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四川嘉绒藏区铠甲舞的藏传佛教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嘉绒地区藏传佛教历史与地理环境关于“嘉绒”一词的由来 ,学术界争论颇多。所谓“嘉绒藏族” ,实际上是 1 954年在民族识别中将原有“嘉绒族”归入藏族后才出现的称谓。① 而对“嘉绒”一词的解释 ,目前较有代表性的是 :“靠近汉区的山谷地区的通称。”② 从实际的地理状态来看 ,这一说法无疑是正确的。故而有学者认为 :“‘嘉绒’一词并非族名 ,而是对一个地区的泛称。”③ 也有学者认为 :“‘嘉绒’表示了汉藏两族文化交融汇合的意义。”④“在藏语中 ,‘嘉’为汉族 ,‘绒’为溪谷之意 ,联称即为靠近汉族的溪谷居民。”⑤ 从历史上看…  相似文献   

2.
嘉绒藏族是藏区的一部分,嘉绒藏区本部在今四川省西北高原之大小金川流域。嘉绒藏族举行婚礼,其婚仪的内容极为丰富,尤以礼仪中的颂辞最为精彩。长期以来,嘉绒藏族婚仪仅被视为民间习俗,很少有人对它从历史和宗教的角度去进行深入地研究,更不知道它的渊源何在。笔者在撰写《金川县志》的“民族、宗教”篇时,查阅了部分藏、汉文字资料,又到嘉绒藏区调查考证,发现这些地区的婚仪与苯波教的婚姻仪轨在很多地方相一致。苯波教是中国藏区古老的原始宗教。在世俗眼光看来,藏区的宗教典籍中不可能夹杂婚仪内容,可是,在苯波教大本营嘉绒…  相似文献   

3.
<正>嘉绒是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地理概念,嘉绒指嘉绒藏族居住的地方,即嘉绒藏区,主要包括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金川、小金、汶川、理县、黑水、壤塘、松潘、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色达、道孚、康定、泸定、炉霍和雅安专区的宝兴县等的部分地区。作为一个族群称谓,嘉绒指生活在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大、小金川流域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嘉绒藏区处于"藏彝走廊"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及汉藏民  相似文献   

4.
在地球最后的秘境朗杰西藏高原是藏民族聚居的地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这里还有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的已被承认为民族,有的还称为“人”。这些小民族世居绵延二千公里的喜马拉雅山区。西藏解放前,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原始生活。现如今,...  相似文献   

5.
<正>《嘉绒藏族历史明镜》(以下简称《明镜》)是由2009年藏文书籍《■》(2)(《嘉绒藏族历史》,2002年)编译而来的,原著由嘉绒藏人白湾·华尔登历时十年的材料收集、实地调查写就。在保持原著主题的基础上,编译者经过适当剪裁和少量史料补充,将原来的29章编译精简为11章,主要内容未变,大体仍旧按照远古、古代、近代的编年顺序,叙述嘉绒藏人和嘉绒藏区历史的源流和演变。11章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嘉绒与象雄和吐蕃的渊源考辨,嘉绒地区的历代政治形态、宗教与文化,与宗教相  相似文献   

6.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7.
试析大小金川之役及其对嘉绒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嘉绒”为藏族的一支,分布在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黑水、理县、金川、小金、汶川、茂汶等县及雅安专区、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清代乾隆年间,清政府在嘉绒地区进行了两次金川之役。大小金川之役不仅是乾隆“十大武功”中耗时最久、耗资最巨的战争,而且给嘉绒地区带来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9.
藏文与藏族文化现状和发展研究是藏族地区各级政府和藏学界急需研究实施的重大任务与课题。它关系着藏族文化发展的命运,关系着藏族将如何调适和跻身于中国“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发展之中,关系着藏族文化如何面对未来下世纪的挑战。今天民族语文的使用如何?成为我国民族自治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民族语文的使  相似文献   

10.
在嘉绒藏族土司的祖源问题上,嘉绒土司、苯教学者、藏传佛教僧侣以及中原史家这四方从各自的角度分别进行了解答,因而相应地产生了四种不同的历史文本,即:“琼乌卵生说”、“琼部东迁说”、“四(六)氏族说”和“皇帝册封说”.通过对这四类历史文本的解读,不仅可以厘清嘉绒土司与临近藏区和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而且从中也能反映出嘉绒地区所具有的多种文化元素互相碰撞、融合、共存的历史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嘉绒     
嘉绒,是藏民族大家庭中一个部族的名字。嘉绒也是一个地区的名字。 我在一篇小说里说:这个地区在行政上属于四川,在人文地理上属于西藏。嘉绒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靠近汉区山口的农耕区”。这个区域就深藏在藏区东北部、四川西北部绵延透迤的邛崃山脉与岷山山脉中间。座座群山之间,是大渡河上游与岷江上游及其众多的支流。出四川盆地,从大渡河出山的河口,或岷江出山的河口一直往西往北,这两条大河像是一株分岔越来越多的大树的庄严的顶冠。 最后,澎湃汹涌的水流变成了细细的一线,如牧人吹出的笛音清丽而婉转。那些细细的水流出自于…  相似文献   

12.
川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海拔高度陡然升高,气候多样,恰处于北纬30度线,温度适宜且水资源丰富。境内风光极其优美,317、318国道早已闻名全国,是旅游、采风、探险的绝佳目的地。独特的地貌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生活于其中的嘉绒藏族历经千年繁衍生息,形成了极具当地特色的川西藏族文化,体现在建筑、宗教、民俗、服装等多种载体中。本文通过作者多年来大量的田野调查,管中窥豹地概括川西藏民居建筑装饰纹样,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在对我国藏区民族戏曲的介绍和零星的论述中,一般都只说有藏戏,或称藏剧。包括1980年问世的新版《辞海》还是说“广泛流行在藏族地区的”只有一种藏剧。其实不然,在我国西部和西南五个省区广阔的藏族聚居地域内,因各个藏区的方言语音不同,民间文化艺术传统特别是音乐曲调基础不同,以及流布地域和历史发展渊源不同,已经形成多种民族戏曲剧种,如藏族的和门巴族的不同剧种。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清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行政管理的加强,藏族与汉族和其他各兄弟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来,都更加频繁和密切,满汉官兵和不少文人学士,不断进入藏族生活地区。藏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藏族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丰富了文人学士的想象,并为之提供了丰富多采的创作素材。歌咏藏族生活的篇章(我称之为“咏藏诗”)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在高山峡谷、四面环山的嘉绒地区,以嘉绒十八土司为主,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从作为象雄文明符号的琼鸟信仰,到墨尔朵神山崇拜,从赞普赤松德赞(755-783)时期的毗卢遮那大师流放到嘉绒,到11世纪从阿里邀请赞普后裔统治嘉绒,这一藏文明的边缘地区始终保持着极具特色的文化属性。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及人文环境,嘉绒文化多元,教派齐全,开放包容。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一特色从象雄的琼部落迁  相似文献   

16.
《格萨尔传》又名《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集体创作出来的一部长篇英雄史诗,是藏族文艺百花园里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多少年来,在藏、蒙等族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喜爱;近世逐渐传播到国外,极受重视。这不仅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骄傲。史诗的中心人物是藏族地区传说为“岭”国的格萨尔王,中心思想是为民除害,主要内容是战争。  相似文献   

17.
“嘉绒”,是地名?还是族名?或是两种含义都有呢?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有趣问题。从贾尔穆概述的对嘉绒含义的六种解释中,有三种指的是地名,另有三种指的是族名①即《辞海》、《藏汉大辞典》都说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桑木旦说是,  相似文献   

18.
罗卜藏丹津事件后,为了削弱和硕特蒙古的势力,强化清朝中央对青海蒙藏民族的控制,清朝在政治上实行了蒙藏分治和“扶番抑蒙”的政策,其结果是经历雍正、乾隆、嘉庆到道光元年,青海蒙古族不仅人口锐减、牧地日缩,且民众流离失所,生活极度贫困;而藏族则人口与牲畜数量剧增,蒙藏两族从清初期的“蒙强藏弱”变为“藏强蒙弱”.为了拓宽生存空间,自嘉庆朝开始,居住在黄河以南的藏族各部就不断向黄河以北迁徙.这既冲击着清朝划定的“北蒙南番”的居住格局,也使蒙藏地区社会局势动荡不宁.那彦成基于当时情势,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经济封锁政策以保证青海蒙藏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试论嘉绒藏族的族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分支 ,关于其族源的讨论历来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本文运用汉、唐时期的史料 ,结合岷江上游和大渡河沿岸出土的石棺葬的考古发掘材料 ,认为嘉绒藏族是汉代《史记》记载的夷民族的后裔 ,即以汉代的冉夷、隋代的嘉良夷为主体 ,在唐代吐蕃东进的压力下 ,融合当地羌人而成的一个族群。  相似文献   

20.
唐代弱水西山羁縻部族探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四川西北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曾被称为“弱水西山”,是唐朝与吐蕃长期争夺之地,本文所要探考的,主要是唐前期和唐中期该地区实行羁縻府州及都护府统治时期的部族分布及其社会经济、文化及人口发展情况,认为唐代中后期的“西山八国”,基本上是由唐前期弱水西山六十八羁縻州部族所建,他们是现代嘉绒藏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