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遗产,迫切要求在研究这一遗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以完整的观点对待这一遗产.对作为《资本论》有机组成部分的《资本论》第2卷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内容及其在马克思经济学遗产中的地位,并了解它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列宁指出:"马克思所作出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新贡献,就是他在《资本论》第2卷中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分析."1857—1858年手稿《资本论》第1卷的来源是1857一1858年的手稿,这是《资本论》的初稿.其中已经包括了属于未来第2卷的相当广泛的材料.在这个手稿中,马克思对再生产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异化的分析,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成于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酝酿《资本论》而写的著作和《资本论》中。这里首先涉及到《1857—1859年的经济学手稿》。大家知道,这个手稿的核心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它是马克思从1857年10月到1858年5月这个时期写的,严格地说它本是《资本论》的初稿。根据这个初稿,马克思于1858年秋着手出版《关于政治经济学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发表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阐述了异化和解放的概念,在《资本论》中,运用异化与解放的概念来分析拜物主义、剥削和资本积累,以区别异化劳动和自愿劳动,阐述工人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因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在从早期到晚期的工作中一直致力于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的“异化”存在着两大争议:“异化消亡论”与“异化转换论”。“异化贯彻论”认为,异化问题通过经济批判的路向一直贯穿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资本论”(《资本论》及手稿),即《44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到“资本论”的“雇佣劳动”,其本质性的内容没有改变,都是对资本社会的生产本质的提炼,只是后者对前者进行现实的论证与理论的推进,体现出异化研究的“贯彻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以及在四十年代这10年间的少数其他论著中,人们可以看到他从这些最初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然而,对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之间的区别的讨论,在这些早期论著的任何一篇中都不曾出现过。马克思在1857—1858年间写的一系列笔记,旨在作为《资本论》的第一个粗略的草稿,这些笔记在马克思去世后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题发表了。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的第一次扼要的讨论出现于  相似文献   

6.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写于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它是《资本论》的最初草稿,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宝贵文献。本文仅就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商品的二因素和创造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作的阐述,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金银条块·完成的货币体系》是马克思在写作《伦敦笔记》期间完成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逻辑聚焦的思想实验,主要内容是对自己前两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1844—1847年经济学笔记》(遗失)、《布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等经济学摘录,以及刚刚完成的《伦敦笔记》前几册中涉及的众多经济学家关于货币问题讨论的一种专题性的思考。马克思提点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和格雷-蒲鲁东主义聚焦的货币问题研究中需要格外关注的重要理论观点,特别是货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分离中可能出现的空白点,这会是今后马克思自己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正确入口。在这一手稿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马克思是在进行一种已初步研究过的学术资源的再思考和再加工的思想实验。从马克思的摘编线索和加写的提示来看,他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不少重要的理论思考点已经在这里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8.
列宁说,马克思是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在这个过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手稿》中,马克思集中地阐述了他自己的、崭新的异化劳动理论,他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在异化劳动范畴内展开的。本文就《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发展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实践观的诞生地,长期以来,学术界的基本看法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笔者认为,《提纲》中有关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实际上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都已基本提出来了。《提纲》不过是对《手稿》中实践思想的进一步概括和总结。本文就下述两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一、马克思实践观诞生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的诞生不是偶然、凭空的,是有其理论基础的。这一理论基础就是《手稿》中马克思所阐发的异化劳动理论。因此,《手稿》一书是马克思实践观的真正诞生地。  相似文献   

10.
从异化劳动到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马克思思想转变过程中存在着政治转变与理论转变的不同步性,导致《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思想在研究范式及内容上的局限性,使异化劳动的批判功能与分析功能、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生活劳动与生存劳动未实现统一。但其人的劳动本质论、对异化劳动分析与批判、历史必然性思想是唯物史观中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以人为本、社会规律思想的必要理论准备。当代的将《手稿》和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以及否认其当代的理论价值和意义的思潮,作为两种不同的解释框架,不仅误读了《手稿》,而且割裂了唯物史观内在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问世之后,在西方出现了一股把马克思费尔巴哈化的思潮。他们采取的手法之一,就是无限夸大《手稿》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把《手稿》称之为“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马克思“成就的顶峰”。而把《共产党宣言》以后的成熟著作《资本论》等说成是马克思创作能力衰退的产物。汉·德·曼就这样讲:“不管对马克思后期著作评价多么高,这些著作却表现出他的创作能力的某种障碍和削弱,这些东西不一定是马克思凭顽强努力所能克服的。”①他们提出要重新评价马克思主义,并且认为解释马克思主义必须从《手稿》开  相似文献   

12.
“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分析“异化的劳动”时提出的。他说:“国民经济学不考察劳动者(即劳动)同他所生产的产品的直接关系,借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内容深邃博大,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政治、哲学、美学思想,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对人与自然的论述独到而深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为了阐述劳动异化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异化现象,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科学地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问题,强调了自然界对人的本质确证的重要意义,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本质统一性,提出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 《资本论》是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取得了辉煌成果,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从而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和历史使命,而且大大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使它从假说变成了科学。所以,《资本论》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离不开《资本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离不开《资本论》。由于马克思生前没有来得及写一本纯哲学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在《资本论》中表现得更丰富、更深刻、更全面、更集中,所以研究《资本论》对于深刻理解马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特别是第四卷)及其手稿中留下了大量的有关论述。但是长期以来,各国的许多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并未对此给予应有的充分研究和足够重视。在西方,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艾·亨特所指出的:“大多数经济学家不考虑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著作中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概念”,甚至把它“看作是毫无意义的谬误”①。而在苏联和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一方面,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思想成果的指引,《手稿》的理论探索转向了现代市民社会的物质生活领域,以劳动异化来表征人类的现代性生存状况;另一方面,《手稿》以异化劳动范畴为纽带,批判性地贯穿了相互分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社会主义思潮,初步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视阈。这意味着,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基本意义不是各个学科领域内部的思想革命,而是以现代性批判为母题的全新思想视阈的本质性开启。  相似文献   

17.
<正> 该书经博士生导师陈岱荪和宋涛推荐,并出陈岱荪作序,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郭寿王副教授通过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究,发现了马克思考察国际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观点并概括为马克思主义中心外围观。她以此为指导结合  相似文献   

18.
李楠明(以下简称李):张老师,国内学界的同人公认您是研究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专家,您20世纪80年代写的这方面的文章,被同行广泛引用,您当时为什么对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一书情有独钟,并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去研究呢?张奎良(以下简称张):那是20世  相似文献   

19.
一、政治经济学的主线与生产力经济学的主线马克思在其名著《资本论》中,以剩余价值为主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列宁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①恩格斯认为,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项最重大的发现之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其经济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虽然《资本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论,但其理论基础却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说:“剩余价值的规定取决于价值规定”。②劳动价值的规定又是什么呢?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不仅是交换价值的内在尺度,而且是交换价值的实体本身”。③纵观《资本论》,从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到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第三卷是继《资本论》第二卷问世后,于1894年年底由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手稿整理编辑出版的。恩格斯指出:“这是一部光彩夺目的著作,在学术上甚至超过第一卷。”它将给人们以雷鸣电闪般的印象,因为它第一次从总的联系中考察了全部资本主义生产,完全驳倒了全部官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恩格斯写道:“这个包含着最后的并且是极其出色的研究成果的第三卷,一定会使整个经济学发生彻底的变革,并将引起巨大的反响”,“只是由于这一点,我们的理论才具有不可摧毁的基础,我们才能在各条战线上胜利地发动起来。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