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在二十世纪散文发展的历程中 ,散文创作中的个性 ,以其执著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拼搏 ,自“五四”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以后 ,走过了筚路蓝缕、艰辛悲壮的发展历程。散文中的个性显示 ,绵延起伏、锲而不舍 ,时而隐忍、时而激烈 ,一直成为文学中永恒的主题、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张恨水散文创作情况的全面统计及分类分析,指出其散文创作应如小说创作一样,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从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创作等方面,总结了张恨水散文创作的成就,尤其以艺术散文《山窗小品》为代表,阐释了其冲淡闲适、注重趣味而又言之有物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贾平凹的书法艺术对其散文创作产生了无形的塑化与熏染作用,其书艺精髓渗透到其散文境界、语言、结构诸方面,并由此酝酿出他近期散文质朴古雅的审美风格,帮助他实现了散文创作上的自我涅槃。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式散文”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回味悠长的苦涩,成为当代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 对余秋雨文学创作中的文体选择、个人生命体验与感悟、创作时对历史难题的两难选择等方面的分析,探析其散文创作中苦 与涩的形成原因,从散文创作的角度对余秋雨散文特色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陈学昭的散文是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其散文,会发现孤独的流浪者这个主题一直贯穿在她的创作之中。其早期散文,是对个人情感经历的记述,充满深切的悲凉。后来,陈学昭的散文从表现个人情感转向了劳苦大众,但是依然保持着之前已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陕西作家李凤杰在小说、童话创作之余,还创作了一些儿童散文和报告文学,在儿童文学界影响很大。李凤杰的散文有两大特点:一是情真。二是质朴。“情真”可以说是对其散文内容的概括,而“质朴”二字可谓对其散文语言形式的概括。  相似文献   

7.
当代台湾散文受到京派散文的深刻影响,其创作传承和发展了京派散文的创作主题、审美品格和艺术手法,但随着时代环境和文化思潮的变迁,其书写模式较传统京派散文又有了诸多变化,融入了新的质素。  相似文献   

8.
北宋古文家苏辙,以其散文创作实绩,赢得了不朽的盛名。无论在其生前还是身后,其散文都得到了人们应有的重视。在唐宋八大家中,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审美趣味的变迁,苏辙的地位尽管有所升降,但其对散文创作的影响,仍然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孙犁前后期创作的主要特点入手,提出孙犁后期创作以散文、尤其是回忆性散文为主,回忆母题是其后期散文的主要特征。其后期散文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为“真”与“古”。“真”,即真实经历、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古”,即古文师承、古朴简约、古香古色;并对这些艺术特色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为艺术派”创造社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创造社散文创作代表作家之一。六十多年来,对他的小说创作、旧诗词、游记,以及生平思想,作了不少研究,但在一千多篇文论中,对他的散文,尤其是议论性散文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郁达夫的散文,在新文学的散文创作中颇具特色,在二、三十年代有着相当的影响。他的议论性散文,常以其明晰的思想,热烈的情怀,大胆激越的反抗,震惊了当时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散文的文化精神具有两方面的内涵,在其散文作品中以入世的精神交融着出世的情怀。一、以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及对世俗生活满腔的热情写出了吟咏世相、富有生活情趣的入世之作,体现出作者的儒家文化精神。二、散文包蕴着浓郁的禅意,在佛理的观照下追寻人生的意义,表达作者强烈的出世情怀,体现出佛家教义的深刻影响。作者对童心、童趣倾心描摹,以儿童世界寄寓作者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2.
散文诗《野草》蕴含着鲁迅特定历史时期深刻独特的人生体验。鲁迅借助一系列畸形、怪异、恐怖、丑陋、虚幻的意象来表情达意,创造了新的颤栗,这是他深入生活、逼视内心的结果。从情思感兴这个层面来看,深切是《野草》的显著风格;散文诗情思感兴以意象为载体,从意象生成这个层面来看,《野草》呈现出诡谲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明代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用自然之笔抒写生命中的真实情感,尤其反映了祖母、母亲和妻子之间的真挚情感,揭示了家庭中朴素的伦理亲情。归有光运用简洁、平淡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人类最朴实的情感,整篇散文的脉络是先讲"可喜",再讲"可悲",并将景、事、情融为一体,展现了日常家庭生活中真挚而自然的亲情。  相似文献   

14.
小说与散文的区别不在于能否虚构。如果说小说是对角色主体行为与精神活动的叙述 ,那么散文则是表现作家主体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小说与散文虽界限分明 ,但又存在着一定的互渗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以一系列抒写自己的身世和家人、朋友的生活琐事的散文而闻名于世。深得情理之间的中庸性是这些散文的突出特征,而这种中和之美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心性特征以及散文这种文体发展的历史趋势等诸因素都有莫大的联系。这种中庸性也赋予了归有光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6.
著名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虽然是一个积极入世的读书人,他的思想主流归于儒家,但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原因,他又一生好佛,在其言行创作中时时流露出佛心禅意。儒家的入世思想和佛教的出世思想在他身上奇妙地融为一体,两种思想对他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随处可见。文章从他最为著名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入手来考察他内心深处的佛心禅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揭示汪曾祺散文所显示的文化色彩 ,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认知。他是借生命之力的体验去融合儒道精神的。汪曾祺早年对生命的悲悯 ,成为他 4 0年后散文价值取向的生命回响。汪曾祺散文的核心是民间化。在这个意义上 ,他以认同民间的方式 ,发掘出最具民间日常意味的存在形式———吃的种种方式和传承 ,为饮食立传 ;并以充满人性的人物表现为生存立法 ,发掘出生命中最自由的一瞬 ,从而使其与之所依托的民间风俗意趣相谐相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中郭沫若的惊叹、茅盾的批判、“新感觉派”的焦虑、张爱玲的热爱、沈从文的厌恶,几乎奠定了中国文学中的都市情感指向。但台湾著名新生代作家林耀德在其散文书写中,提供了对普遍性“都市”介于“亲”与“不亲”之间的情感态度。借用已有都市书写中的“废墟”意象,将都市处理为“迷宫”意象系统,是林耀德都市散文的又一历史贡献。大量书写、思考都市这一“钢铁蝴蝶”的生命性、有机人格力量,令林耀德成为当代华文都市散文真正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O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O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O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O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20.
昭显生活随性灵动——汪曾祺散文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曾祺的散文创作秉承传统儒家的文化人文精神,生动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百姓日常生活,个性特征鲜明,文化意蕴醇厚;他将传统绘画思维融入散文创作中,以画造境传情,语言随性灵动却不失质朴通俗,成就了其散文独特的艺术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