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央苏区客家妇女积极参战、动员群众参加革命及尽其所有地支援前线等,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分析中央苏区时期客家妇女参加革命的原因及对革命所作的贡献,有利于解剖历史,鼓励当今的客家妇女和有志妇女发扬优良传统,为中国的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时期留守在后方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带领下广泛投入农业劳动生产战线,苏维埃模式的劳动实践以及“劳动解放妇女”的观念进入妇女日常生活。选择《红色中华》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相关文本,考察苏区时期“劳动解放妇女”的话语实践过程。革命话语对传统劳动观念进行改造,赋予劳动以政治道德,苏区妇女的劳动实践同时也是国家主人翁的生成实践,妇女成为政治与经济意义上的主体;在光荣与愉悦的劳动情感中,苏区妇女重建长期被剥夺的作为人的尊严,作为情感主体而存在;在组织起来的、阶级互助的劳动活动中,妇女学习技术、互帮互助,成长为自觉的且具有阶级意识的劳动主体。多维度的主体地位赋予劳动以解放性内涵,激发妇女自觉投入苏维埃广阔的劳动实践,释放“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妇女解放与苏维埃建设在劳动实践中形成了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日臻成熟。延安时期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包括妇女革命、妇女参政、劳动生产、接受教育等方面,它对抗战中的妇女能力培养、参战支前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土地革命时期,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是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为了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就必须进行经济建设,而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瑞金作为红色首都和中央直属县,首当其冲地担负起了这一历史重任。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组织下,瑞金苏区农业经济发展很快,1933年粮食增产15%以上,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扩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有不少妇女投身革命运动,民国的成立,唤起了妇女的政治热情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妇女解放运动迅速朝要求参政的方向发展。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创办了一些以争取女子参政权利为主旨的妇女报刊,其中最主要的是《神州女报》。《神州女报》一方面力辩妇女应当参政,另一方面则回到妇女自身,来谈妇女如何才能获得参政权。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为在妇女群众中开展宣传与组织工作,推动妇女解放运动,陈独秀、李达等人将上海女界联合会改组为中华女界联合会,并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出版妇女刊物——《妇女声》。《妇女声》出版后,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纲领为宗旨,号召妇女取得生存权和劳动权。它主张妇女运动,促进妇女觉醒;它关注底层妇女,培养其自立精神。《妇女声》将妇女解放与当时的革命形势相结合,动员贫苦妇女进行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女参政运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为中国妇女参政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妇女参政运动的直接动因。辛亥时期,林宗素、唐群英等人组织参政团体,上书要求女子参政权,结果失败。五四运动推动妇女走上反帝反封建道路,启迪了妇女的参政意识。1921年各省发生自治运动,妇女参政运动掀起第二次高潮。1924年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妇女参政脱离了旧式女权参政运动的窠(?),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变革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的妇女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而也表现出不同的参政方式.本文具体分析了辛亥时期妇女参政意识在不同发展时期中的具体形态以及所表现出的不同参政方式,并且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意识作了客观的历史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真正的妇女参政,开始于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此后它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女权运动下的妇女参政;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运动下的妇女参政;二战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下的妇女参政.在当前学术界对妇女参政问题争论不休的热门时机,回顾与探讨一下它的历史进程,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上杭县的才溪乡(今才溪公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亲自培育的中央苏区模范乡。在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用毛泽东思想这一“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武装起来的才溪妇女,在政治思想战线上,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孔斗争,斩断了“四权”的精神绳索,解放思想,敢作敢为,参军参政,生产支前,在中国革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加强干部教育、开展整党整风、准备社会主义理论等多重需要,通过干部教育的制度规范、整风运动的实践运用、政治领袖的理论诠释、组织会议的推介部署,有效实现了《联共(布)党史》的大众化传播,增进了全党对联共(布)党的历史、理论和经验的认同和接受,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学习、政治实践和社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对《联共(布)党史》的学习推介,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苏联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军事上,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成功控制东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方基础;经济上,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暨建国初期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使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政治上,苏联在建国问题上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外交上,苏联派米高扬访华,密切了中苏两党关系,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苏联的支持和援助有其利益驱动,但所发挥的作用不容抹熬。  相似文献   

13.
苏维埃时期,党认真分析形势与任务,直面各种问题与挑战,回应革命的理论困境和道路走向,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创办党的红色刊物,改进党内教育方式,注重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水平线。这些历史尝试是由党的独特的革命道路以及局部执政的特点所决定的,为后续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红色中华》作为苏区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充分发挥了报刊媒体特有的宣传和监督功能,较为客观、透明地对整个中华苏维埃时期革命政权内存在的官僚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做了全面曝光,并对此予以严厉抨击,这种敢于直面现实,勇于自我解剖,且给予媒体以较大政治信任度和宣传权限的做法,是该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廉政建设较为成功的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人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并不重视。之所以愿意和中共合作,与其对社会主义理论、苏俄的认识密切相关。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并受到普遍重视,许多国民党人也积极进行了研究和宣传。虽然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认同各异、对联俄容共的政策有怀疑、对中共也有疑惧,但苏俄革命的成功与对华宣言的发表使国民党人普遍对苏俄抱有好感;希望以俄为师及苏俄对国民党的巨大援助坚定了孙中山与苏俄结盟的决心;而与苏俄结盟的意愿及对具有革命积极性的中共党员的欣赏更促进了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建设中央苏区时期,用客观方式展现出来的道德价值体系总和。中央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政治道德的基本结构;中央苏区精神的内核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政治道德本质;新时期中央苏区精神的弘扬,应与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最基本的力量是人民群众。延安时期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从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理论教育展开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所开展的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和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全面的人民自治思想同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机联系起来,强调社会主义社会中管理必须是为了人民利益的管理,而且只能由人民自己来管理。而推行人民自治必须辩证地处理好人民自治与国家管理、民主以及党的领导的关系。从价值论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人民自治思想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劳动群众自己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理论依据,以这一思想为指导逐步推进人民自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方向和实质内容,在社会治理中切实践行这一思想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在我党妇女政策的引导下,根据地妇女政治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时期,根据地妇女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参加各种各样的妇女组织,参选,参政,参加抗战、生产和生活改革.根据地妇女的政治参与的形式对我们今天推进妇女参政有着宝贵的借鉴经验: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妇女在建设中的作用,充分了解各阶层妇女的要求,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提高妇女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产生了严重的政治信仰危机,政治信仰危机直接导致了苏共亡党亡国。分析其政治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对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