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古风时代的大殖民运动为经商航海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从而加速了希腊各城邦工商业的发展,为希腊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早期民主政治的出现,为希腊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克服狱政困难,增强抗战力量,制定并施行了监犯调服军役法规.监犯调服军役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国民政府监狱行政工作的改良,为国民党军队补充了大批兵力,也为监犯提供了抗日杀敌、报效祖国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洪珉 《殷都学刊》2005,(4):99-103
“散文热”是世纪之交的文坛盛事,散文热的原因何在?首先,改革开放的时代为散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散文培养了众多作者和读者;再次,文化消费方式的改变为散文提供了广阔市场;最后,散文的特征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最合适的文体。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人民为中心理论话语为党和政府同人民关系提供了新的政治宣言、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理论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人民立场的继承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理论话语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了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抓手;以人民为中心理论话语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结构严谨,贯穿于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之中;以人民为中心理论话语由于其生动性,形成了脍炙人口的金句,与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以人民为中心理论话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叶,云南传统对外经贸关系形成了以沿边边境贸易为主体,以贡赐贸易为补充的格局.19世纪西方殖民者对东南亚和云南的侵略,终结了传统的贡赐贸易,同时强行开埠通商,通过改造传统的边境贸易网络,在云南建立了新的殖民贸易体系.约开商埠前后,云南对外经贸关系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内部结构也演变为以通商口岸为依托,以全球性、综合性的世界贸易为主体,以边境贸易、边民互市和走私贸易为补充的近代对外经贸关系.云南在一定程度上更深地卷入了早期经济全球化和殖民贸易体系的漩涡.  相似文献   

6.
林建华 《东南学术》2001,(6):195-198
“为己之学”是儒学的一个枢纽 ,本文深入地、条分缕析地勾勒了“己”为纯朴 ,“己’为目的 ,“己’为根据 ,“己’为前提 ,“己”为价值的丰富内涵 ,阐述了在当今人类面临的诸多难题中“为己之学”所可能具有的意义 ,表达了抓住这一枢纽 ,返本开新 ,开掘儒学现代生命的强烈向往  相似文献   

7.
邓江祁 《云梦学刊》2012,33(6):35-39
1904年华兴会筹划的长沙起义虽然因事泄流产而未及发动,但它却提出了明确、完整的反清武装起义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为革命党人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起义创造了条件,为辛亥武昌起义的发动和成功准备了一批骨干,为推翻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的提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在社会转型的时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湖南省社科联邀请了湖南社会科学界的一些专家学者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现将其观点刊发出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提出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的提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在社会转型的时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湖南省社科联邀请了湖南社会科学界的一些专家学者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现将其观点刊发出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产物,在我国现阶段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大量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  相似文献   

11.
尽管阿多诺批判了启蒙,但并不是对历史抱悲观主义的态度。当人们通过交换真正购买到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的时候,一个理性的社会就会产生。进步就是人类自身对自然控制的结束,就是人类社会每一阶段对这种控制的抵制。阿多诺认为,历史没有一个统一的主体,历史的基础是个体之间的联系,但历史的进步需要一个全球性主体的出现和人性的确立。历史的进步就是体现在每一微观层面上个体主体、全球性主体与客观世界间的星丛,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间的和解。  相似文献   

12.
周亮 《兰州学刊》2009,(5):165-167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四川汶川地震,在这一特殊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为灾区人民的心灵送去安慰,传递温情,并且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使得四川人民在困难时期,音乐为其增添信心、增加力量,极大的体现了社会功能性。文章首先探究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性特征,其次介绍了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歌曲创作状况,进行分析其社会意义,最后提出运用音乐治疗恢复地震灾区人民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刘志琴 《河北学刊》2006,26(1):158-162
《乡土中国》是前现代中国的国情咨询报告,历经37年的风雨,仍以强烈的现实性再次引起人们的思索。书中所提出的“礼治秩序”及其“差序格局”的概念,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制度的社会管理模式。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蓝图,为历代圣贤所推崇。以礼治秩序来概括乡土中国,是认识前现代中国社会国情,切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4.
自中共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党和政府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政府管理的视角分析,和谐社会即是政府与公民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治理的社会。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和谐关系主要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通过公民参与的制度创新、实现透明和公开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中外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对此进行了不懈地探索,提出了许多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并作了生动地描述,有的还进行了伟大的试验。在今天,中国共产党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自己现实的奋斗目标,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先进的文化、发达的市场经济和完善的政治体制为基础,也必须以法治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原始人是指从生理学上已成为现代人,而从社会学上仍未能进入氏族社会的人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最低阶段。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较低,采用的是一夫一妻制的稳定的家庭结构,道德品质虽然简单但却高尚。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分析说明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结构及道德是彼此适应的,其社会结构也是十分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时期,人们有着灵敏的听觉辨别能力,这是人们长期听觉实践的产物。夏商以后的声音世界里又多了丰富的人造声音。在听觉的社会性认识上,人们注重正常的听觉需要,反对听觉过度,能够描述声音共振现象,注重听觉的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在听觉和社会事象的关系上,先秦时期的人们已经能够从听觉中窥探到政治色彩,充分发挥听觉在战争中的辨别与指导功能,发挥听觉在外交场合的悦宾功能,发挥听觉在法律诉讼中的察觉功能。不仅如此,先秦听觉还存在着听觉崇拜色彩,对于医疗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着丰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老年人赡养支持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走"养老保障社会化"之路.但目前这种建议和对策实施的效果如何?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方式是否被社会养老模式所代替?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回答.  相似文献   

19.
人类政治社会的起源和走向是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近代契约论思想家在自然状态与国家的两分中阐释政治社会。霍布斯政治社会理论的核心价值是政治秩序,其中既有专制主义、极权主义的倾向,又有自由主义的火花,且前者占主导。洛克认为,国家是人民自由契约的产物,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社会契约之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不可侵犯。卢梭的政治社会理论极富开创性,也颇具争议性,卢梭坚持主权在民,同时又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末重现中国社会的富裕阶层,较之中国传统缙绅阶层和当代西方富裕阶层存在着许多明显差异。本文以当代中国的富裕阶层为研究对象,以经济伦理学和伦理社会学的视角,着重分析了道德失范对富裕阶层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普遍提升富裕阶层的道德水准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