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体系.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客家山歌是孕育红色歌谣最深厚的土壤,也是红色革命文化重要组织部分.深入研究客家山歌对井冈山革命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贡献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色歌曲是中国共产党保留下来的极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精神财富。大别山红色歌谣作为典型代表,是红色歌曲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大别山红色歌谣为例,揭示红色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意识、情感、境界、心理接受诸方面的多重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时期,伴随着湘鄂西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湘鄂西土家、苗、汉各族妇女,积极投身于伟大的革命斗争。作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中有相当篇幅真实地反映了苏区各族妇女投身和参加革命的历史事实,塑造了湘鄂西苏区妇女的群体形象。红色歌谣表现了湘鄂西妇女与封建势力进行彻底抗争的精神风貌;红色歌谣里的湘鄂西苏区妇女是拥军的模范;红色歌谣里的湘鄂西苏区妇女是拿起枪杆,投身革命的英勇无畏的战士。这些形象记录了苏区妇女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丰富了民间文学中妇女形象的内涵,展示了苏区妇女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
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民歌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应运而生。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红军歌曲《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歌》,产生了最早的红色根据地革命民歌《插牌分田歌》。炎陵革命民歌与当地的客家山歌和民间小调的音乐风格相近,以五声徵调式和五声羽调式居多。歌词保留了民谣的语言特点,贴近百姓生活,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从侧面反映了炎陵人民对土豪劣绅与军阀反动派的仇恨和对红军的热爱、对革命的向往,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5.
魏本浩  刘冬兰 《老友》2008,(3):46-47
去年金秋十月,我们随同吉安县的老干部们来到江西省吉安县将军园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江西省吉安县是一个历史红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赣西南革命斗争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在党和毛泽东领导下开展了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井冈山思想政治教育的光荣传统,是党和毛泽东培育的井冈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探索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革命传统,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和领会井冈山精神,而且对于我们继承和弘扬光荣的井冈山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邛大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上川南抗捐军(后改编为川康边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起义,以及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川康边地区期间建立的红色区域,是川康边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四川地区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回顾这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探索邛大苏区红色遗迹保护策略,对于缅怀革命先烈和挖掘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融合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内容紧扣井冈山革命历史主题,深情颂扬了井冈山精神,为以艺术路径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提供了实例,在以艺术路径进行红色资源转化的过程中应遵循情境创设性、动情感染性和操作创新性的原则,同时在转化过程中要突显教育功能、创新艺术方法、树立品牌意识和弘扬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9.
红色资源与军训的核心属性都在于育人,井冈山红色资源蕴涵的革命精神对军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蕴涵的军事题材也可资军训教育借鉴。要将井冈山红色资源运用于大学生军训教育,需从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思路、教育原则、井冈山红色资源的普查与筛选、井冈山野外综合训练方案的设计论证、教育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时期,党围绕革命斗争这一中心任务,将践行宗旨与确保"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和"有一个好的党"紧密结合,为人民解放,不怕牺牲,勇闯新路,关心群众疾苦,拒腐防变,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实践党的宗旨,确保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为党践行宗旨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现代性社会理论为研究视角,从井冈山革命社会外在自然的物化、井冈山革命社会内在自然的社会化、井冈山革命社会系统外环境的影响等三个层面来分析井冈山根据地的社会调节功用,可知,井冈山革命社会能够顺利运行两年零四个月,是社会系统各因素成功调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存在与发展,是井冈山时期各类人物群体合力作用的结果。井冈山斗争时期,各类人物群体——革命领袖群体、革命女性群体、绿林群体、普通士兵与下层民众群体等等为井冈山的斗争,贡献了各自的力量。他们的行为动力有着深刻的思想动机,表现为三个方面:务实主义是战略支点;理想信仰是精神支柱;群体心理效应是重要的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强调艰苦奋斗、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等在井冈山形成的好制度、好作风是井冈山革命精神的三个支点。在这三个支点中,毛泽东又着重强调了士兵委员会的历史作用。重谈井冈山革命精神,毛泽东主要是以史为鉴,意在批评党内出现的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重在警示要防止党内出现"特权阶层"。同时也表明如何消除这种弊端,也已在毛泽东的思索之中。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斗争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井冈山道路,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理论进行创新的开始。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创新理论明确了中国革命的舞台、基地、途径和中国革命所必须依靠的主要力量,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人民军队的建设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奠定了建党建军的理论基石。井冈山斗争时期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成果,是我党和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发展及其走向具有必然性,也带有偶然性。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从"向萍乡退却"到转兵井冈山,再到安家井冈山,同样可以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开篇。在这个伟大开篇中,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而且在理论上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将以农民与旧军队为主体的部队,建设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的问题。他从缔造军魂、确立军旨、规范军纪、凝练军略四大方面为军队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成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走自己的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谛。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初步创造了既有别于马克思主义一系列"设想",又契合中国革命实际的一系列实践和理论,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作为中国革命独有的道路,"井冈山道路"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谛,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挫折中不断推进,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堪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开端。  相似文献   

18.
大冶苏区歌谣是扎根于人民斗争生活土壤的红色歌谣,它真实地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大冶人民在土地革命、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斗历程,强烈地表现了群众的感情、愿望和要求,并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魅力给人以教育和感染。  相似文献   

19.
陇东红色歌谣主要以歌颂革命、歌颂政党、歌颂革命领袖、歌颂革命军队为主题诉求,陇东红色歌谣的歌颂性特征和陇东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密切相关,是一个自发的形成过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陇东红色歌谣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思想性、艺术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陇东红色歌谣受到了陇东人民乃至其它解放区人民的喜爱。陇东红色歌谣体现了陇东人民借助歌谣的形式抒发自己要求和愿望的努力,这些革命歌谣不但反映了陇东人民的革命意识与革命豪情,而且也保存了陇东地区的自然状况、风俗人情、方言土语等文化资料,具有丰富的民俗学与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陕北民歌,作为全国民歌海洋中不可或缺的一隅,一种偏僻的地域文化,它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是从1938年以后开始的。根据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以及陕北民歌在文本搜集与理论研究上出现的不同成果,陕北民歌可划分为延安启动期、建国推动期、文革停滞期和改革开放腾飞期四个不同研究时期。对陕北民歌的文本搜集及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归纳总结,可以得出其研究逐渐走向科学化、学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