地调查,分析和评价单一居家照护模式中对日常生活、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状况,并探索相关的需求影响因素。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护理工作在老年人家庭养老照护中的内容和方式,探索老年人家庭照护的新模式。为居家养老提出新的可行性较强的照护模式。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高龄化趋势使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成为养老的焦点和难点.社会化照护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满足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要.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等功能特点,将之用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将物联网应用于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在现有家庭、社区及机构三大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增加物联网这一供给主体,探讨物联网应用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黑龙江农村养老救助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作为最低层次和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最后屏障,也是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等特点,农村养老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因此,黑龙江农村社会保障当前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完善农村养老救助体系。具体操作时,可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整充实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等方面,逐步加强与完善黑龙江农村养老救助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面对老龄化与"老有所养"的问题,文章回顾了建国以来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及特点,对浙江省农村和城镇的养老保障实践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指出当前我国的养老制度正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养老重点由赡养型向照护型转变、养老服务由供给型向购买型转变、养老内容从救助型向福利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成"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中作为我国人口基数最大的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障成为了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也成为了十八大报告中建成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那么研究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模式和特点作出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进城务工人员逐步增多,这一庞大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也进一步突出。农民工这一个特殊的社会夹层地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当下,党和国家的当务之急就是应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以保障这一困难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相协调的、具有社会化特征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总体思路是:多形式保障、低水平起步、全方位统筹、渐进式发展。在这个大思路下逐步建立起由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社区养老保障机制、家庭养老保障机制和个人养老保障机制组成的、相互协调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战略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加速推进,从重视制度覆盖面扩大转变为重视保障水平提高,是养老保障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也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蒙古农村牧区具有典型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其养老保障的发展既与国家同步,也存在一定差异.运用收入替代率对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水平变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测度与预测,对于科学提高内蒙古养老保障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解析和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要求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国当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表述,没有揭示养老服务的本质特点,存在着核心功能不够明确、目标人群较为模糊、内部诸要素呼应性较差、运行机制开放性不足等问题,在实践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通过需要理论阐释养老服务的特质,从系统论出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可以重构为"为老人提供有效照护,以居家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平台,社会服务为依托"。这种体系表述揭示了照护是养老服务的核心;前置了养老机构的支撑作用;明确社区是综合性照护服务展开的平台;引入社会服务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优势;强调服务传递的载体是资金和设施。  相似文献   

10.
养老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的人身密切相关,是一种人身服务。这种服务由家庭成员、社会成员等不同的服务者提供,相应形成了孝文化、照护文化。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以西方经验为参照建立起来的,具有追赶型的特征。探寻人口和老年人口大国的养老之路,需着力综合应对,着眼现代化发展,从文化建设的高度,形塑社会、行业发展环境,以照护文化的职业精神改进孝文化,用孝文化的核心"敬"形塑照护文化,创新发展新型敬老文化,积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为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之路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1.
“课证融通”是康复专业学生“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支柱.“课”指康复专业课程体系,“证”指老年照护岗位标准要求.首先,制定适合康复专业的“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课程理论体系;其次,在课程内容中融合老年照护职业岗位技能知识.通过对接康复专业课程内容与老年照护相关职业技能标准,形成康复专业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内容流程化、项目化,修订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将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标准融入康复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度合作模式,促进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互融通[1].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权的现状与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居世界首位,农村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是重大的民生问题,需要多视角的研究。从法学视野看,当下我国的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体系还有待修改完善,现有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模式也有可发展之处。当代中国,农村老年人法律权益保障的关键在于明确养老保障的义务主体,注重对老年人精神权益的保障,建立起以自我养老保障为主体、以政府养老保障为主导、以社会参与、全民关怀为补充的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养老政策是政府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为保障老年权益而制定的政策规范,对于完善养老服务和开展养老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978年以来中国养老政策体系经历了初步创立、调整前行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呈现出从救助到服务、从一元到多元、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导向。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养老政策体系框架,老年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迅速,养老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发展中还存在政策落实难、效力低、内容模糊、城乡统筹考虑不足等问题。对此,还需要引入精准化的发展理念,在可行性、系统性、针对性、协调性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4.
医养结合是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这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视角,以"医"为主较为主流,因此出现了以医代养、侵蚀医保、功能不清、专业不足、成本较高等失序、失效现象。反思并解决这些问题,应回到养老服务视角,确立长期照护理念,明确医养结合中"医"的健康管理、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置和医疗护理等特殊功能,聚焦失能失智老人,分类提供相应的照护服务。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评估机制,打造一批专业照护机构,探索构建医护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有效机制,切实提升护理服务队伍职业能力,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人长期照护法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岳论丛》2017,(12):187-192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的照护责任需要家庭、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不同国家可以根据本国的历史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建立各具特色的三方责任分担机制。我国应当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指导,合理划分家庭、政府和社会在失能老年人照护中的责任分担,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法制体系。具体包括建立老年人家庭照护的税收补贴机制;构建老年人社区照护法律制度;完善老年人机构照护法律机制;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养老模式比较及中国农村养老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难点也在农村!古今中外的养老方式总体上不外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这两种养老方式各有其深厚的文化价值根源、特定的社会物质技术条件及经济基础、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为保障,与一个国家特定的国情、社情适应。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为前提,充分发挥两种养老方式的优势,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妥善地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西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江西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要形成能满足各类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必须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构筑城乡养老保障相衔接的框架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开展服务需求评估;制定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依据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估、考核、奖惩;形成养老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和随 GDP、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机制;实现由救济型、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养老保障·居家养老·社区支持:养老模式的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不同意时下有人提出的所谓"社区养老"的模式,认为仅靠社区是难以承担繁重的养老任务的,而主张养老保障加上居家养老再加上社区支持的模式.我们认为养老保障就是国家要通过立法,将养老纳入社会保障体制的范畴,用法律的形式确保养老成为政府、全社会的一项事业;居家养老就是老年人依然居住在自己或子女的家里,家庭仍承担养老的一部分功能;社区支持是指附近的社区要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我们希望它能成为养老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老龄化的总趋势中,中国的老龄化具有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高龄人口比重增长快、老年群体经济状况较差等特点,妥善解决中国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其养老资源提供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提供社会化、养老地点不脱离居住家庭和所在社区,比较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鉴于居家养老模式自身的特点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我国居家养老应当选择以福利性为基础和市场化为导向的发展道路.然而,我国目前的居家养老发展存在福利性严重不足和市场化程度不够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我国居家养老的福利性和市场化,大力推动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面临着养老意识淡漠、赡养权利保障不力以及孝道伦理弱化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构建以国家养老保障为主导、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体、以社区养老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从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完善法律、养老保险制度、探索社区养老模式以及和谐家庭关系等方面人手,综合治理,提高农村养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