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9年5月7日,由上海经济学会、海派经济论坛与国泰证券联会召开的海派经济论坛第8次高级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举行。洪文达、张淑智、程恩富、吴绍中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著名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名誉校长刘诗白教授也应邀出席,并作重要发言。会议的主题为“21世纪:重建中国经济学”。与会者就如何重建中国经济学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观点虽不尽一致,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现将部分观点简述如下:一、中国经济学的定位程恩富(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论坛主席、教授)认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政治经济学理…  相似文献   

2.
经济哲学:哲学与经济学的联盟——“全国经济哲学高级研讨会”综述曾祥云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经济学学会、空军政治学院、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全国经济哲学高级研讨会”于1998年5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学”寻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现今经济学的“根”在哪里?有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或“中国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到底是否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如此等等,成为有争议的经济理论问题。本文从系统考察汉语“经济”一词的原初语义与运用实例入手,考辨其切实涵义与变迁轨迹,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经济之学”与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逐步发展的“经济学”的分析,考证中国接受“西学”并探索建立“中国经济学”之努力的艰难历程。文章强调跨世纪学术深进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本世纪学术研究史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唯有在中国成为经济学独立分支学科的特有价值,指出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发展与具体应用的要求双向互动,推动“经济”内涵与理论方法的发展演进,提示中西方经济学之渊源关系及后来的发展呈多向性、多元化,不宜简单化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客观、深入地评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受国家教育部社政司委托,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20年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研讨会,于1999年7月16日至17日在山东威海召开。来自教育部社政司、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作了专题研讨,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什么要发展与会学者首先肯定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完全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1985年,在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中,文化艺术被纳入第三产业范畴,第一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获得了“产业”的身份。但是,对“文化产业”研究却是从对“文化经济”的研究逐步过渡过来的。研究文化经济学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1985年的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首先倡导的。1989年上海市政府组织了“上海文化经济与管理政策调研”活动,出版《文化经济与文化管理》(百家出版社1989年出版),上海学术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调研活动。1991年国务院批转了《文化部关于文化事…  相似文献   

6.
国家经委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国家科委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科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全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经济学周报社、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世界经济导报等十多个单位,九月二十四日于北京中国记者协会会堂联合举行耿车发展战略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CEPA与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EPA与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于2005年 1月 8-9日在广州召开, 会议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点和《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共同主办, 香港政策研究所、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广东佛山市高明区委协办,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承办。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和香港、澳门等地的专家学者约 80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院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振中教授等 20名专家作了专题演讲。研讨会深入探讨了在CEPA框架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  相似文献   

8.
在央视评选的 2000年中国十大经济人物中,资深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成为当选的惟一经济学人士。这表明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一方面实业界显现出巨大的活力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则说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相对滞后而被人们冷落;同时也反映了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脱序现象,如“彩电联盟”“价格混战”“基金黑幕”……因为市场规则屡遭践踏、市场活动缺乏理性,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经济理论的研究还没有走出书斋或书本,经济学家们还没有把他们的目光聚焦到现实生活。基于此,河北省社科联在对河北经济学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邀请河北省有关专家学者召开“ 21世纪河北省经济学发展论坛”研讨会:关注河北的经济生活,关注河北的经济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论坛》2012,(9):106-126
2012年6月2日,春秋书院在上海衡山举行了“社会重建与以法治国”学术研讨会。上海的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界等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改革未来发展的主题,从社会的基层设计和以法治国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此,本刊选登部分学者的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重建中国经济学的努力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但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仍未得到真正解决。如何立足于中国现实,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在解决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诸多难题的同时,推进经济学的中国化,促进经济理论本身的发展和繁荣,已成为中国经济学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一、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定位要探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首先必须对“中国经济学”进行学科定位,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经济学”研究活动的主体、客体、中介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洪银兴教授认为,经…  相似文献   

11.
《大庆社会科学》2008,(3):159-160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与上海市委党校于4月29日召开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复旦大学、华北师范大学、市委党校、政法大学、东华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的专家作了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12.
建立经济学和哲学的亲密合作关系──在“经济哲学研讨会”上的发言陆剑杰在南京召开的“经济哲学研讨会”今天就要结束了。乘这个机会,我想就经济学哲学的合作和经济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发表如下的意见,以就教于在座各位学者,第一点:关于经济学暂学的联盟我在1992...  相似文献   

13.
开发浦东、振兴上海与亚洲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1996年11月20日至21日,由日本《读卖新闻》社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协办的“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国的变化──围绕香港回归的影响展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花园饭店召开。会议主持人为《读卖新闻》驻北京支局局长高井洁司,研讨会的发言人和评论人来自中日双方,听众中来自日本最大的企业的代表等有250名、上海代表有50余名。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作了基调演讲,引起了听众的广泛兴趣。现将赵副市长的基调演讲刊登于后,以飨读者。一、亚洲经济走廊与振兴上海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共同见解是,亚洲已经出现了确实存在的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4.
第二届“中国文化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张智圆,文浩第二届“中国文化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4月30日至5月3日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季羡林、汤一介、乐黛云、贾植芳、余秋雨、徐中玉等14位著名学者联合发起,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参加这...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性质、途径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20世纪里,中国经济学家似乎始终是外国经济学家的学生,不论他们学的是古典主义、马克 思主义,还是当今在中国流行的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但是,在21世纪里,中国经济学家还会甘居 这样的“学生”地位吗?中国经济学界从1995年开始的关于建立和发展中国理论经济学的讨论.似乎表 明这种情况将会有所改变。然而.这种改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有赖于解决21世纪中国理论经济学 如何发展的问题。这里,首先要回答“中国理论经济学”指称什么,其次要找到建立与发展中国理论经济 学的基本途径,最后要明确中国理论经济学发展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参与社区发展事业──“现代文明与社区发展”研讨会综述徐中振“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已经列为上海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跨世纪任务之一。最近,上海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等在张江高...  相似文献   

17.
韦前  卫平 《学术研究》2002,(8):25-26
产业经济学正酝酿着新的突破 ,正进入学科建设的发展新时期 ,这是记者参加6月22 -23日“暨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 (产业经济学 )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获得的一个强烈感受。该研讨会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共同主办,共200多人参加了大会。国家重点学科揭牌仪式、毕业生赠送博士点招生15年纪念牌匾仪式和学科带头人胡军教授介绍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后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阳胜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教授、著名工业经济学家黄德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郑海舰研究员等先后在大会上作…  相似文献   

18.
自王亚南先生1940年在《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一文中提出“中国经济学”这一概念以来,已有71年,期间许多经济学家进行了积极探讨.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质对中国经济学创立提出了现实要求;美欧日经济学研究的误区、国外经济学的中国化、中国经济实践的理论化与国际化则成为创立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必要;“中国经济学”提法与范式的不断探讨、研究方法的不断引进与创新和众多部门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为中国经济学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资源、区域、产业、环境、协调”的研究对象及其之间的关系,而中国经济学的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与培育的协同效率,任务是研究如何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亚南首倡建立“中国经济学”并为其可能与必要作了精辟的阐述。《中国经济原论》就是他实践这一主张的代表作。该书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被誉为“旧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作”,即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理论经济学的代表,影响深远,是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10本经济学著作”中唯一在解放前出版的经济学专著。王亚南在创建中国经济学中,就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和西方经济学等方面,都对当今重建中国理论经济学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然而,对经济学如何致用,却是一个久有争议的问题。“规范”与“实证”之分,科学与方策 (理论与政策 )之别,反映了人们力图在经济学与它的应用之间划出一条边界的努力。但是,这条边界却一直模糊不清。   从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中国,“经济”一词由“经邦济世”“经国济民”而来,意为治理国家、拯救庶民。在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含义是治理整个国家的学问。这都带有明显的致用倾向和强烈的实用色彩。从英国的西尼尔开始,把经济学研究区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部分。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是关于财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