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本文利用金融网络方法构建完全连接和中心-边缘结构的银行间市场网络,研究由房地产贷款损失引发的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的动态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若不考虑银行间关联,我国单个银行抵御房地产贷款损失能力较强;若考虑银行间关联,则相同程度的房地产贷款损失会引发大规模的银行风险传染;中心-边缘结构的银行间市场网络更易发生大规模风险传染;与大银行相比,小银行的破产受房地产贷款损失的直接冲击较小,受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银行间交叉持有同业存款时,风险共担和传染是可能的。银行间市场结构的不同会对风险共担和传染产生影响,本文采用三阶段流动性偏好模型的一般分析框架,讨论了应对危机时银行微观层面的资产清算顺序的异同对于银行系统脆弱性的不同影响,并从合作博弈的视角探讨了"货币池"风险免疫的可能性。研究发现:在不存在银行资产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当问题银行流动性波动足够大(ε>ε) ,银行间风险传染可能难以避免,而当流动性短缺ε在区间[ε,ε]内,银行间的合作博弈效果最优,风险传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银行间市场的"货币池"免疫结构模式可以实现风险分担和防范银行间风险传染,从微观层面提供了一种银行间市场危机传染的内生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3.
网络模型已经成为研究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方法。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小概率特点,同时也缺少度量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统一标准。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网络模型的银行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银行系统性风险VaR和银行系统性风险ES。首先,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模拟银行外部冲击造成银行间网络损失的大样本。在银行间网络损失大样本中,估计银行系统性风险VaR和银行系统性风险ES。这两个测度能够捕捉到银行间网络损失的尾部特征,解决了对比随机冲击结果无法反映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问题。其次,在模拟实验中,本文利用真实银行间网络结构参数,对模拟的三种银行间网络进行校准,保证了研究结论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在模拟实验中发现:(1)外部冲击会引发违约传染的连锁反应,并导致银行间网络损失分布从近似正态分布转变成尖峰厚尾分布,最后变成双峰分布。(2)网络集中度越高发生违约传染连锁反应的概率越小,但是传染的破坏力会更大。(3)银行间网络的潜在传染作用会极大的放大银行系统的风险,而且违约传染效应是呈指数增长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多主体建模分析了银行间核心-边缘网络的系统性风险。模型假设银行通过最优投资组合配置,在流动性和资本约束前提下谋求利润最大化。通过建立银行间市场交易环境的仿真模型,依据银行行为决策动态形成资产负债表与银行间网络敞口的数据,评估金融监管政策在银行间市场的实施效应。同时,引入不同网络结构模型加以对比分析,发现尽管核心-边缘银行间网络体系比无标度网络更易遭受共同冲击和传染风险,但当处于金融困境时,在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机制作用下,核心-边缘网络体系比其他结构网络表现出更强的恢复力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创新性构建了包含银行破产机制和去杠杆机制的资产负债表直接关联网络模型。本文发现:(1)四类银行特征和4个外生参数影响四类传染渠道,且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四类传染渠道中去杠杆渠道(Loss~(DEL))和银行间负债违约渠道(Loss~(IA_DF))最为重要;(2)在传染过程中,银行破产会导致系统性风险急剧上升,且破产越集中,系统性风险越大;(3)系统性风险存在"区制转换"效应:当低于某一参数阈值,金融体系呈现出随时间递减的"常态"系统性风险(SR),该风险由银行体系杠杆率驱动;当高于某一参数阈值,金融体系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危机"系统性风险(SR),该风险由银行关联性和资产规模驱动,并主要来源于传染指标较高的大型商业银行;(4)4个外生参数对应了四类针对金融体系整体的宏观审慎政策,脆弱性指标(VBI)和传染性指标(CBI)对应了针对单家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政策,这些宏观审慎政策应根据金融周期(上行或下行)和系统性风险类型(常态或危机)来实施。  相似文献   

6.
考虑多阶段状态变量的动态信息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同时考虑宏观因素和公司个体因素来构建违约预报模型,并且通过在状态变量中包含的行业因素来刻画行业间可能存在的信用传染效应;建立违约风险强度中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和渐近性质,进而建立条件违约概率期限结构的极大似然估计.利用极大似然估计及其渐近性质考虑传染效应的显著性检验问题,最后...  相似文献   

7.
网络结构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完整的度量银行间违约传染及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框架.在这个框架下,研究了不同银行间网络结构下银行系统性风险.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分析了现有研究广泛采用的违约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修正.为了模拟不同的银行间网络,还提出了一种构造无标度网络的方法.通过仿真模拟,研究发现集中度越高的网络由于传染而倒闭的银行数量越多.但是,当基础违约的银行数量不多时,网络集中度越高,由于传染而倒闭的银行的总资产越少.此外,在集中度高的网络中大银行倒闭引发违约传染的可能性和影响力都会大于集中度低的网络.而小银行引发传染的可能性远低于大银行,但是小银行倒闭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引发大银行传染倒闭.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银行双边风险敞口不可得的现实情况,利用贝叶斯方法,基于185家商业银行在2013年至2017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在不同的网络结构设定下构建吉布斯抽样器,根据大量银行间同业资产及同业负债分布矩阵的样本,考察了每个商业银行在负面冲击后违约的概率及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同业借贷网络的结构能够显著影响银行的系统风险和违约概率。当网络连接概率处于中等水平时,冲击影响的范围最广;在完全网络结构下,风险分担的作用大于风险传染。总之,银行同业借贷既可以分担风险,也成为了风险传染的渠道,这种功能的转换取决于以下几类因素的相互作用:冲击的性质,例如冲击的规模,受冲击银行的数量以及冲击涉及的银行类型;清算时资产的贬值程度;银行自身资产负债表的特征。如果仅考虑银行同业借贷渠道,样本期内最稳健的银行系统是在2017年,而2014年的银行系统最脆弱。  相似文献   

9.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了银行间市场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中银行间传染风险特征及其差异.首先构建了银行间市场有向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进而通过描述银行资产负债表建立了银行间传染风险分析模型.最后,在银行分别为同质和异质下模拟分析了随机性冲击和选择性冲击下传染风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性冲击与选择性冲击造成的传染风险效应与网络结构以及遭受冲击银行数目密切相关;在三种网络结构下,冲击在小世界网络中造成的传染风险效应最大,在无标度网络中最小.该研究结果意味着:在此三种网络结构下,银行间市场无标度网络面对冲击具有最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度量系统性风险方面,银行间的流动性差异可能比“规模大”和“联系多”更重要.首先,本文从银行间网络角度,提出了一种商业银行流动性差异的检验方法.本文利用银行间贷款(网络的出度强度)和银行间借款(网络的入度强度)的幂律分布特征,度量银行间的流动性差异.实证研究发现,2012年~2014年,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流动性差异很大.其中,2014年大型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最明显.其次,本文以真实银行间网络数据为基础,构造大型银行分别是流动性需求和流动性供给的两种网络,研究流动性差异对风险传染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处于流动性需求地位的大型银行的潜在风险传染破坏力,远远高于同等规模和联系的银行.这足以表明流动性地位应该是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系统性风险指标.本文的研究为监管机构提供了一种精准的系统性风险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小样本协整系统的检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Mon te Carlo 模拟方法, 给出了小样本容量下协整检验临界值的响应面( respon se su rface) 方程. 结果表明小样本协整检验的临界值不仅与样本容量有关, 还依赖于协整检验中 的滞后阶数. 最后对中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进行了小样本协整分析.  相似文献   

12.
领导者不仅担负着管理单位日常事务的责任,也担负着教育下属的任务。当下属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给予适当的批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批评作为领导者的一种执政活动方式,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的协作供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当供应链某活动环节的物资需求量过大时, 一个供应点常常不能提供其全部所需物资. 因此, 实际应用中需要多个供应点共同参与. 针对供应链物资需求的特点, 提出了多点协作供 应的数学模型, 通过引入可行方案的定义, 给出了可行方案存在的判定定理, 以及可行方案的 构造方法. 然而一个可行方案可能包含太多的供应点(太多的供应点有时意味着较高的生产准 备费用) , 因此该方案可能并不实用. 考虑到方案可靠性及费用, 给出了求取优化方案的一个启 发式方法. 最后对模型的系统软件集成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This paper considers local and global multiple‐prior representations of ambiguity for preferences that are (i) monotonic, (ii) Bernoullian, that is, admit an affine utility representation when restricted to constant acts, and (iii) locally Lipschitz continuous. We do not require either certainty independence or uncertainty aversion. We show that the set of priors identified by Ghirardato, Maccheroni, and Marinacci's (2004) “unambiguous preference” relation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union of Clarke differentials. We then introduce a behavioral notion of “locally better deviation” at an act and show that it characterizes the Clarke differential of the preference representation at that ac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iors identified by these preference statement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local) optimizing behavior.  相似文献   

16.
We compare three market structures for monetary economies: bargaining (search equilibrium); price taking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and price posting (competitive search equilibrium). We also extend work on the microfoundations of money by allowing a general matching technology and entry. We study how equilibrium and the effects of policy depend on market structure. Under bargaining, trade and entry are both inefficient, and inflation implies first‐order welfare losses. Under price taking, the Friedman rule solves the first inefficiency but not the second, and inflation may actually improve welfare. Under posting, the Friedman rule yields the first best, and inflation implies second‐order welfare losses.  相似文献   

17.
A multispecialty group practice in southern Maryland offers patients a multitude of services, while all billing and record keeping is completed overnight in India.  相似文献   

18.
郑海超  侯文华 《管理学报》2011,8(2):233-240
困扰网上创新竞争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发布者作弊问题,它降低了解答者对发布者的信任,网络平台也采取各种方法监督作弊行为。为此,研究2个紧密关联的问题:①影响解答者对发布者信任的因素;②网络平台如何设定合适的监督水平。对问题①,基于信任理论构建研究模型,通过大样本问卷调研检验假设,结果表明:现有的信誉机制作用不显著,而网络平台本身的信誉和解答者满意度对信任有显著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凸显了网络平台服务水平的重要性,也是研究问题②的驱动因素。问题②的研究方法是博弈论,通过逆向求解,分析网络平台如何平衡成本和信誉来制定监督水平。最后,给出了主要结论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用于研究寡头垄断市场的推测变差方法,可以将各种寡头行为模型进行统一,本文在这个基础上,考察了产量推测和价格推测之间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对于我们理解和指导实践,尤其是战略管理,都有一家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研究消费者在选择产品过程中其个人特征对消费者选择某个特定因素作为首选因素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边际影响效果.通过对我国轿车消费者购买选择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MNL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轿车消费者个人特征和消费者购车时选择特定的因素作为首选因素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消费者选择的首选因素会随着消费者个人特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