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宁 《决策探索》2007,(6):88-89
一、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成本理论分析 政府作行政决策是要付出成本的.我们认为,地方政府行政决策成本指的是:地方政府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的总和以及其他可用或不可用货币度量的价值牺牲.这一定义说明,行政决策成本除了看得见的直接支出外,还包括看不见的间接付出.  相似文献   

2.
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对一个电建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物资采购成本下降不仅体现在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生产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由于物资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往往较高,所以,控制好物资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一个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而企业要想控制好物资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必须要树立成本价值管理战略理念来指导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工作、做好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性工作并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更好地控制物资采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卿裔 《决策探索》2004,(1):15-16
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和发展成本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个突出问题。政府机构运行和发展“不计成本”,现行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方式缺乏科学、系统的行政评价制度,是行政成本和发展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确定政府或某一政府部门的行政成本和发展成本是高还是低,甚至不去关注政府支出,或只算看得见的支出部分,行政管理中巨额的隐性成本往  相似文献   

4.
王志平 《经营管理者》2014,(28):214-215
正交通安全设施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种类,必定要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要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分析与控制成本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直观的会计成本,如生产成本、财务成本等,这是记录在账的历史成本,是已经发生的成本,因此比较容易分析和控制。对于比较难控制的企业隐性成本,往往没有引起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难点及重点就在于企业中的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  相似文献   

5.
成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不谈的话题,成本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降低成本,实施成本控制是每个食业的重要任务,实施成本控制的目的是获取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现今政府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过高或不计行政成本盲目决策、实施等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刻理解行政成本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并把精细化理论带入行政成本管理中,是我们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清晰厘定政府行政成本概念是展开行政成本及相关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政府行政成本目前主要有以下代表性观点:行政资源消耗说、价值牺牲说、公共服务付出说、直接费用和间接负担说、"全成本"概念说。行政成本具有一种刚性的扩张态势,其扩张动因主要有以下三种解释:一是职能推动论,二是体制催生论,三是行政成本节约动力不足论。对此,控制政府行政成本可采取权力约束、制度改善、再造政府、规模优化等路向,最终要树立由"控制型"走向"治理型"的政府行政成本应对理念。  相似文献   

8.
尹杰 《经营管理者》2004,(12):52-52
<正>谈到成本,一般都会想到原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成本等。然而有一种成本往往被人忽略了,它无法重复使用,却渗透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成本就是时间。 说时间是成本是基于时间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是稀缺性。从一般意义上来认识,时间是最不稀缺的资源,因为它分配给每个人和每个单位的数量、品质、消耗进度是  相似文献   

9.
成本控制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控制,从广义的成本控制看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具体来说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日常控制、成本考核和分析。选煤厂的生产成本由入洗原煤成本和加工费两部分构成,其中原煤成本为不可控成本,加工费包括材料费、薪酬、电费、折旧、修理费及其他费用,属于可控成本。可控成本项目又可分为固定成本项目和变动成本项目。文章分析了生产成本的构成,提出了通过全面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可控成本的方法和途径,以实现选煤厂成本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业务流程成本耗用直接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对企业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根据业务流程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特性,依据作业成本法计算原理,通过对所有作业进行追踪反馈,细分各流程的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内控环境成本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在此基础上建立内部控制成本三维分析模型计算作业成本和全流程内控成本,将全成本分析体系引入公司内部控制工作中,以达到实现内控成本精细化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成本管理粗放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重要问题,非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不健全的责任管理及其激励机制、人工化的支持手段等是阻碍解决上述问题的症结.从责任成本的角度探讨了实现企业集约化管理的途径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加强成本与责任之间、责任与作业单元之间关系的管理与控制,从而支持动态成本控制,实现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化.提出了成本责任流及其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作为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并重的集成动态管理手段,是解决企业成本管理粗放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我国企业在如此激烈的世界经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开展企业内部各工作项目的成本管理,进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制定健全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当前,我国上市企迅猛发展,逐步发呈现出一批智能化、数字化的新行业,统筹安排企业生产成本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施行标准成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提高政府效能有其理论基础,目前效能型政府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思想观念滞后;部分行政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和行政监督机制不健全。故提高政府效能的途径即降低行政成本,其具体措施主要有:树立行政成本观念,提高行政人员素质;大力推进机构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建设电子政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成本管理的一些理论开始,并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以经济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盈利少,制约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进行了归纳。这充分说明我国企业现有的成本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企业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充分重视成本管理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将理论探讨与实践需求相结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在战略层面综合考虑成本管理问题;采用作业成本法等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确定成本管理战略;树立系统的成本控制意识,强化成本控制;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环节之一,好的管理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经济利益。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传统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现代企业竞争最直接地表现为一定质量下成本的竞争。成本竞争的成功,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观念,取决于人在成本管理中的能动作用。 一、重塑成本意识。 现代成本意识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成本的节约观。节约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是第一利润源泉,原材料、能源的节约直接表现为成本的降  相似文献   

17.
李宇  袁媛 《经营管理者》2012,(9X):236-236
<正>在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潮流中,经济环境日新月异,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以经济资源大量消耗作为代价,这在财务上直接表现为成本高、盈利少。成本管理观念、成本管理方法等都是我们进行成本管理的瓶颈。我们应该重视成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行政成本是指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消耗的经济资源。伴随着我国深化改革进程的发展,控制行政成本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求之一,也成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我国高行政成本的原因分析造成我国高行政成本现状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因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但从总体来看,我国政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这不仅加大了各级政府财政压力,还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和社会形象。在本文中笔者首先简述我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表现,进而从政府行为的角度出发浅析导致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不对称的双寡头期权博弈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不对称双寡头期权博弈模型,在投资成本不对称的基础上引入建设时间不对称,采用逆向归纳法导出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同时不对称的双寡头企业投资期权博弈模型;对存在的抢先均衡、序贯均衡和同时投资均衡进行分析讨论,投资均衡分析表明,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都会对企业投资策略产生影响,对于每个企业而言能否成为领先者以及何时投资要视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的相对优劣势等具体情况确定,但努力建立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的相对优势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投资先机;进一步分析建设时间和投资成本对投资策略的影响显示,与建设时间相比,投资成本对企业的投资临界值影响更大,因此企业应花费更多精力通过降低投资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