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林业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人工纯林问题、天然林保护不力、绿化中大面积铺设草皮等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指导下人们只关注森林的工具价值,而忽视森林的内在价值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罗尔斯顿"生态整体论"为人类认识森林问题和森林价值提供了新视角,对林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扭转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注重维护森林系统整体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建设美丽海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对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薄弱、采伐管理制度不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缺位等问题,海南省的森林经营应当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将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分类经营管理目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着力开发民族村寨特色森林旅游,以带动林业经济转型,实现海南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3.
实施森林认证行为是林业企业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分析表明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在于:林业企业经营者实施森林认证的决策偏好、林业企业森林生态经济效益优化目标、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与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拟合度、社会周围其它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状况、林业企业的竞争压力、政府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对森林认证的支持力度、市场准入制度变化、林产品市场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状态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社会周围其它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状况、政府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对森林认证的支持力度、市场准入制度变化、林产品市场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状态对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模式具有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其它诸要素改变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林业经营理论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经营理论是林业生产实践的指南,对林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文详细梳理了林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经营理论:森林永续利用理论、木材培育论、森林多功能理论、林业分工理论、新林业理论、近自然林业理论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演变历程,以期对现代林业经营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蕴涵着人与大自然、人与森林平衡发展的和谐理念,林业文化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林业文化。林业文化的主要内涵就是和谐,林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面对直接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国林业发展必须确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人又必须与自然和平 共处,达到人—自然—社会系统更加和谐、完整、均衡;倡导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全民中确立适 应中国林业发展的和谐林业观、经营伦理观、森林文化观和绿色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林业产权不明晰是制约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经过改革后,明晰了林地使用权和森林资源所有权,使森林资产能够满足会计学资产定义的基本特征,可以解决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森林资产的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会计特性以及林权不明晰导致资产是否为会计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困惑,为将森林资产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明晰林业产权归属,健全集体林资产评估体系、推行林权转让交易平台,规范对森林资产的会计核算,将对森林资产会计核算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森林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舒适自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由此,将森林引进城市便成为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比较国内外城市林业的历史与现状,认为我国城市林业发展滞后、结构不合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林业之路,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现代林业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为目标、以现代法制为保障的林业。森林经营管理法律制度是《森林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现行森林经营管理法律制度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烙印,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森林经营管理法律制度创新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林业观,以建设现代林业为宗旨,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现代林业理论发展与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现代林业理论的分析来探索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通过对7种主要现代林业理论特点和适用范围的分析,认为:实施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公益林经营的根本原则和目标;而近自然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生态林业是实现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应通过合理的林业用地规划、持续森林多种产品生产、合理营林技术、关注生态保护和公众利益、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制度保障、贯彻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加强科技支撑几方面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以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说明了未持有和持有森林认证的代价,并分析在何种情况下理性的林业企业会申请森林认证以进行林产品贸易。认为推动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行为与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是规范森林认证手段、改善林产品贸易发展环境、培育专业化的森林认证和林产品贸易人才。  相似文献   

11.
林业产权制度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产权制度是林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产权制度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了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对比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差异;其次,在论证产权制度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关系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林业产权制度及其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业物权变动:比较视野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确权的基础上鼓励与规范林权流转。然而,林权流转并不必然导致林业物权变动。首先以我国林业物权变动为研究对象,厘清了林业物权变动与林权流转的区别;其次,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有关林业物权变动的规定与德国和日本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再次,结合我国现阶段林业物权变动的现状,从林业物权变动模式和林业物权变动的各种限制条件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我国林业物权变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简化林业物权变动程序,加快完善与林业物权变动相关的服务和配套措施的建议,以期为深化、完善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南方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林农经营林业积极性普遍提高,为了解决林农林业经营过程的资金短缺与“融资难”问题,国家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针对我国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过程,从博弈角度探讨林权抵押借贷双方存在的风险、分析了林权抵押、担保机制的形成过程与效果,建立林农或林业企业融资方与金融机构投资方之间的博弈行为模型,并得出贷款利息、抵押物的价值、信用机制是影响林权抵押借贷双方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影响因素提出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产权结构的变化会影响产出的变化,林业产权制度不断变革的过程也是林业产权管制不断放松和产权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文章从林业产权管制放松的视角入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度量林业产权管制的制度变量,并将其与资本等其他要素投入相结合,分析它们对林业产出的共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1996—2007年间广东省林业相关数据验证了林业产权管制的放松对于林业产出具有重要贡献的假设关系,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长期稳定性。研究认为由于外部性等因素的影响,林业产权管制的放松对于林业产出的贡献有限,但是目前林业产权管制仍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仍需不断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分析了林权改革的成效与存在问题,提出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  相似文献   

16.
林权改革:如何使“双重属性产权”并行不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资源广泛的经济价值使国内外关于林权界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意义的产权上,而林业资源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决定了它有着不可忽视的环境产权特征,两种产权范式具有不同的目标、追求与结果.如何使双重产权并行不悖,是中国林权改革的重大问题。为此,通过对双重属性产权不同的人格化代表、不同的效率目标及不同的功能定位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制度构建将林权经营放在共同遵守的经济秩序与社会规则中,以实现双重产权的相容互盈。  相似文献   

17.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林改革必须建立起既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利于国家生态建设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我们可以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模式来构建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核心要解决国有林的收益权和处置权这一产权问题。这样,既有助于保护承包者利益,又能促进国有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林业发展,更好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背景及动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森林初始产权在农村集体成员间的公平分配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基础;农民权能和利益的赋予与救济是集体林业持续发展的保证;政府行为的有限与规范是集体林权制度安全与高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黑龙江省伊春市对林业林权体制改革进行了重大探索,变林权国有制为职工承包制,实行职工自主经营和政府监管服务新机制,让职工拥有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处置权。实践证明,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是有效增强林业发展动力、转变林业增长方式、提高林业发展水平、实现林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所在和必然选择,这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国有林区林业林权体制改革找准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明晰产权、分山到户"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的核心,2011年通过对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确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林权确权工作进展顺利,主要表现为集体林改中农民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林地产权落实到位、农户对家庭林地勘界结果清楚,林权纠纷数量逐步减少、村级组织是林权纠纷调处的基础力量。但同时发现各地林权纠纷现象普遍,有许多新的纠纷出现,纠纷原因复杂且呈现动态性,没有调处的林权纠纷还有两成左右。林权纠纷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农户对已调解的林权纠纷满意度不高,不满意率占到31%。为此,建议调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以维护林区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