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珠 《人才瞭望》2010,(4):105-106
前一阵子,作为中国最强的高等学府.北大又一次打破高考常规:北大将从2010年起在招生中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一提到北大的破格招生.人们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罗家伦、朱自清这些名字,他们无一不是怪才、偏才。却被北大大胆录用.并成为学界泰斗。而今天的北大.还有这样的气魄吗?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上,像爱因斯坦、林语堂这样的文理通才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学业上总有偏向,或理或文,难以均衡,如无慧眼识得,只能明珠暗投,抱憾终生。不过,罗家伦和钱钟书两位偏才大家倒是例外。  相似文献   

3.
5月4日,北京大学满104岁。这个岁数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的眼里真的是很青春。前不久,英国剑桥大学校长布鲁斯来北大访问时说,再过几年,他们将要迎来剑桥大学800岁的生日。许智宏无法想象800岁的北大会是什么样子,他现在想得最多的是117岁左右的北大,这足以让他兴奋。今年4月,在有14所中日高校校长参加的东京首届中日大学校长会议上,许智宏第一次向世界袒露了他和他的前任蕴于心中的目标——“在2015年前后,将北大建设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有无数的人叫好、激动;但怀疑、担忧的亦大有人在。今年年初,北大教授王铭铭抄…  相似文献   

4.
光荣的北京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北大校友、四海学人和各界人士同声祝贺。本刊同仁值北大百年校庆之际,向北大全体教职员工、全体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 北京大学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的基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都曾在北大任教和任职。经过一个世纪的洗礼,北京大学继承了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光荣传统,如今,在教学和科研上更焕发出异彩。 为了庆祝北大百年校庆,四月三十日,一列挂有“北大百年校庆专列”字幅的列车由深圳开出,经广州、长沙、武昌、郑州、石家庄,到达北京西站,200多名北大校友从不同地点登上专列,同深圳上车的近400名校友会  相似文献   

5.
“轻轻的你走了,正如你轻轻地来;你挥一挥衣袖,却带走了北大的一片云彩。”《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在北大开起了英式茶座,与剑桥大学校长和北大校长在下午茶的闲谈中话家常,探讨大学之道,最后他以这句偷换的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作别了剑桥大学校长布鲁斯爵士,当时北大校长许智宏与现场的北大师生会意一笑。以上是剑桥大学代表团来访北京大学安排紧凑的行程中的一个别有风趣的小插曲。4月11-13日,剑桥大学校长布鲁斯爵士率团访问北大,并接受北京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两校商定,4月12日为北京大学“剑桥大学日”,以促…  相似文献   

6.
在中关村栉比鳞次的电子一条街上,每天都有无数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奋斗在电脑前,一键一键地敲打着他们的理想,而肖建国无疑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个杰出代表。翻开履历:1987年,北大计算机系研究生班毕业,加入方正公司;1989年,主持开发“中文报纸组版软件”成功;1992年,任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彩色系统研究室主任,同年推出北大方正彩色激光照排系统;1995年,任香港方正公司执行董事,方正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对于一位年仅39岁的青年学者,这一串闪亮的足迹是足以令其骄傲和自豪的,可是肖建国不这么看,专业技术上的独创赶超意识丝毫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5年,陈十一教授从美国回到母校北京大学,受聘担任重建后的北大工学院院长一职。5年来。在他带领的团队的努力下,工学院一跃成为北大尖端科研技术研究的重点院系,恢复了昔日北大的工学风采。在科学家和管理者之间,他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8.
白春晖感慨地表示:“在北大学习的日子,已成为我生命中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些令人尊敬的师长、肝胆相照的同窗让我终生难忘。北大‘兼容并包’的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所拥有300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大学。它出版了第一部美国字典.培养了第一个美国博士生.出了20名诺贝尔奖得主;它缔造了举世公认的人文科学的”殿堂”,建立了荟萃世界优秀人才的”国际社区“:它还长于培养领袖人物,布什父子和克林顿都是它的校友。它就是耶鲁大学。 2003年11月14日,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一行再次来到北大。莱文校长接受了北大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同时代表耶鲁大学与北大签订合作意向书。他感慨北大的新变化:新落成的理科楼群,新成立的北大医学部和正在进行的北大人事机制的改革。耶鲁大学曾经以其保守传统和渐进的改良而闻名,但莱文校长声  相似文献   

10.
第一桶金     
这是中国IT业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为北大天正总裁黄斌。 1993年,黄斌在中关村与人合租了一个小门脸攒机子,那时他们的资金只有3000块,但也雄心勃勃。有个东北人来北京攒机子,问到黄斌的报价,发现价格比同类产品低得  相似文献   

11.
朱奕 《人才开发》2001,(10):6-7
争夺最优秀学生 高考过后,全国各地高校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招生季节。而其中最惹眼的依然还是“双子星座”清华北大对各地状元的争夺。北京地区的文理状元尘埃落定。文科状元王钥非北大新闻系不去,而理科状元陈鑫则对清华计算机系情有独钟。广东的三名高考状元,一名被北大录取,两名被清华收获。江苏的外语状元则花落北大……除此之外,在上海,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这个响亮的名字在我这个年近八旬之人的脑海中回荡大约有七十多年。今年是她的100周岁,不免引起我的许多沉思和遐想,感慨万千。 我生不逢时,青年时代无缘到北大上学,为什么对北大有那么多思绪和感慨呢?这要从我的祖父在京执教、父兄在北大求学、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说起;直到解放初我因工作关系常到北大,与众多人士结识、交往,眼看后来北大所经历的沧桑巨变和重振雄风:更从北大对近代中华民族的命运影响深远、难解难分的关系,不能不引起我千丝万缕的联想和向往。 我出生在大别山麓、扬子江滨的  相似文献   

13.
定期清零     
有一位北大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哈佛大学的校长来北京大学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3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他去什么地方,他每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然后这位校长就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去农场干活,去饭店刷盘子。在田地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地说几句话,都感到很高兴。最后他在一家餐厅,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法学院肖蔚云教授把自己的人生归纳为“三步曲”。第一阶段是求学救国第二阶段是修宪历程第三阶段是港澳风云。从北大学子。到宪法界的名流,再到参与港澳基本法的起草肖蔚云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他的人生档案里记录着一段段辉煌的历史。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工作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他曾担任全国人大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现在是全国人大香港、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年逾古稀的他仍未放慢求索的脚步似乎比以前更忙碌了,平日难得闲暇少有休等。多年的磨炼使得他在大量细致而烦琐的日常工…  相似文献   

15.
目前,北京大学已经与遍及世界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 余所 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北大每年出访交流的教师和 学生超过5000 人次,同时,每年也有来自80 多个国家的近4000 名 留学生来到美丽的燕园求学。更引人注目的是,自1998 年以来,已 经有近30 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问北大并发表演讲,每年造访 北大的外国使节、大学校长、著名学者等外宾超过2 万人次。北大, 正在成为“世界的讲坛”。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俞敏洪应北大校长之邀做了演讲。这位北大老校友、新东方创始人的演讲非常精彩。其中的两个小故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阳光帅气的美国小伙Eric有个响亮的中文名肖锐,是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唯一的一位外籍员工.从留学北大到成为北大国际合作部的员工,Eric的经历在众多外国留学生中显得尤为独特.  相似文献   

18.
让数字告诉你世界一流学府无不以英才答本、名师云集而著称,北京大学同样如此。百年北大之所以长盛不衰,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使其精神魅力和优良传统得以不断地弘扬光大。让我们先看一组数字:蔡元培主政北大时期,1918年全校200多名教师中有90位教授。在有资料可查的76位教授中,35岁以下的就有43位,50岁以上的仅6人,最年轻的才25岁,胡适、刘半农等当时不过27岁。年轻大师们传播新科学,倡导新文化,造就了“五四”时期北大的辉煌。然而,就在10年前,刚刚度过90岁生日的北大却陷入了一场空前的“人才危机”之中,这…  相似文献   

19.
他们来自地球的四面八方,来到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扎下根,服务于新中国建设。他们和所有的中国人一起,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困苦,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动荡,同甘共苦几十年。在中国,这样的外国专家共有30多位.有名的艾黎、马海德,就是他们的成员。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辉煌的过去,而如今在轰轰烈烈之后,舒闲、平和、恬淡的晚年,已经来临。今后一个时期,本刊将先后采写这些来华多年的老外国专家的情况.以绎渗考。一编者  相似文献   

20.
《纽约时报》今年二月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袁明的评论言辞,称她是北京大学的美国研究专家。这使人们的目光穿过群星的光辉而投射到她的身上:北大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国际政治系唯一的女教授——袁明。袁明1945年生于四川重庆,3个月时她来到上海。在那里,她完成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教育。早在中学时代,袁明的天资聪颖便闻名遇这。17岁时袁明以优异成绩进入北大西语系学习英语。在风景如画的燕园,她书写自己如画的青春。袁明进入北大是幸运的,因为她考入大学的那年是当时唯一不论出身、不讲成分的一年,否则,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