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化流向中国,对中华传统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及双向选择.因此,中华民族文化只有重塑,抓住机遇,利用本民族的优势和网络这一新型传媒,才能挺进世界网络文化阵地而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低俗化现象是当前中国网络文化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娱乐至死的恶搞文化、出口成"脏"的聊天文化、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窥探隐私的搜索文化、封建迷信的算命文化、荒诞不经的谣言文化。网络文化低俗化现象是有害的,当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一是健全网络文化管理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网络法治环境;二是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引导,积极打造网络文化民族品牌;三是提高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后发优势";四是倡导网络行业协会自律,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五是培育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完善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六是政府主导与多元参与相结合,建立网络文化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5):5-10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意义重大。其一,浑融一体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树立中华文化自信,最基础、最根本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传统文化是全民族的创造,任何阶段的文化都是以五千年文明发展形成的传统文化为基因的,中华思想文化的主干是儒家文化。其二,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应建立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形成的基础,革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体结构,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树立文化自信要在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三个重要维度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视域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必须秉持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教育中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在交流互鉴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张忠良  张丹丹 《江汉论坛》2007,2(3):130-132
中华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中华廉洁文化是一种政治伦理文化、一种道德诚信文化和一种社会价值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中华廉洁文化.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作为伴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符号,对当代大学生群体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心理资本作为大学生发展的重要资本,对其成长起着关键作用.鉴于此,科学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正负面影响,从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强舆论引导、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以及新兴媒体融合等方面,提出运用网络文化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东亚企业和合文化与全球文化共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之一。中华和合文化动静皆宜,既能为企业这种市场经济基本单位提供指引,又能为解决全球文化冲突提供答案。东亚地区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深受传统和合文化的影响。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与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相违背的。和合文化为解决西方文化的不和谐困境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阐释为原有三个自信后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一定要与文化自觉、文化自强联系起来。文化自信必须以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强力为支撑。文化自信必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恢复文化自信应是传承发展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所有的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多样性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文化的本质属性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辽阔地域创造的成果:就文化的历史发展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源头文化孕育的结果;就文化的形成过程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就文化的时代特征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华地域文化创新的结晶.正是这一切,为地域文化多样性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蒲业虹 《东岳论丛》2019,40(3):39-45
当代中国进入自媒体时代,网民众多,网络政治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以往的有关研究在防范和解决网络政治文化安全方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类:加强正确的政治引导、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加强网络信息监管。然而,鉴于网络的虚拟性,这些现实社会具有一定成效的管理方法在加强网络政治文化安全方面往往事倍功半。本文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做人教育和慎独为入手处,提升社会公众的主体性,以增强维护网络政治文化安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新时代党对自身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新认识。党领导人民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上实现的,领导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党的文化使命。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文化自信来自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共产党人的“心学”既有对传统心学的改造和转化,更有对传统心学的创新和发展,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是对德治和法治紧密结合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四运动时期,我们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历史原因,是期望通过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华传统文化,改造中国社会,挽救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二是文化心理原因,中华传统文化心理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是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心理条件.马克思主义没有在她的故乡生根发芽,却在中国开花结果,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心理相契合的明证.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与先进文化相互影响;网络文化对先进文化而言,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文章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并提出发展优秀网络文化、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的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姜益 《理论界》2009,(4):28-30
文化是人类一切发展的始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代代传承,并在和谐社会中承担重任;现代经济科技发展也让文化遭遇尴尬;积极建设多元一体、承古开新的社会主义和谐新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华主流文化的构建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将生物复制式的延续和文明传承式的延续结合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德性文化,在反思和吐纳中推动实践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在传承和构建中华主流文化中,我们必须以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为本位,汲取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构建起适合"民族形式"的,具有"中国气派"的中华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其在传播中呈现维模、适应、竞争、融合的文化态势,进而使得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在文化互动中相抗衡,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也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华文化只有抓住机遇,占领世界网络文化的阵地,利用网络这一新型传媒,才能得以整合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音乐文化的变迁与中华音乐文化之根发生严重错位,失去了中华民族音乐中的文化传承和音乐的文化主体地位.面对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日益扩大,重构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尤显必要.重构之策是:把音乐放置于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认识和研究,同时,在音乐中对社会和文化进行再认识,并强调“中华母语文化”的音乐教育方略.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党的建设在本质上是紧密相关的,具有互容性,是相互联系的实践进程,二者互为资源支撑,互相促进、保持持续性的共生,互为因果、互相提供真理性的确证。中国共产党必须成为忠实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党的建设,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自觉意识与行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党的建设,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规律,健全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工作机制,建设党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形成有机融入和有效融入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源头活水.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