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雷颐 《当代老年》2009,(8):26-27
在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是最有争议的人物。在大清国摇摇欲坠之际,李鸿章如同一个裱糊匠,竭尽全力东补西糊,虽一时弄个里烂而外光,但是一旦遇上暴风骤雨,也是束手无策。后人,也恰恰从这个角度,或认为李鸿章是个大卖国贼,每逢中国与外国战败,都是由他主持和局,赔款割地道歉;  相似文献   

2.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是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其主导思想是争取和局。就外交实践而言,他彻底败了,但就思想本身来说,李鸿章的和局思想是他的洋务自强思想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不应随着外交实践的失败而一同抛弃。因为政治外交相为表里,李鸿章外交失败首先是中国内政不修,而后才是他个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3.
1901年9月7日,大清王朝条约签订专业户李鸿章在11个国家的威逼下,签下了最后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辛丑条约》。在回家的路上,他口吐鲜血,2个月后。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走完其毁誉参半的一生。这位临死前还念叨着国家局面“渐有转机”的晚清重臣,做梦也不会想到100年后他所渴望的转机终于出现了。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也有一位来自这个古老国度过的代表同样成为会议的主角,同样在一份国际条约上签字,形式上虽然极为相似,但内容却有了本质的区别。申奥成功、世界杯出线、上海APEC 会议的成功举办……所有这些以前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4.
为中国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这句话是孙中山说的,指的是与他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陆皓东。 孙中山出生手广东香山县翠亨村,陆皓东和他是同乡,两人自少年时代就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他们曾经结伴到香港求学,双双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又一起到天津向李鸿章呈上孙中山写的雄心勃勃、匡救时弊的《上李鸿章书》。他们也曾携手去北京考察,切身体会到皇朝的腐朽。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李鸿章接受俄罗斯贿赂问题一直引人瞩目。几乎所有研究近代中俄关系的历史著作,甚至包括时任俄罗斯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在日记中都提到俄国为其远东战略目的向在俄国访问的李鸿章行贿一事,并说俄政府还为此单设了"李鸿章基金";另一方面,也有任俄国财政大臣的维特在回忆录中说"其实没有这回事"。鉴于各种回忆录多有矛盾、相关记载莫衷一是,就此笔者拟作一澄清。  相似文献   

6.
文戈 《当代老年》2007,(11):24-24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并定名为X射线,它打开了一扇通向身体内部“宫殿”的窗户。李鸿章在他的环球访问中有幸在德国拍摄了X光片,亲眼看到了留在左眼脸颊下的子弹,也因此成为中国拍X光片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进行了许多外交活动来阻止战争的爆发,都未能如愿。高升号事件给了他"以夷制夷"的好机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李鸿章并没能阻止战争的爆发,其外交政策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8.
1896年。李鸿章一行访问到费城。当局格外巴结。说中国的贵人喜欢坐轿.于是。在李参观工厂或名胜时。就不用马车了。专门搞了一顶豪华轿子让李鸿章坐。不巧的是抬轿的四个人全是爱尔兰人。他们听李鸿章  相似文献   

9.
王龙 《中外书摘》2008,(11):59-60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同时起跑。怀着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  相似文献   

10.
张鸣 《当代老年》2009,(1):10-11
曾国藩曾评价李鸿章为官有道。其实,跟张之洞比起来,李鸿章在做官上还差那么一点。李鸿章一辈子拼命做官,却背了多少年的“汉奸”骂名,到今天也洗不清,可是张之洞就不然,这种事,从来都没沾过。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另找靠山 甲午战争爆发前,袁世凯在朝鲜做知事无可为,随后便托辞返回国内。回津之后,李鸿章以袁世凯人才可用,委派他办理前敌营务,但袁世凯并不想从事后勤工作,因而在工作之余又背着李鸿章在京中托人找关系,另谋出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主席江泽民访问开罗时说的话是对我们,对世界都有意义的信息.他说:要努力发展中国与作为地区领导中心的埃及的关系,两国在精神和文化方面相似,合作范围广泛,大有作为.他代表个人也代表他的国家赞扬了穆巴拉克总统的睿智和领导.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交际》2005,(5):43-43
《霸王别姬》陈凯歌的颠峰之作,就目前来说,不仅他本人,而且此后的整个中国影坛都未能出现整体上超越此片的作品。如此的气魄和手笔圆了陈凯歌少年时想作伟大诗人的梦想,即使放眼世界影坛,这也是一部能够代表中国国家水准的电影诗篇。关于影片《霸王别姬》,陈凯歌说:"影片写的是两个京剧男演员与一个妓女的情感故事。这种情感延绵五十年,其中经历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也经历了他们之间情感的巨变与命运的巨变……由张国荣扮演的青衣演员程蝶衣,他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做梦的人。在他个人世界里,理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男与女、真与幻、生与死的界限,统统被融合了,以至当他最后拔剑自刎时,我们仍然觉得在看一出美丽的戏剧。这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什么叫迷恋。"  相似文献   

14.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  相似文献   

15.
杨永建 《老人世界》2011,(11):35-35
若不是门前耸立着巍峨的牌坊,差一点就将它错过。乍一看,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江淮民居,矮矮的灰砖墙,黑黑的瓦脊,朴朴素素,门庭冷落。唯有门楣刻着“李鸿章享堂”五个镏金大字,才显出几分的不同寻常。走进去,却发现庭宇开阔,疏落有致。享堂分为墓园区、享堂区、仓房区三个部分。墓园区尽头是李鸿章的坟茔,半圆形的墓冢,萋草离离,合葬着李鸿章和他的赵氏夫人。基前神道两侧立着石像五对,  相似文献   

16.
国情与爱情     
国情与爱情文/岳健国法、美、中各具特色的爱情观法国:充满香水味的国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法国是个香水味很浓的国家。他门工厂的产品似乎很单调,除了服装、香水、化妆品,我们很少知道还有别的。提到巴黎,人们在想到埃菲尔铁塔的司时,也想到了高难度的交谊舞和充满...  相似文献   

17.
正俞敏洪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知名人士,又是在学习力大会上,他的此番逻辑混乱、价值观错乱的言论,确实令人吃惊。适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我们国家发展成就斐然,广大女性为此贡献卓著。俞敏洪本人,无疑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如果他处在一个"堕落"的国家,恐怕也难有这么大的作为。另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国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事业的成就举世公认,广大妇女遵循"四自"精神,在推  相似文献   

18.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和葛兰西等人关于国家和意识形态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创建的。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统治阶级通过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培养出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生产力,并为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创造了基本条件。阿尔都塞的独到分析,为我们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意识形态理论作了突出贡献,也为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接上期)第二类公众是次要公众。中国政府国际公关的次要公众是指那些与中国的关系不是处于决定意义或是一直与中国关系处于和谐状态国家的民众。包括欧盟各个国家的公众,中国现在和欧盟已经建立了相当成熟的双边关系,但是,随着中国出口的迅速增长,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增加也引起了欧盟对中国要实行保护主义,所以对于这样的不和谐声音,我们也必须加以重视。东盟中各个国家的民众也是中国的次要公众,尤其是东盟中的华人、华侨,我们必须有效利用海外的华人、华侨资源,争  相似文献   

20.
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引发的危机,与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重大事件相比,只能算第二层级的冲突事件,因而,在中国近代史的表述中影响力有限。相关研究也是以事件史方式来呈现危机及危机应对的过程,以及这一事件的结果及其影响,并做出评价。但我们在全面了解相关史料之后,会发现存在两套史料,一为清廷与疆吏围绕危机应对的往来公文,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有比较完整的收录;一为李鸿章和朋僚之间的信函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