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主流商业动画(电视动画、影院动画长片)、非主流独立动画(独立艺术家、学院派)、动画研究与传播等领域的被采访者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21世纪中国动画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2.
当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时,是还原动画本体与宏扬民族文化的时候了。动画与电影、电视剧一样,首先是艺术家使用镜头讲故事来吸引人,之后才有可能出现衍生品,时下广告动画与地方扶持"量动画"泛滥,应是当初制定政策者所始料未及的。在中国过早执行动画产业链模式,将十分不利于动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充分体现了中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这一体制的历史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举国”思想萌芽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传统举国体制的形成与探索阶段、改革开放时期新型举国体制的构建与发展阶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型举国体制的完善与提升阶段。与传统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在参与主体、资源配置、战略支撑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具有显著区别。在新发展阶段下,坚持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方案,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以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坚持和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独特优势为基础,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以更加自觉地认识、把握和运用"举国体制"的历史为准则,提出了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坚定"举国体制"的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和日本动画音乐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发现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音乐与精致唯美的画面完美融合是其影视动画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我国传统动画音乐的辉煌成就和目前动画音乐发展过度模仿、缺乏民族特色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动画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具体策略和设想,主要体现在汲取民乐之精华、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多元化发展几方面,为新时期中国影视动画音乐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而促进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靳夕是我国著名的木偶动画片导演,是我国木偶动画片的奠基人。本文在简述靳夕木偶动画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从艺术表现、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等三个方面对靳夕木偶动画艺术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指出正是其对木偶动画在题材选择、角色塑造、创作手法、艺术风格、制偶技术、特技效果和动画理论上的探索,推动着中国木偶动画艺术的发展,并使靳夕木偶动画作品保持了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对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举国体制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军民协同创新是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新型举国体制与传统举国体制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军民协同科技创新发展演变脉络可归纳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有利于军民科技资源一体配置、联合攻关,推动“两弹一星”国防尖端科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型举国体制下军民协同创新推动载人航天取得突出成就,探月工程稳步推进为后续工程奠定坚实基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型举国体制不断健全发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载人航天实现新突破,探月工程和北斗系统等也取得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从动画发展历程看中国动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动画的过去辉煌、发展动画的必要性、现在动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怎样发展动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历史对照,对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既保持独立又有所创新,提供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体育举国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它对推动我国体育的快速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的逐步转型,体育举国体制逐渐显现出许多弊端。笔者综合论述了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体育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与完善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试图通过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辨证研究和探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必须从我国要成为竞技体育强国,还需付出艰苦努力、“举国体制”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保证、要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大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群众体育、中国将迎来群众体育时代等方面的途径,实现群众体育发展和竞技体育发展的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繁衍的民族文化。中国动画电影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本土化美学风格,它反映了中国本土、本民族的价值观念,也是社会人文内涵以及审美趋向的呈现和表达。本文以中国动画电影创作中本土化的美学风格为切入点,将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发展置入全球化的语境当中,分析其美学风格的表达与呈现方式的特点及成因,并提出动画电影在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下所呈现的本土化美学风格之变革思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尼克儿童频道制作的“朵拉”系列动画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动画教育片,深受儿童喜爱。“朵拉”这一形象体现了美国文化乐观、创新、自信、发扬个性等特点,我们也可以从这部动画片看出美国儿童教育注重实用性、鼓励独立思考、尊重儿童天性等特色,这对我国的儿童教育改革及动画创作有相当的启发性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日本、中国三国的卡通影片为例,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卡通影片的文化转换与融合,对全球语境下的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进行了重新的阐释与论述,试图探寻一条本土文化的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鬼、兽之间的挣扎过程。21世纪开端,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红色经典”的出现,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发展,也给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新的课题。网络游戏和动漫,这些通过数码技术创造出来的新艺术形式中有许多可以渗透包含英雄主义价值观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湖南动画以湖湘本土为依托,初步形成了和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受市场化和时尚化的取向影响,逐渐忽略了湖湘文化的精髓和内核。湖南动画要再创辉煌,一方面需要用湖湘文化精神振兴湖南动画,在全球语境下深入挖掘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体现具有当代特征的思想意蕴和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要以湖湘文化资源拓展湖南动画的题材类型和视听元素,在动画创作中最大程度呈现湖湘文化的表现特质,凸显湖南动画的灵性和创意。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动漫影视产品存在故事原创和动画表达能力不足、动漫明星较少、差异化程度不高、文化折扣等问题.针对当前问题,从科特勒营销理论视角出发,在坚持顾客导向的基础上,探索动漫影视产品的国际营销策略,以创意十足的故事内容、与世界水平接轨的动画表达能力,坚持民族文化元素的差异化定位,以及不断提高的国际适应性来打造动漫影视精品,将有助于提高国际观众的顾客感知价值,促进我国动漫影视产品“走出去”,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FLV视频具有高压缩、快加载、流式播放等特点.FLV视频可在网上借助于FLASH播放器播放,本地的FLV视频可使用专用或一些通用的FLV视频播放器来播放.可以通过百度、迅雷等视频搜索引擎来搜索网上的FLV视频.在线播放过的FLV视频可在Temporary Intemet Files文件夹中找到,也可以通过FLV视频下载软件直接下载.通过FLASH8动画制作软件或一些视频转换软件可以制作出FLv视频文件.用视频转换软件可以将FLV视频转换为AVI、MPEG等视频格式文件,直接插入到Powerpoint中;或者转换为SWF格式的FLASH动画,再通过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嵌入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在Macromedia Flash 8中导入FLV视频生成具有播放控制功能的SWF动画,可通过Microsoft Web浏览器控件将其导入到Powerpoint中.使用暴风影音Ⅱ的控制StormPlayer Object则可以在Powerpoint中直接导人FLV视频.在Authorware 7中,可以通过DirectMediaXtra来导入FLV视频.  相似文献   

18.
作者根据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实践 ,探讨了采用 CAI教学方式讲授有关高分子链立体结构内容时所涉及的两方面问题 ,对在课程中已经使用的动画演示课件及今后本课程中动画课件的改进设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画法几何”及“制图”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将 3DStudioMax软件应用于三维空间及实体的教学中 ,论述了利用 3D动画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的方法 ,指出该方法可改进传统的授课方式 ,是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全新的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中华文化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前提。中华文化是5000年历史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审美趣味、创造才能、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尽管我们曾经否定中华文化,但中国人的精神依托,仍然固执地镶嵌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在中国人身上,无论是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还是民族文化心理,几乎都能够同时找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