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国有企业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国有银行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问题,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2000年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决战之年,能否解决好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和国有银行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债转股的问题,这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重大举措。一、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不良债权债务的成因及实行债转股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办企业时,大都没有资本金,1980年以来…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改革要求信用社成为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又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承担政策性业务会带来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问题。因此,改制后的信用社不应继续承担政策性负担,而应以市场经济主体的身份服务三农。国家的支农政策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形成中的政策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典型调查的某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形成中的政策性变量的分析,指出政策性原因是国有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的最重要的因素。由政策性原因所导致形成的不良资产已经占到不良资产总额的 50%以上,并且其绝对额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有银行改革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小斌  石民 《理论界》2009,(1):71-73
通过对国有银行改革的文献进行综述,笔者发现单纯从产权、市场结构等单一视角难以揭示国有银行问题的本质,国有银行改革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是揭示国有银行问题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专业银行在政策性业务分离出去后,要尽快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运行。但由于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需要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协调配合进行,要把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任务还很艰巨。本文拟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对策谈些...  相似文献   

6.
谭政勋  王聪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27-13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存在结构性差别,且依次递增.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本质是追求"共同产权"的最大化并进行合理的界定和分配,商业银行"契约性质"的特殊性要求保持银行管理层对"共同产权"相当比例的控制,起码对银行管理层激励的力度比一般企业要大.我国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产权制度的差别,尤其是激励力度的差距导致了两类银行管理层经营行为的根本区别;而国有银行承担的政策性负担从外部放大了产权劣效应.国有银行管理者追求规模最大化、尤其是信贷规模最大化的行为虽然实现了自身效用最大化,但造成了隐性交易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和效率的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7.
重建银行与企业关系的良方──国有信贷资产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国有经济的突出矛盾是国有经济负债过度,而国有经济负债的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因此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过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一问题不但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而且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巨大障碍。因此要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就必须解决企业债务问题,这就要求对银行信贷资产进行重组,亦即银行与企业关系的重建。一、国有信贷资产重组的意义(一)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增强发展动力。这些年我国国有企业效益不佳,出现大面积…  相似文献   

8.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银行业的x-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运营效率,无论是贷款效率还是利润效率,都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利润效率并不高.对于贷款效率,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利润效率,股份制商业银行则高于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中国银行业还普遍存在x-非效率情况,因此提高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减少由于内部管理因素而引起的运营低效率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9.
审视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革历程我们会发现,基于"机构范式"的改革似乎已走到尽头.我们需要以"功能范式"来审视中国的国有银行改革,并以此指导下一步的金融体制改革,使其更好地促进金融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功能范式,我国国有银行改革的逻辑起点应该是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最大可能地实现其功能,改革应从国有银行所处的系统环境和经济目标出发,重视国有银行与外部环境间的功能耦合关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提高国有银行自身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功能观点的政策性金融市场化运作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政策性金融的特殊功能,适度有限的市场化运作是政策性金融的重要原则而不是员高原则,也不等于政策性银行质的市场化或转型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市场化运作必须合法合规,遵守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管者应建立政策性银行改革噪声过滤机制,采取立法等行为控制策略.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不能迷失自我、偏离科学政策性金融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1.
王倩  黄蕊 《江汉论坛》2012,(5):49-53
运用产出导向BCC模型测算出的国有银行静态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变动表明,产权改革前后国有银行的效率都低于非国有银行,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高于非国有银行,这使两者的效率值趋同。基于1998-2010年国有银行的面板数据,建立混合回归模型对国有银行效率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进一步证实代表产权变动的治理结构动态变量与股权结构变量对国有银行效率无显著影响,而资产规模是影响国有银行效率的决定因素,金融危机非但不是国有银行提升效率的机会,反而产生了负面作用。因此,应改变国家干预国有银行的程度和方式,进一步深化国有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在改善资产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  相似文献   

12.
中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在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及金融支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农发行业务范围窄,不能充分发挥支农作用;农村信用合作社重任在肩却步履艰难;商业银行脱离农村,进城上岸;农业保险既无法律支持又无真正开展起来等,提出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重要性,构建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支农体系,增大金融支农的力度。继续推进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改善农村信用市场和经济环境,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和推进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真正建立我国支持“三农”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文中分析了我国国有银行目前面临的体制困境,提出国有银行要走出体制困境,唯一的选择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制度攻坚。文中还探讨了改革的模式选择及国有银行制度创新的演进。  相似文献   

14.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既经营政策性业务又从事商业性业务,具有特殊性质,故而,对其监管也具有特殊性,通过对现有的国有银行监管体制进行评价分析,进一步提出完善监管制度新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政府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国有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由改革前中央政府高度集中的计划金融体制转变为改革后中央政府对国有银行控制与干预的削弱而地方政府对国有银行干预的加强。中国政府对国有银行的过度干预源于制度基础。理顺政府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衢 《天府新论》2000,(3):18-19
巨额不良资产严重制约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不良的社会信用阻碍着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机构人员膨胀构成银行集约经营的障碍;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使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乏力.解决重重困难,推动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需要各方面措施配套运行(1)消解不良资产;(2)调整政策,严重过量增加不良资产;(3)深化人事、机构改革;(4)建立健全金融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7.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基本制度安排,其核心是选择出最有效率的决策者,并对决策者施加一系列的激励和约束,以确保其作出最有效率的决策。健全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在银行经营中的作用极其重要,要实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公司治理必须被视为最关键和最具战略地位的改革步骤。因此,必须认清目前我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尽快着手对其改进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传统预算软约束理论模型不是从计划经济或转型经济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忽视了赶超战略背后隐藏的政策性负担特别是战略性政策负担。本文试图通过自生能力来模型化预算软约束,模型表明,隐藏在预算硬约束背后的预算软约束是政府强加给企业的多目标造成的,多目标造成企业没有自生能力,硬化企业预算约束的一阶措施是消除企业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19.
银企改革关系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及两者的协调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深层问题。本文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作了对策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缺陷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确保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