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所共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几千年来,它在保存和传播人类的知识财富、开发人类智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和人类其它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一样,书籍在人类生活中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图书的治疗作用就是其中的一项。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图书的治疗作用正在被人们所认识、研究和应用开来。 图书的治疗作用,包括用图书治病和养心健身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事业”这个概念,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为人们所通用。图书馆事业是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社会使用图书的一种形式,有助于继承和发展人类的知识成果。其存在价值在于能帮助解决社会所面临的各项经济和文化任务。经济等各项成就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图书馆事业的状况及发展水平是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标志。 翻开历史的一页,浩如烟海的图书,推进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古往今来的学者、名家,多受历代藏书和图书馆之惠。我国历  相似文献   

3.
目录学的对象和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用书目索引的方式向读者通报图书和宣传图书的规律的科学。它是于由人类巨大图书财富和读者对图书的一定的需要之间,存在着矛盾和解决这个矛盾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创造了并且正在不断创造着丰富的文化,同时也创造了并且正在不断创造着巨大的图书财富——千百万种的书籍、杂志、报纸、小册子和论文资料。这些图书财富记载着人类的各种经验、知识和思想。图书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是传播经验、知识和科学的工具,而且也是阶级斗争的武器。在人类历史上,一代代的人通过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实  相似文献   

4.
信息管理:新时期图书馆的职能李兴蓉现在一些设有图书情报专业的大学已将原图书管理系更名为信息管理系,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名称的改变,也即是提出了图书管理工作职能转换的新课题。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搜集、整理、保存、传播人类文化知识的...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工作的中心、任务、目的和对象都是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读者服务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图书文献资料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图书馆通过宣传、借阅馆藏的图书馆资料,实现在文化、科学、思想道德等诸方面的基本教育职能。图书馆保藏着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的科学、技术、文明、文化、信息;各种出版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汇集了数量庞大、内容多样的人类各种知识、经验等,它独具教育、科学、文化的特点,成为党和国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完整系统中的一部分,是人们进行生产斗争的工具和武器,是科学研究的阵地,交流情报的场所,普及文化知识的课堂。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是对文献资料和信息情报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保管并向社会、集体和个人提供利用的专门机构。它以交流文献资料、传递信息情报等的功能,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因此有“人类精神财富的宝库”、“培养人才的摇篮”、“信息情报的喷泉”等美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爆炸、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激剧增长的今天,遵循图书馆的发展规律,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图书馆事业,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健全,制订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已势在必行。  一、制订《图书…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图书情报的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发文献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加快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由院长挂帅,由政治素质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图书情报事业并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对图书情报工作有一定了解,有较强的情报意识,具有一定搜集图书情报信息能力,密切联系群众,具有独立思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在这世纪之交,回顾图书情报的走向,瞻望图书情报的前景,必将极大地增强图书情报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坚定深化图书情报改革的信心,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一、信息高速公路与图书情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的内容不断扩展,可供信息的数量不断增长,加上经济发展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引起了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广泛增长。为了解决信息需求与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充分发挥图书出版在学术创新和知识流动过程中的创新作用,所有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编辑人员和出版工作者,都应顺应时代潮流,听从市场呼唤,出好精品图书。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是人才,编辑人才的培养、编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队伍建设中最主要的内容。必须弄清市场需求与精品意识之间的关系、精品图书的条件与特征、精品意识与精品效应之间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方能够促使图书编辑增强精品意识,去策划、组织更多、更好的精品图书,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知识构建作为信息构建在知识管理的高层应用,具有知识性,更强调人的需求,注重知识生态系统的平衡。文章研究了知识构建对知识管理的优化作用,并指出知识构建对图书情报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互融合、完善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图书情报学的实证应用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隋书·经籍志》代表着我国目录学发展时期的研究成果。它开列出唐代以前流传于世的总书目,论述了图书与人类的关系,描写了我国图书事业曲折的发展历程,记载着四部分类法的创立经过。它的主体部分各有侧重点地介绍经、史、子、集四类图书。如儒家经典突出其功效性;各类史书强调其分类情况与史官必备的条件;诸子百家分析其学说特征以及优缺点;大多属于文学作品的专集、别集、总集则阐述其创作者应具备的才能。它是文史研究与图书管理人员必读的书目。  相似文献   

12.
《隋书·经籍志》代表着我国目录学发展时期的研究成果。它开列出唐代以前流传于世的总书目,论述了图书与人类的关系,描写了我国图书事业曲折的发展历程,记载着四部分类法的创立经过。它的主体部分各有侧重点地介绍经、史、子、集四类图书。如儒家经典突出其功效性;各类史书强调其分类情况与史官必备的条件;诸子百家分析其学说特征以及优缺点;大多属于文学作品的专集、别集、总集则阐述其创作者应具备的才能。它是文史研究与图书管理人员必读的书目。  相似文献   

13.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作为文化教育事业一部分的图书事业,有着许多珍贵的宝藏,值得今人去挖掘、整理。木文拟就宋代图书事业做一尝试性的探索。宋代图书事业的历史进程宋代的图书事业,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到真宗赵恒(公元960~1022年)。这六十多年中,图书事业得到高度重视,处于发展时期,体现在: 一、健全机构,加强管理。宋王朝在建立健全政权机构的同时,也抓了图书事业的机构和  相似文献   

14.
图书商品属性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它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即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图书是也商品。第一 ,它能积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满足广大读者的求知需要 ,具有使用价值 ;第二 ,它是作者、编辑、校对、印制人员的集体劳动结晶 ;第三 ,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经过流通渠道到达读者手中 ,实现了交换。图书又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第一 ,对图书生产者来说 ,生产图书是为了获取其价值 ;而对购买者来讲 ,则是为了获取图书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浅谈现代读书方法谭桂芝图书,是人类思想和劳动成果的记载,是人类社会和科学知识积累的主要形式。学习就要和图书结下良缘,从书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但是,在知识“爆炸”的社会里,仅就遵循“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功夫法”是不行的。因为,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承人类文化和传播知识信息的服务中心,其内外环境、馆藏图书都蕴含着人性美,是当代大学生接受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图书情报搜集的数量化方法唐志伟图书情报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进行思想、文化、知识等信息交流的产物,正如《情报学概论》中所说,"情报是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网的运动着的知识。"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情报在促进社会前进、生产发展和...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知识有三种存在形式:意识形式、符号形式、物化形式。知识的意识形式之本质特征是创造性。知识的符号形式之载体历经变迁,当代数字化革命意味着知识以电子资讯的形式存在。知识的物化形式隐含着新知识的胚芽。知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之间相互怍用,构成知识增长的内部动力。人是知识系统的主体。弄清知识的存在形式及其关系,有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知识的创新和学习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处于转型期的图书情报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科馆员队伍为知识服务创造了条件,运用资源整合、挖掘需求、组织机构等措施体现知识服务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高校设置文献检索课的必要性我国目前存世的古代典籍,据报载有10万种。现代图书事业更是日益发达,1983年已有各类出版社292家,报社280余家,年出书3.5万,发行58亿册。文献激增,知识爆炸,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新陈代谢也更加频繁。上述现实本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一种体现,然而于客观上却给创造这一文明的人类本身带来了找书的困难。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和日新月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