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创业模型的研究是创业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创业研究的基础。本文对经典的、有广泛影响的创业模型进行了分析,主要有蒂蒙斯模型、加纳模型、威克姆模型、克里斯蒂安模型和萨尔曼模型,并按照资源、机会和环境三个维度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指出了这些创业模型的异同点和进一步开发创业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贺小刚  陈元  李婧文  李鑫 《南开管理评论》2024,(1):116-127+157+128-129
家族创业作为一种普遍且重要的经济活动,受到学者广泛关注。但学术界目前还缺乏对家族创业研究现状与理论进展的系统总结,尤其是缺乏一个家族创业研究的整合体系。在家族创业概念界定和国内外研究总体状况分析基础上,本文从研究主题、研究视角、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四个维度构建了家族创业研究的整合体系,基于“影响因素—中介机制/调节机制—影响结果”的逻辑梳理了家族创业形成、治理、决策与效应的研究内容,并借鉴文献计量法将家族创业研究的理论演进历程归纳为理论探索、理论融合、理论深化三个阶段。最后,本文基于现有研究状况,从家族创业的主题拓展、理论整合和中国本土化三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果丰富了家族创业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框架体系,对推动家族创业的深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秦剑 《管理评论》2012,(9):94-102
作为当前创业管理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对创业拼凑理论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首先阐明了创业拼凑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学科溯源,论述了创业拼凑理论的理论观点和过程模型。其次,对创业拼凑理论的相关实证研究和操作化应用进行了详尽评介,并分析了创业拼凑理论对当前我国创业管理研究和创业实践的启示意义。最后,指出了创业拼凑理论的理论贡献,讨论了创业拼凑理论的现有不足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常晓茗 《经营管理者》2013,(7X):258-259
目前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还多局限在实践层面上,很少对创业教育实践的理论层面上有根源性探讨和研究。只有搞清楚创业教育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深化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开展。从演绎逻辑方面进行分析,创业教育是特定教育理论的分支;从建构逻辑方面进行分析,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教育理论量的深化,并且创业教育为传统教育理论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5.
周冬梅  陈雪琳  杨俊  鲁若愚 《管理世界》2020,(1):206-225,243
创业实践因新兴技术驱动的经济社会环境变革而发生了重大变化,涌现出了不少组织和战略理论甚至是创业研究也难以回答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在中国情境下表现得非常突出,但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基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设计,开展2008~2018年间发表的1842篇国际顶级创业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在描述和评价研究主题发展态势和进展基础上,归纳出以创业前因、创业实施、创业结果与创业情境为体系的创业研究主题框架,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趋势和中国情境下开展创业研究的建议。研究结果对于推动我国创业研究的深化发展并开展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以连续创业者10年创业经历为纵向研究案例,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深入探索创业者创业能力形成的过程机理,并揭示创业活动的差异、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创业认知、创业学习对该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事件空间、强度影响连续创业者的创业认知模式支配地位,创业者在被动性事件中倾向于采用分析式认知模式识别创业机会,采用直觉式认知模式发现创业资源,通过创造主动性事件在行动学习中利用创业机会,在经验学习中获取并管理创业资源;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调节创业者认知模式的转变,创业学习能够促进主动性事件对创业能力的提升效果;连续创业过程中,被动性和主动性事件的交互作用形成创业能力提升的正反馈,被动性事件变少、主动性事件变多,创业能力得以巩固。研究结论对创业者如何在复杂事件环境中提升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朱仁宏 《管理科学》2004,17(4):71-77
目前创业研究领域还没有发展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理论.比较并归纳较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创业定义,找出创业定义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创业研究的原始概念框架;为进一步修正这个概念框架,利用数据库检索并查阅了核心管理期刊和创业研究专刊的相关文献,进一步细化了各个因素涉及的变量,最终提出了一个包括创业者特征、创业过程、创业结果和创业环境的概念框架--研究边界模型.  相似文献   

8.
创业研究正在经历着一次新的转型和深化,主流研究开始从关注创业者行为深化为研究创业者认知,并形成了以"情境—思维—行为"为研究框架的创业认知学派,致力于探索创业者行为背后的认知成因和机制。作为创业研究领域重要的新兴流派,创业认知应该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并积极开展理论探索。本文在阐述创业认知研究发展脉络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过去40年间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的124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基于前沿问题和方向提炼出创业认知研究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简要评述了国内相关研究状况,在与国外前沿研究比较基础上讨论了在中国情境下开展研究并贡献于西方理论的相关研究建议。研究结果对于推动国内创业学者涉足这一前沿研究领域并加速其与国际创业研究水平接轨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战略创业理论是研究家族企业跨代际传承的有力分析工具,家族企业通过跨代际间的战略创业不断打破内外部制度的约束,利用新的知识与能力推行新的战略举措,传承创业精神,实现家族企业资源更新与成长诉求。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整理提出了家族企业战略创业与跨代际成长的研究框架;其后运用理论驱动型案例研究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已有120年历史,并成功实现了3代传承的李锦记集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掘有力的案例事实去验证和发展家族企业战略创业与跨代际成长的理论框架。深入研究后作者发现,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是家族企业进行战略创业的根本动力所在,家族企业通过治理结构变革、产业创新、家族企业资源的动态管理、内外部网络构建、国际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创业行为,不断突破现有约束,从而实现创业精神传承与跨代际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解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鼓励和扶持创业。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数创业属于生存型创业。由于个体能力和环境问题,生存型创业者在融资方面,面临比机会型创业者更大的困难。现代融资理论的发展已趋成熟,但面向弱势群体的创业融资难题尚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创业融资金融体系的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两者融合,来解决生存型创业融资中关于融资途径、创业资本成本等相关问题,以有效地解决生存型创业者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不确定情境下,面对"传承难,转型难,创新难"三重挑战,创业成为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独特路径,而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家族源动力还缺乏理论探讨。基于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以6个传承中的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识别家族企业继承人创业图式生成的3个烙印敏感期,通过扎根理论的数据处理程序,提炼不同敏感期的烙印源(客观环境和其他实体)、烙印机制(框定、扩散和转化)和烙印结果(信、知、行);通过跨案例对比分析,进一步得到代际创业图式的互动效应(复制、替代和集成),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创业实践模式,构建基于烙印理论的家族企业继承人创业图式生成和迭代的理论模型。本研究聚焦家族传承与创业的微观基础,不仅对于理解家族继承人创业思维和行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开展创业教育、改变继承人深层认知结构具有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创业学习是新创企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尽管创业网络蕴含了大量可供新创企业学习的知识资源,然而少有研究对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本文整合社会资本理论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了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层次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对成长绩效有正向影响;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对成长绩效有正向影响;创业学习对创业网络与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社会资本理论与组织双元理论有重要贡献,对挖掘创业网络的学习价值并实现新创企业双元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贾旭东 《管理学报》2013,(7):949-959
运用经典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2家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为案例,对其创业团队的分裂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归纳出了中国民营企业创业团队分裂过程的4个主要阶段、1个直接动因与4个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4.
贾旭东 《管理学报》2013,(7):949-959,1015
运用经典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2家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为案例,对其创业团队的分裂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归纳出了中国民营企业创业团队分裂过程的4个主要阶段、1个直接动因与4个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5.
马鸿佳  林樾  蒲清华 《管理评论》2024,(3):258-268+288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创业成为企业利用数字红利创造价值的关键途径,数字创业理论亟待完善。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MOA—数字创业网络构建—创新绩效”的理论研究框架,以杭州遥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创业成长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纵向单案例的研究方法,构建数字创业企业成长机理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从数字创业的前因条件来看,数字创业过程中的动机(motivation)由学习导向向技术导向再向市场导向演化;机会(opportunity)来源于市场匹配,即数字技术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性;能力(ability)来源于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实现数字赋能过程,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成长过程通过数字创业网络中的多主体互动实现,网络结构由初创时期的政府、金融机构、合作企业和数字用户四个基本主体构成,逐渐增加孵化器和大学及科研机构,数字创业网络的广度、强度和多样性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增加。在价值增长方面,每个阶段产生的创新绩效通过资源积累和资源循环,使企业逐渐形成成熟的核心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拥有稳定的数字用户群体,在多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在多元化经营的基础上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圈。  相似文献   

16.
张慧玉  杨俊  张玉利 《管理学报》2015,12(2):240-251
中国外地创业者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目前的创业理论研究很少关注这一特殊的创业群体。以中国创业动态跟踪调查项目(CPSED)数据为基础,通过探索性实证研究,从微观层次分析外地创业者特征及其创业过程。研究发现,与本地创业者相比,外地创业者在创业初始条件特征、创业行为及创业结果预期等多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重要源泉,创业企业的社会创新能够在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实现企业成长,创造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一话题也逐步成为实践和理论关注的焦点。基于制度理论,选取3个以社会创新为战略导向的创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通过实地访谈和文档查阅等方式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5个理论维度,包括创业企业与制度环境的互动演进、创业认同的逐渐形成和双重价值的追求,并据此归纳为3个发展阶段,探索创业企业通过有序构建制度而形成的企业社会创新的实现路径,辨析了其中的主要要素和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创新需要系统性地考虑企业、生态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并与多个主体进行持续性互动,传递各自的观念、知识和资源等。在实施过程中,创业企业也会在社会创新中与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的发展。创业企业社会创新的实现路径模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创业企业与制度环境的互动演进,包含创业融入和创业发展共同体两个理论维度;第2阶段创业认同的逐渐形成,包含创业认同一个理论维度;第3阶段双重价值的追求,包含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两个理论维度。制度的三要素在3个阶段发挥不同的主导作用,实现由规制要素主导向规范要素主导再向认知要素主导转变的路径发展特征。研究旨在丰富创业企业社会创新的理论研究,明确创业企业社会创新的实现路径,也为企业以社会创新为切入点开展创业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李一 《经营与管理》2015,(3):154-157
笔者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创业风险的内涵,从风险来源的主客观性、风险可控程度、创业要素等角度,对创业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类细化;然后梳理了创业风险评估、管理、控制机制的各种方法;最后对创业风险的理论研究做了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是江苏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撑和引领。目前,江苏省提出"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江苏精神",正是从环境上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创业为基础、创新为灵魂、创优为追求",鼓励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激励高层次人才进行创新创业。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结合结构树洞理论的观点,通过文献回顾、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的方法对南京市高中专院校就业创业部门和毕业生创业实践情况进行调查和梳理,总结出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框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我国农民创业实践的情景化因素,从社会嵌入理论视角审视农民创业,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