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普通高校文秘方向现代汉语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要求,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的需要使“分层”教学具有必要性。“分层”教学体现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的合理安排。“大一”“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重在传授“理论性”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强化“应用性”专业技能;高年级“现代汉语专题”与“现代汉语讲座”服务于专业发展前景,重在拓展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2.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民族班现代汉语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根据其规律及特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便不断提高学生的现代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3.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两句古语在现代汉语里已是常用的话了。“视”与“见”、“听”与“闻”的本义在古代汉语中有什么分别?这几个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又有些什么变化?这就是本文试图略加探讨的问题。讲到“闻”在现代汉语里的词义变化,还得先谈谈古代汉语中“嗅”与“闻”的区别,以便说明“闻”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用法的不同。讲到现代汉语里“视”与“见”的用法时,还须联系到现代汉语常用的“看”来谈。  相似文献   

4.
“视而不见,听①而不闻”这两句古语在现代汉语里已是常用的话了。“视”与“见”、“听”与“闻”的本义在古代汉语中有什么分别?这几个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又有些什么变化?这就是本文试图略加探讨的问题。讲到“闻”在现代汉语里的词义变化,还得先谈谈古代汉语中“嗅”与“闻”的区别,以便说明“闻”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用法的不同。讲到现代汉语里“视”与“见”的用法时,还须联系到现代汉语常用的“看”来谈。  相似文献   

5.
“有序对”是现代汉语中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其意义和结构具有特殊性,是汉语教学中具有研究价值的一类词.文章探究了有序对的意义、语素序特点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词语在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现行影响较大的现代汉语教材有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三版,下文称“胡本”)、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上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下文称“张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上下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三版,下称“黄本”)。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了这些教材。用得多了,读得精了,在了解它们的许多优点的同时,也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说法有待商榷,特别是那些似乎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文化教学.现代汉语课程中文化教学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文化知识作为语言现象产生与存在的背景,二是把文化知识作为对语言现象阐释的诱因.相应的,前一种文化教学的方式可称之为“语言现象的文化背景描述”,后一种文化教学的方式可称之为“语言现象的文化诱因阐释”.根据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安排,举例分析了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中文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汉语学科的研究不断拓宽和加深,90年代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已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化的要求.主要原因是80年代前形成的现代汉语教学体系和框架束缚了不少高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因此要求现代汉语教材的改革和发展的呼声愈来愈高.如何适应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需要,编排出能适应各种不同层次需要的创新、科学、实用的现代汉语教材已成为语法学家及广大语法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于是十多套各具特色的现代汉语教材应运而生.本文就笔者手中现有的八套新编“现代汉语”教材中的语法部分略作比较,以期通过比较.分析,为现代汉语教材的改革编写工作提供些许资料以及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9.
“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倾听”的注释。其实这只是表层的、肤浅的、泛泛的理解。对于教学“倾听”就意味着“以生为本”,相信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是”的意义“于是”在现代汉语中是连词。各种大学教材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张志公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都指出“于是”是表示承接关系(有的叫顺承关系、有的叫连贯关系)的连词。但是具体意义和用法在各教材中均未涉及。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对“于是”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调查了中学生书面表达中的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偏误现象,并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成果对这些偏误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对动态助词的研究和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它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汉字是记录汉语书面语的符号,在《现代汉语》课程中,汉字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已经出版的几本大学《现代汉语》教材,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几个部分里,都体现了“现代”这个特点,唯独汉字部分一般都更侧重于它历史方面的叔写。这样,就使教材中的汉字部分不仅和其他各部分在体系上脱节,而且内容显得陈旧,不利  相似文献   

13.
学术名人     
张雪涛教授张雪涛,教授,1948年生,安徽省宿州市人,宿州学院“教学名师”,安徽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1966年-1977年为中学民办教师,1980年大专毕业后为高校教师至今。曾在北京大学进修汉语专业两年,师承朱德熙、陆俭明等著名语言学家;在辽宁大学汉语助教进修班学习汉语硕士课程,获结业证书。先后任汉语教研室主任、系支部书记、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讲高师本专科现代汉语、汉语专题、教师口语、大学语文等课程。具有较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授课艺术,先后指导12名专科生考取现代汉语硕士研究生。1994年前在《北京大学学报》发表万字以上学术论文两篇。后在《语言文字应用》、《光明日报》、《语言教学与研究》、《戏曲研究》、《修辞学习》、《汉语学习》、《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发表汉语语法学、修辞学、语音学、文字学、语言运用、汉语教学等领域的独著学术论文47篇;出版编著、专著各一部。总计100多万字。论文中有9篇为国家级重点,7篇为国家级;21篇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引用,9篇被《中国学者资料库》引为“参考文献”,5篇被《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引为“参考文献”。主持省高校“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省教...  相似文献   

14.
二十多年来,我们在现代汉语教学中,都是按照“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后简称“暂拟系统”)来进行的。使用这个系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它使大、中、小学汉语教学有了一个“共同纲领”,教师有章可循,不致各讲各的,使学生莫知所适从。学生毕业后,学过的也能在中学里使用。可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曾碰到过不少的问题,有的自己觉得不很合适,有的是学生提出疑问,我们不能解答得使他口服心服。在这篇小文章里,不能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15.
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六三年版),曾作为高等院校“法定”的教本,所以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以为它的“语法”部分中存在着严重的功用论和形式主义。现略陈数端,以就教于胡先生和从事汉语研究者、教学者诸同仁。《现代汉语》在“词的分类”一节中,一开始就说了这么一段话:“给词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标准决定于不同的目的。比如,为了编类书,可以按照词的意义把词分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词话》中的时间、处所、方向类介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词话》中表时间、处所、方向的介词有“在”、“到”、“于”、“打”、“向”、“自”、“从”、“往”、“至”、“望”、“朝”、“比及”等12个。这些介词的一些用法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但更多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而由别的介词承担了。  相似文献   

17.
“出外”是常见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到外地去”,不够准确。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证,“出”意为“到……去”.“外”既指“外地”又指“一定范围以外的地方”。“出外”的准确解释应为“到外面去”。本文的结论有助于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也有益于汉语词典的编写。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一直存在着一些误区,如何认识并纠正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汉字教学,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汉字教学的具体内容,即应该从汉字的性质、字形、部件和笔画四个方面组织汉语教学。充分地利用汉字与生俱来的优势,把传统的经验和现代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开创汉字和汉语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汇是现代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真正提高现代汉语词汇教学水平,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和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也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我们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所进行的各种思考,是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基本理念的延续和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应加强大学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的纵向联系和相关衔接。  相似文献   

20.
“左……右……”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录的一个固定格式。这一格式最早见于上古汉语,发展于中古汉语,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表现出较强的孳乳能力。从现代汉语平面考察,进入“左V1右V2”格式的动词以单音节为主,语义上需具有自主性、持续性特点;格式构成的词语除表达一定的理性意义之外,还具有表示“动作持续或反复”的语法意义以及一定的形象色彩义;此格式构成的词语在句中以做谓语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