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人选唐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当代人的眼光来关注和研究唐诗,因而与唐诗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其中,唐人选唐诗与唐诗的流传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一方面,唐诗的广泛流传是唐人选唐诗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唐人选唐诗又进一步影响和促进了唐诗的流传.  相似文献   

2.
唐诗学的发展与唐诗创作关系极为密切,但两者并不总是同步。我们视唐五代为唐诗学的萌生期。唐前期的唐诗学与唐诗创作是同步的,即唐诗创作繁荣的同时,唐诗学也由萌生而不断开拓,终于走向自立。唐后期则出现反差,唐诗学全面开拓,唐诗创作则题材转变、萎缩,风格内敛,追求细美幽约,二者大体上呈背离走向。  相似文献   

3.
盛唐人殷璠编辑的《河岳英灵集》,为后来的唐诗选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式,成为唐诗选本编辑的高标,影响了其后的众多唐诗选本,在唐诗选本的编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它是第一部真正树立唐诗意识的唐诗选本;它确立了唐诗选本的基本编辑体例;它对唐诗选本编辑实践的范式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宋人对待唐诗的态度着手,对宋代唐诗学在宋代各期的不同表现以及宋代唐诗学的演进轨迹作了详细的探讨,主要从诗话的流传、宋人的选唐诗、宋人对唐诗别集的整理等角度作出了深入的论证,并在宋代唐诗学的层面分布与演进轨迹的棵索中去分析和总结宋代唐诗学的总体特色.  相似文献   

5.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座璀璨的艺术宝库。不少唐诗已被翻译成各种文字。然而人们对于唐诗中文化意象的翻译却仍有争议。意象是唐诗的精华 ,唐诗的翻译必须表达出唐诗特有的意象。意象的翻译应在综合理解全篇的基础上 ,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 ,恰如其分地将它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唐诗乃是中华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炎黄子孙,向西方传播唐诗、译介唐诗,让唐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更多的外国读者所欣赏,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文化应该穿越时空,为世人所共享。本文重点讨论了唐诗的形关,以及在唐诗英译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再现形美,为唐诗英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严羽对古典唐诗学进行了多方面的建构,主要表现为:对唐诗流变进行了系统勾勒与分期;对唐诗美学质性及特征予以了细致探析;从论评原则上深化了唐诗风格学;提出了"唐诗学"这一极具理论意义的命题。他将古典唐诗学带上了一个新平台,引入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明初诗学批评家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唐诗选本,也是以评选结合方式来体现自己诗学批评思想的重要的诗论著作。尤其是其唐诗分期理论,在广泛吸收唐末以来唐诗分期学说的基础上,正式确定了四唐分期说,显示了唐诗分期的批评史意义,对明代唐诗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袁中道与钟惺、谭元春都重提师法古人,标举含蓄浑厚的唐诗,实为矫正公安派的浅俗率易,而要求取古人精神,则为避免七子派的徒袭体貌,对唐诗钩奇探奥,也拓展了唐诗接受的领域.他们一起为明代唐诗学的发展寻求中道,其结果标志着性灵论唐诗观和格调论唐诗观走向折中调和.  相似文献   

10.
英国汉学家克莱默-宾是唐诗英译格律体派早期核心人物,他在理解唐诗本质诗学特征的基础上以诗性语言赋予唐诗英诗表征,构建唐诗格律体英译经典。虽然他的英译存在文化误读与文学误译,相比其他汉学家“学者式”的英译,他的译诗是唐诗在英语世界最为优雅的诗篇,推动了唐诗在英语世界学术圈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晚明时期以公安派为代表兴起的性灵诗歌思潮是明代诗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诗选本为切入点,以李栻《唐诗会选》,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陆时雍《唐诗镜》,李沂《唐诗援》等几部唐诗选本为例,通过对其序、评及具体选诗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晚明诗歌思潮的产生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日卒光《芝峰类说》诗论的核心是尊唐,他不仅高度评价唐诗,以唐诗作为评价诗歌优劣的标准,而且把唐诗同宋诗、朝鲜诗作比较,进而肯定唐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唐诗选学角度 ,评论黄瑞云先生选注的《诗苑英华·唐诗卷》,认为选注者打破前人“诗必盛唐”的观念 ,在新选本中强调中唐的地位 ,从选目的分配上更显示出唐诗的实绩。作者对唐诗的注释准确 ,考校严谨 ,评析精当。本书不仅是黄氏长期以来唐诗研究的总结 ,而且集中体现了选者的唐诗观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与唐诗关系密切。它表现在以下方面:对唐诗佳句的引用、化用;书名、人名的命名;故事细节的移植;小说中的诗词风格受唐诗影响;书中人物对唐诗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明代诗学的主体是唐诗学,晚明时期唐诗学进入整理、融合时代。产生于晚明的《诗源辩体》不是一部专论唐诗的著作,但全书主体却是唐诗研究。其唐诗理论不是许学夷所独创,而是与前代、同时代诗论有着深厚渊源;不仅包括《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艺苑卮言》、《诗薮》,更包括公安派、竟陵派的诗学理论。正是在融汇众家的基础上,《诗源辩体》中的唐诗理论成为了有明一代唐诗理论的总结之作。  相似文献   

16.
唐诗学历史回顾和走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学史存在着史学和诗学的性质。史学的描述,既重静态又重动态,重视由小层面组成的大层面结构体,重视断代和历代唐诗学的联系,从社会、哲学、文艺等思潮,观照其成就、局限和原因。从唐诗学体现的诗学性质可划为十大范畴,有丰富的思想材料可以发掘,是深化唐诗学研究之路。建立文化唐诗学,是跨世纪唐诗学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文苑英华》与“唐人选唐诗”十三种选本选录唐诗的比较,可具体微观地把握唐至宋初唐诗学的演进特点。发现宋初选唐诗更突出题材意识,题材有日常生活化倾向;宋人对唐诗选录态度更具包容性,这有利于唐诗精华的全面吸收;更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对唐代诗人的接受较唐人而言变化也较大。  相似文献   

18.
谜面 1.武则天拒会外使(打唐诗一句) 2.仙(打唐诗一句) 3.渊明辞去彭泽令(打唐诗一句) 4.丸药(打唐诗一句) 5.唠叨不休(打唐诗一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闻一多的生命旨趣和治学精神,分析其新诗理论与唐诗研究之间的关系,指出其古典诗学研究构成新诗理论的基础,而新诗理论是对传统诗学遗产的扬弃,其对唐诗的研究成为现代唐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唐诗选本学。  相似文献   

20.
唐汝询及其《唐诗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介绍和分析唐汝洵及其《唐诗解》的选诗标准之后,详细阐述了《唐诗解》评解之优劣,指出《唐诗解》以串讲这种通俗的方式评解唐诗,对唐诗思想性、艺术性的分析鉴赏具有重要意义,但因限于传统的“言志”、“缘情”说,也有其狭窄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