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人才瞭望》2005,(9):76-77
慧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科兆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海德思哲国际咨询公司上海培茵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外国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安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上海智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慧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的机构,由欧美学成归国人  相似文献   

2.
《人才瞭望》2005,(8):72-73
上海华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职场精英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润杰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万宝华企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四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相似文献   

3.
投资类人才落户门槛过高是各地来沪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之一,而投资类人才是企业的主心骨,也是引进内资的关键。有政协委员建议———近年,各地来沪投资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各地来沪投资总量和增量与外商投资相比,已经实现"双超"。各地来沪企业对上海财政贡献也很大,约占上海总税收(去掉海关代征税)的1/5强。另外,各地来沪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大、数量多,对上海就业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4.
《人才开发》2011,(3):16-17
上海招聘网(SHjob.cn)于2007年11月推出针对贸易进出口行业招聘求职的网站——上海贸易专才网,这是上海首个专门为贸易人才服务的专项网站。当初之所以设立该网站,主要是上海招聘网发现,从2004年开始,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连续三年稳居世界前三。海关总署的数据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口岸外贸和海关税收均已占中国总量的四成。上海国际贸易企业机构逾8万家,其中货物贸易企业4万多家,外商代表机构1万余家,服贸企业3.5万家,服务外包企业600多家,与之相应,贸易进出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攀升。而上海招聘网在实际工作中同样发现,贸易进出口类的招聘职位也随之不断增加,年增长幅度在30%以上。对此,2007年11月,上海招聘网专门推出针对贸易进出口行业招聘求职的网站,力求为上海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沈霞  洪安 《人才开发》2006,(2):48-49
一“上海正在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随着筹办2010年世博会工作的全面启动,浦江两岸日新月异。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洁。这座城市因为母亲河而美丽,我们的企业在母亲河上见证着上海的发展并与上海共同进步。”这是上海风采航运旅游有限公司创建企业未来发展理念的一段文字。时下,祖国和世界人民正在关注着我国向着创新型国家迈进,上海是中国东方的明珠,它记载着古老民族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集期刊展示、征订、销售、读者咨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企业“上海全国期刊总汇”于最近挂牌营业。 上海全国期刊总汇是由中国期刊协会上海理事工作委员会和上海新华书店静安区店联合创办的,其目  相似文献   

7.
8月15日,上海维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培训师石安接到报名参加《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标准》培训的通知。至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标准》正式开始在上海试点启动。对此,各方说法不一,讨论激烈。  相似文献   

8.
三方 《人才瞭望》2011,(7):56-57
人才挂职单向多,上海一份研究建议:高校教师、机关干部、企业人才——目前,高校人才到机关挂职多,但机关干部到高校挂职少。为此,上海一份研究建议,高校教师、机关干部、企业人才三方要实现互动挂职。据调查,在不少地方高校人才挂职工作仅限于在高校与机关之间开展,企业并未纳入人才挂职范  相似文献   

9.
1991年4月风和日丽的一天,上海诞生了一家平平凡凡的创新企业——上海国际经济法律咨询服务公司——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从事非诉讼代理、协调、见证、咨询、业务谈判、投资策划、经济合同监理的股份制企业化公司。 敢为天下先,开辟新事业 上海国际经济法律咨询服务公司是业务上首创非诉讼代理、综合性咨询,体制上实行集体集资股份制,内部设:“事业部制”机构,资金完全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全新的企业公司。该公司的创立者、设计者则是长期以来在技术密集、劳动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务院已作出结束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决定。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城市的上海,着力抓好五大机制.其中经营者竞聘上岗机制(本刊今年1月号曾作专题讨论)实为重中之重.亦为难中之难。前不久,上海新黄浦集团迈出了可喜可贺的坚实一步,竞聘上任者将切切实实地与国有企业紧紧“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企业腾飞的根本保证。上海汽车(集团)总公司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建设,构建人才高地,在不断挖掘、培养业内人才的同时,千方百计地从国内外寻觅各类专业人才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上海汽车集团不仅确立了上海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而且在全国也形成了领先发展优势,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综合能力评价最优500强之首,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上海轿车工业已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2.
2019年上海科技创新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9年11月底,2019年上海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细胞》上发表论文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28%。预计2019年全市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900家,同比增长70%以上,有效期内高企总数超过1.2万家。2019年1至11月,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1082.01亿元,同比增长15.8%。在科技金融领域,科创板上海上市企业13家,约占总量(68家)的19.1%,居国内第一。自9月20日发布以来至11月30日,上海"高企贷"已为824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支持237.59亿元。  相似文献   

13.
张雷 《人才瞭望》2005,(6):27-28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调查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广州5市的500家大中型企业时发现,在过去5年内,被调查企业共引进各类人才7813人,流出人才5521人,流出引入比为0.71。其中,由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个体经济发展活跃,国企人才流失更为严重,流出引入比为0.89。也可以说,现代企业的核心工作,就是如何建立健全人力资本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一座让人一见难忘的城市。而当APEC召开后,人们又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上海的身上。这里,不仅是上海人民的欢乐家园,也是在沪外来人士的诗意居地。对于这座城市的发展,最简洁、具体、可感的描述,是与之相关的这些数字:上海的人均GDP已达到4180美元;上海的各类中外资金融机构已达3300多家;上海已累计吸引内资企业1.5万家,累计吸引内资金额70余亿美元;上海投资各地企业数逾4200家,投资各地资金总额超过20亿美元;上海已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上海、广东、重庆、浙江等省市接连到北京举办招聘人才活动,再次引起北京对人才流失现象的高度关注。 1月,上海12所高校向北京的高等院校伸出“橄榄枝”,有近700人与上海达成初步意向;而在去年12月,上海20家企业与北京10所名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供需见面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上海今年已从北京招聘到包括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在内的200多位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海人事工作会议于3月10-11日在上海市委党校召开。上海各区县,各部委办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中央、兄弟省市在沪单位、民营高科技企业和留学人员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并4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孟建柱、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罗世谦出席了会议,孟建柱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孙路一作了上海人事工作报告;会上,传达了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精神,上海人事局还就有关吸引和集聚优秀人才、推进职称改革、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和建设上海人才大市场等具体政策广泛听取了与会…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才交流》2010,(5):54-54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与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主办的“2010外籍人才招聘会”于4月3日在上海成功举行。大会参展单位的数量创下上海历届外籍人才招聘会的新高。57家用人单位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新能源、新技术、机械工程类企业的参与成为一大亮点,他们对海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包括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在内的十几家参展单位带来了百余个职位需求。  相似文献   

18.
雷俊 《人才开发》2011,(3):8-11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优势在人才,希望也在人才。未来5年,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会翻一番,对于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达到百万以上。而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过程中,更加将要面临国际贸易人才供需失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是其它城市所无法比拟的。据统计,2000年上海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551.15亿元,工业产值占全国总额近十分之一。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工商业方面取得赫赫业绩、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星罗棋布的大上海,却鲜有象倪润峰、张瑞敏、柳传志、陶建幸这样叱咤风云、闻名遐迩的大牌、名牌企业家,这与上海在国民经济中的龙头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原因何在?不能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越来越多,仅上海就逾15000家,绝大多数的外资企业在如何按照中国政府的劳动人事法规从事企业的人事管理,如何根据中国人的特性、道德标准正确地选聘人才,以及如何与中国的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等方面碰到种种困惑,于是,一种专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人事顾问的服务应运而生,而这种服务在诺大的中国几乎还是个空白,试图填补这个空白的是上海一位叫张海峰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