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由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同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其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形态,更浸透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以武术套路表演为载体传播武术武技与武理技术文化,以基础武术功法教学为载体传播武术行为文化,以武术艺术欣赏为载体传播武术心态文化,将武术文化中的精华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为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是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真正地把语文教学从以"应试"为中心,转移到以"文化"教育为中心,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3.
贾瑜 《公关世界》2023,(20):122-124
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复兴大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从民族复兴的实践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新时代大学生接力奋斗;从民族精神的传承维度看:担当复兴大任是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从个体成长的目标维度看:勇担复兴大任是新时代大学生成就自我的必然要求。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涵的认知现状、民族复兴大任担当意识的认知现状、如何践行民族复兴大任担当的认知现状为调查内容,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方面,探求了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复兴大任担当意识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德育工作遵循以下原则,即:坚持与培育“网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改为契机.把弘扬和培植民族精神,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努力加强和不断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这种趋势下.我国博物馆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许多县级博物馆应运而生,不仅成为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标尺,而且在宣传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展示地方文化风采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建锋 《职业》2023,(14):47-49
新时代,工匠精神赋予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新使命。本文以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为逻辑起点,梳理和分析了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与路径。主要包括:耳濡目染,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创新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唤醒,激发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内生力量;产教融合,搭建有效工学结合平台;锻造创新能力,培育德技双馨人才。  相似文献   

7.
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韩国的崛起同其独特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其中,韩国学校在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儒家伦理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德育改革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历史文化教育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这些经验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与现实经验的科学总结.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依托、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桥梁.  相似文献   

9.
刘硕 《现代妇女》2014,(12):I0065-I0065
高校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活动空间,以教书育人为主导向,其在物质形态、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上具有独特特点。如何让中国高校在世界的舞台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一种被世界所认可的品牌,就必须树立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这就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民族精神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作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关于民族精神的问题,对之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形成了系统的民族精神理论,丰富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江泽民民族精神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田静  马秋峰 《职业》2023,(22):35-37
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在德育视野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本文以山东煤炭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在德育视野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提出要从提高教师工匠精神素养、改革德育教学内容、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民族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凝聚息息相关,而在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公共精神"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实现公民社会,提高公民意识,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公民的公共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文明情况,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切实培育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本文从公共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公共精神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全球化凸显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的现状正呈弱化趋势。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应注重在大学校园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导向作用,增强大学生利用文化信息资源时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网络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重视培育大学生文化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石英 《职业》2014,(32):122-123
本文通过分析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责任感缺乏,组织纪律性不强,职业道德急待加强等,提出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责任感。通过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军事化管理校园,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同时还应该注意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5.
英勇善战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之一.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也得益于顽强的战斗精神。中央苏区时期.红军正处于寻求发展壮大的关键阶段。面对军队成员整体素质偏低、武器装备落后、革命条件艰苦以及国民党军事“围剿”等诸多不利因素,党和军队深刻认识到了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在这一时期内.党和红军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来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取得显著效果,促进了人民军队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革命战争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髓,是在民族心理基础上的升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然要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对民族心理进行优化。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心理品质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同时摈弃不良的落后的民族心理糟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解析了高职院校的“匠心”文化,分析了高职院校“匠心”精神培育的现状,探讨了构建高职院校“匠心”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与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经济全球化背景以及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决定了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培育。学校德育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这一重任,并且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张瑜珂 《公关世界》2023,(6):99-101
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对河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河南省高校应该深挖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育形式,利用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在大学校园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真正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主要探究河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价值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雅雯 《职业》2022,(3):52-54
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索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和方法一直是各学校最关注的事.工匠精神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非一时训练而成,并且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仅是专业实践教师、工厂师傅的责任,而且需要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协同培育,本文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阐述在文化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工匠精神,以期提升学生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