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一种变异的语言.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运用主体认知方式、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词义系统内部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等原因,许多现代汉语词语在网络这一特殊环境下产生了新的含义,网络语言中旧词产生新义的方式有派生式和非派生式两种,其中,派生奇又可分为比喻派生、引申派生、词性转换派生.应加强对网络语言的整理研究,以促进汉语健康、规范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变体.英汉语码混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自然语篇中语码混用的生成特点,又存在电子语篇随意、新颖的特征.本文试运用原型范畴理论,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语码混用进行认知阐释.以期能给全面、深入地研究网络语言以启发.  相似文献   

3.
网言评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言指网络中使用的语言。本文研究当代汉语网络语言的特点、使用错误和语言规范问题。汉语网络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造词新奇、缩略词丰富、表意符号发达、命名不拘常规、行话流行、汉英混用、特别的惯用表达及语言风格的热辣幽默。主张对网言中的“使用错误”要予以分析、区别对待 ,并分类讨论了一些错误的原因。认为网络语言的规范十分重要 ,为做好规范工作 ,具备动态规范观念、容忍观念、层次规范观念和尊重约定俗成规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汉语网络语言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泛指出现在网络语境中的常用话语。汉语网络语言以网络为载体,形成与发展受网络技术进步,网民个人的兴趣爱好、恩想观念和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模式、文化传承的影响。网络语言呈现出简约直观、生动风趣、随意创新和大量存在话语病态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是时代的产物,它已经成为21世纪汉语最大的创新源泉。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样式,网络语言吸收了传统汉语言的精华,表现出了独特的文化属性。它在美学上的幽默性、词汇上的丰富性、语用上的时尚性等特性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需要,也体现了新时代网民的审美心理倾向。然而,当下网络语言创新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作为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一种新语体,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我国,网络语言常常呈现出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糅合数字和字母的语码混杂状态。对网络语言这一特殊语言现象的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认为社会文化语境为其形成提供可能条件,目的是取得幽默诙谐生动的修辞效果,经济省力原则是其产生的动力,而礼貌原则制约着网络语言中语码混杂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中的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的复制、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同时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考察.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中英文词语声音、数字、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词名句和电影台词等模因在网络语言中成功地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打造网络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许多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就是复制与模仿其他语言模因的演变过程。日本模因在网络环境下大量地被复制与模仿到汉语中,存在着不同类型与多种层面。这种复制与传播有两种类型,即基因型与表现型;同时涵盖了字词、句式与篇章三个层面。源自日语动漫界的“お姉さん”,经历了从“お姉さん”到 “御姊”、再从 “御姊”到“御姐”的两次同义异形的基因型复制,从而演变成了汉语中的“御姐”。此复制、传播过程,可以对日语模因在汉语网络语言中复制的原因、层面及形式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藏语网络语言已经融入藏族网民的生活,成为藏族网民信息交流的辅助手段.本文以西藏、四川、青海等地的藏族网民为研究样本,对藏语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通过对藏语网络语言的调查,分析了藏语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并对藏语网络语言的规范、健康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汉字词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汉字词是网络语言的重要建筑材料。本文重点从造词的角度对网络汉字词的生成进行了分类研究 ,认为网络汉字词虽然形式特别 ,但它们毕竟是在现代汉语词汇基础之上产生的 ,它们的生成仍然符合汉语词汇的构造规律 ,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对其发展走向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凭借其生动诙谐的语言特色,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深受大众喜爱.它依托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影响着社会语言生活的各个方面.青少年作为网络使用的一个重要群体,其语言表达更是直接受到了网络语言的影响.应客观看待网络语言的存在与发展,引导青少年合理、规范地使用网络语言,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柳青军  孙清海 《理论界》2006,(11):184-186
本文旨在尝试借用邢福义先生研究汉语语法现象的著名理论“两个三角”来解释网络语言这种新型语言现象的研究方法。当前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处在一个“萌芽”阶段,静态分析远远大于动态分析。故本文认为“两个三角”理论能为“网语”的研究提供很好的方法论上的借鉴作用,但需根据实际对原理论做出某种程度上的“变通”。这一理论方法有助于人们从一个更大的范畴“动态地”研究网络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交际的虚拟性,为网民提供了平等、自由的交际舞台;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促成了网络语言个性化的风格;网络交际的高效快捷性,促成了网民表意的随意性,这是网络语言产生变异的主要原因.网络语言变异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标点符号变异等.加强对网络语言的整理、研究,有利于促进汉语言规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语言的使用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青少年群体是创造并使用网络语言的主体.现代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有三个特点,即网络语言中混杂地方方言、高调使用"火星文"和手机短信成为网络语言的传播平台.进一步分析显示,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的社会心理基础主要有张扬个性、从众心理、娱乐心理、减压心理和抗争心理.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角色状态,对其使用网络语言的行为宜疏不宜堵,同时应采用开设心理咨询室、减压课等方式,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一、网络语言逼迫一批汉语词汇“下岗” 在网络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数字符号、拼音符号和英文简写。这些词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它们的出现,使得许多汉语词汇在网络语言中被打入“冷宫”,处于“下岗”状态。例如:数字符号,7456(气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88(拜拜)、8147(不要生气)等等;拼音符号,GG(哥哥)、JJ(姐姐)、DD(弟弟)等等;英文简写,PM(Pardon Me请原谅我)、  相似文献   

16.
谈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标点符号及文字的变异。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捷、自由轻松、生动幽默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因此很受网民尤其是学生们的欢迎,但其中出现的有意与现代汉语语言文字规范背道而弛的现象应引起重视,若长此以往,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素质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的语言地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言是与网络伴生的新的语言现象,呈现出鲜明的特点.网络语言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其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是自因特网出现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变体,日益庞大的网络语言使用群体使得网络语言迅猛发展,并对语言乃至于社会生活、文化形态产生巨大影响.模糊性是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汉民族的思维特点、网民的行为群体差异以及性别差异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由于这一特点,网络语言在网络文化和现实文化之间起到特殊的沟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因特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这虚拟的世界里乐此不疲。英语作为一种在因特网上被广泛使用的主要语言,连同汉语、拼音、数字、符号等,正在被网络上的人们通过聊天室所使用、加工、并创造着。这些目前在网络上流行的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文字符号,已逐渐形成一种网络上惯常使用的“另类”语言———Net-Speak,即网络语言。笔者试从英语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词汇形式、构成要素及其社会传播。一、网络交际语的构成要素网络语言的各种词汇形式可分成以下几种不同的符号结构:1、能指为字母,所指取原词义网络语言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语言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近十年来,网络语言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收集整理网络语言,分析其特点、类型、成因,认识其表现形式,提出规范的对策建议等方面收获较大.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探讨,以便更为有效地指导网民利用网络语言这一交际工具进行网络人际交流,从而提高网民的网络文化意识与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