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解伟 《社科纵横》2013,(10):144-146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慈善思想资源,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慈善意识,以"慈悲"为核心的佛教慈善意识,从自然本性出发的道家慈善意识以及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慈善意识,成为中国慈善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渊源。推动了慈善意识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然状态"学说是现代自然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以来对整个现代政治哲学就产生着重大影响,甚至成为其基石。"自然状态"是相对于"社会状态"而提出的,主要是指人在社会状态之外,在没有法律约束情况下的一种状态,是人之本性的展示,因而,"自然状态"的具体内容将决定人类政治社会的建构。在现代自然法思想中,"自然状态"不仅将个体从封建等级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个体以自由之身,而且还强调了人之基本权利的根本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10):69-71
学界常因道家创始人老子说过"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之类的话而认为道家反对道德建构,也没有自己的德育方法,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老庄道家从"道"的特性引申出一系列德育方法和措施,对于今天全面认识和挖掘我国传统伦理资源的精华,以及加强现代德育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牛文浩 《创新》2013,7(1):29-32,53,126
以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以"天人合一"理念为核心,指出了"兼爱万物"的重要性,并最终形成了中庸式的生态实践观;道家则崇尚"万物一体、道法自然"的自然观,提出了"道生万物、尊道贵德"的伦理观,并最终以"自然无为"为指导来实践其生态思想;佛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为"无我论"和"整体论",提出要"尊重生命,珍爱自然",就是要实现"普渡众生,境心清净"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汉代是长安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而道家文化又是长安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自然观方面,道家文化"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天人和谐观念,成为长安文化中顺应天时、保护环境的思想基础.汉代传世文物四神瓦当和彩绘雁鱼铜灯充分显示了汉代长安文化中"道法自然"的天人和谐观,对目前"共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方东美以学统而不是道统为研究思路,指出佛教从初传入中土时被称为"淫辞"到被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主要与中国知识分子以道家哲学来理解佛学分不开。"六家七宗"中的本无宗最为根本,其开创者道安"完全是拿老子的道家精神去解释",他的"无在万化之前"实是《道德经》里面的根本思想。支道林即色宗之要义与庄子"空虚以不毁万物为实"观念是相通的,其生命精神来源于庄子。僧肇的三大玄旨可见庄子之影响。道生的佛性论达到"佛道融会之巅峰",他的"佛性自然"吸取了道家人性自然论,"佛性即理"吸收了庄子所谓的天理,"体法为佛"吸收了道家中对"自然"的体贴之法。华严宗则透过道家哲学领域的智慧阐释佛教。  相似文献   

7.
庄子"斋以静心"的思想对宋代词人影响深广,主要从忘情之乐、忘形之适两方面论述."忘情"、.忘形"使宋代休闲词人们得以拥有纯任自然、平易恬淡的宁静心灵,在有所忘有所不忘中保持人的自然本性,从而使宋代词人们摆脱了自我束缚.  相似文献   

8.
道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广远。它源出于史官和隐者的实践(萧父语),以严肃认真的怀疑精神、老谋深算的理性思带、放荡不羁的超俗心怀和奇异生动的精美文笔而流芳后世,构成中国中世纪异端学人的精神支柱,古典文艺美学的内在灵魂,早期启蒙思潮的原始酵母。道家思想文化中还包含有一些现实化和未来化的因素,其作用不可与历史化石同日而语。道家思想文化中的这些历史、现实和未来意义皆来自于它的自然原则。道家的自然原则具有多维内蕴:它是从经验世界中体悟、提升出的一项根本的哲学原则,被作为宇宙的第一原理凌驾于人、地、天、道之上而又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是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①。这一论断告诉我们,人是在双重关系中生活的,一方面要与自然打交道,形成自然关系;另一方面要与人打交道,形成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人的自然本性,人的社会关系体现了人的社会性。自然本性指人的生理本能;社会性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又表现为经济、政治、法律、道德、思想、文化、宗教等丰富内容。人的本质就是由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社会性共同构…  相似文献   

10.
道家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魏晋时期达到鼎盛。物极必反,同时也开始异变。先秦作为道家本生阶段,秦代和汉初则作为次生阶段,魏晋可划分为道家的异化变质阶段。异变是渐进的过程,是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外来宗教甚至农民战争等有着密切联系的。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总不会一成不变,而每一阶段变化都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文化,并推动其发展。魏晋道家思想体系更加缜密,比本生道家更加丰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者儒家思想的枷锁,对后来尊重人性,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人本思想带来深远影响,也带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