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集群的普遍存在和蓬勃发展是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些集群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全面分析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的层次较低、区域差异明显、要素发展不协调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四方面问题.本文最后分别从政府、社会中介(中间机构和公共部门)以及集群企业三个层面探讨了提升浙江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产业集群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是集群与创新的关系,其核心是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本文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简析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对于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谁更适合于技术创新的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模式,产业集群被实践证明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产业集群内的创新体系,加快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一、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的内涵众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产业集群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马歇尔的外部规模经济理论,韦伯的产业区位理论,贝卡蒂尼的新产业区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等等。明确提出产业集群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把在某一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产业集群已成为地区参与竞争及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迅速兴起,是因为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可以产生强大的经济效应:产业集群可以实现外部规模经济;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可以刺激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可以转化区域优势.  相似文献   

5.
郑春芳 《兰州学刊》2005,(2):109-111
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凭借集群内形成的技术创新扩散网络、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模块化"的研发模式以及靠近大学等科研并与之形成技术创新互动网络等因素,极大地提高集群的创新能力.通过对比美日两国政府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行为模式和作用,得出政府应着眼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上述诸因素,提供适当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6.
研究产业集群演化必须首先在方法论上将研究对象区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的领域.由于产业集群的微观演化和宏观演化之间存在重要的相互影响关系,决定了把握产业集群宏观演化规律,既需要分析影响产业集群宏观演化的技术、需求、资源和制度,也要分析这一代产业集群内部各个产业集群的微观演化特点.如果微观层面的产业集群不断实现升级,那么,产业集群的宏观图景就表现出这一代产业集群在各地快速发展,一派繁荣的景象.如果微观层面的产业集群大面积出现衰退,那么,产业集群的宏观图景就表现出这一代产业集群在各地一派萧条的景象.  相似文献   

7.
以科技进步为背景,以产业集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主线,对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即主导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长期以来的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性。由于产业的关联效应以及技术在产业集群内部的扩散性,使得产业集群成为大量技术创新的载体,从而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的前提下,提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即主导产业、产业链、和技术创新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群对创新的影响是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的主题,而集群创新优势是其中的主流观点。直接探索集群技术创新活动逐渐成为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的新领域。两者实质上具有内在逻辑联系:针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分析是对集群创新优势现实发挥的解读。依托这一逻辑联系,我们初步构建了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9.
我国工程机械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产业区域竞争优势开始显现.而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是国内多个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中,最具竞争力的一支新秀,是"本土技术创新与扩散驱动的产业集群".如何优化长沙本土的人力资本结构,引导产业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持续和跨越发展,构建和谐的长沙机电集群产业,是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提升江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明显缺陷,政府应该采取政策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江苏省企业创新活动与其经济大省地位极不相称,因此需要从政府层面给予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在优惠财税政策、完善采购制度、充分利用金融创新活动、促进产学研军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建立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生产者服务业、鼓励风险投资基金、转变外资引进战略、搭建公共创新平台、构建创新人才队伍以及鼓励创新文化这十一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提升江苏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是产业集群演变的驱动力,它不仅推动着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发挥着自由市场难以实現的作用和动力机制.地方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应突出发挥指导调控、创新管理和人力资源培训的作用,加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供合理的产业集群制度保障,增强集群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融资环境,促进产业集群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是由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组织等组成的竞争性经济组织,被日益加剧的外部环境所笼罩,因而存在着产业集群这一中观层面动态能力的培育和发展问题。文章在深刻理解动态能力基本内涵基础上,结合产业集群与企业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产业集群动态能力概念,构建三层面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研判能力、决策能力、调适能力的分析提出了产业集群动态能力的评价维度。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效应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能够推动产业集群内部成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整体的技术升级,使个体及群体的竞争力都得到提升.但同时,集群内知识溢出也是知识溢出方和知识接受方双方利益博弈的过程,本文将分析产业集群内成员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博弈,并分析企业间实现知识共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产业集群生态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循环经济视角来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是现阶段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一改从宏观机制和政策原则层面的主流研究路线,而是采用系统分析和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类比自然生态系统,从理论角度研究我国产业发展的集群生态化问题,进而在实践层面为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理论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区域发展理论。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采用产业集群战略,对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人才,解决就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展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中国已经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不仅为自身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提升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6.
西部国防工业的产业集群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简单集中到有机集成 ,产业集群的产生有其内在的机理和条件。区域经济发展中 ,聚集现象引起了经济增长 ,技术创新的作用非常关键 ,西部国防工业在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形成产业集群方面具有潜在条件。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既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财务效益、产业集群及节能环保五个方面的特征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华东六省一市的角度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处于华东地区中等水平,在财务效益和节能环保方面表现突出,在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方面的竞争力表现较弱.  相似文献   

18.
杨明娜 《社会科学》2008,(3):132-141
在产业集群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背景下,发展西部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亮点.西部传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通过对成都鞋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分析发现,无论通过市场路径、成本路径、政府路径还是技术创新路径等,对西部传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独特的"高技术性"与"虚拟性"特征使集群企业的合作竞争活动具有复杂性特征。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合作竞争复杂性的研究对于探寻集群企业合作竞争活动的规律、促进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合作竞争的特征,建立合作竞争价值网模型对集群合作竞争活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合作竞争复杂性特征,并结合广义熵理论对其复杂性进行初步的度量。  相似文献   

20.
结合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从创新扩散视角对集群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进行了划分,阐述了各阶段创新扩散特征,并对集群各阶段集群企业创新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