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从文的社会政治思想带有极强的“诗性”特征.他试图借助“音乐”(艺术)来清除现代政治、宗教和道德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激发人性当中追求“美”、“善”、“爱”的本能,从而为社会政治的变革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这种思想延续了“五四”新文学的国民性批判传统,但是也有明显的不同:五四新文学作家主要是以西方现代思想批判国民大脑中的封建思想残余从而实现人的革新.沈从文侧重的是人性底蕴的改造,即通过塑造健康的人心(性)进而建造健全的社会,其社会政治理想本质上是“人的健全”与“社会政治健全”的合一.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过程和目的不可分割,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对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具有前提性意义。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本质为出发点,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性为出发点,革命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社会本质为出发点。历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不能生成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沟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改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当前人的生存困境的化解也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健萍  杨蔚 《理论界》2004,(1):73-73
对人的认识和假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人性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并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为基础,分析了人性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人的现代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现代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发展,人的现代化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推进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困境的现状解读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需要认真考量。重新认识和思考大学德育目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大学德育目标的传统定位就是培养“学校人”。所谓“学校人”,是指在特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者使用特定的教育手段、灌输特定的德育内容而被模塑成为符合某种特定目标的“学校角色”。而这种“学校角色”在社会转型时期与社会现实往往是脱节的。“学校人”与“社会人”的统一应该成为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所谓“社会人”,是指按照社会公民及其基本规范的标准来要求并能够实现某种社…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需要现代公民,公民的生成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公民教育的有效开展,公民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主要体现为它在建构政治关系、培育政治意识、引导致治行为、传播政治文化、通达政治民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价值维度的层面来考察公民教育,有利于维持我国政治体系的稳定运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两个脱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价值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化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实现其潜在价值向现实的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内在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展开的,最终着力点是大学生的思想,这必然涉及到人的本质问题。而思想是在人的本质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其实质是人的需要、社会关系和实践状态的反映。人的本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经了屈从于政治压力;服膺经济建设;面向人本性回归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屈从于政治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阶段:服膺经济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对各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行了探讨,深刻地揭示了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实质指向和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0.
“道德政治”是一种认为良好的政治必须以“积极的公民美德”为根基的政治观.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休谟对“道德政治”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他认为,“道德政治”无法约束“人性的贪欲”,无力应对派系冲突,也无法与商业社会相适应.在现代商业社会,良好的政治只能是一种以构建游戏规则为基础的“制度政治”.不过,休谟对“道德政治”的批判,并非意味着他否认道德对于政治的重要意义,他反对的只是那种依赖“强道德”而忽视“制度建设”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11.
秦桂秀  陈雪 《南方论刊》2006,(3):43-44,4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体。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化”为人性,把人性的要求渗透到教育理论、目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中去,以人为本,以情动人,培养个性人格的教育模式。具体表现为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  相似文献   

12.
论中西管理思想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性与管理密不可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代表 ,现代西方管理思想以“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假设为代表。本文认为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为指导 ,融合中西管理人性的合理成分 ,才能建立完整科学的人性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教育对象,即是对人要有科学客观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人的科学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的两条主体性规定尺度是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过分析认为:从认识人的具体操作层面来看,社会关系的总和应该作为认识和分析人的首要尺度。以此为据,在把握现代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主要特点基础上,进而分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人性是西方政治哲学的经典命题,不同政治哲学的人性规定决定其独特的理论品格。认为人性善的思想家通过道德召唤来完善个人的政治生活;认为人性恶的思想家以法治与规则保障政治生活的有序展开。出于对人性善恶之社会功能的权衡,西方政治哲学家通过建构政治制度来“抑恶扬善”,其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达到相当高的抽象水平,却脱离“现实的个人”与现实政治状况,马克思政治哲学以此为重要思想资源并以“改变世界”的“现实的运动”完成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现实超越。  相似文献   

15.
张学本 《理论界》2007,(5):199-200
人德管理的人性假设不是基于简单的人性善恶,而是基于人性假设更高的概括——道德人,剖析传统道德人假设的现代内涵:人是有限理性,但具有无限理性(德性)的潜质;指出人是情感的存在。以“道德人”为人性基础的管理模式注重以人为核心,倡导“柔性”激励,这对于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理念,正确贯彻“人为为人”的管理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推进,作为分支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得到了学界的关注与认同,但现有的研究体现出明显的学科建构色彩,主要表现为:分支学科建设的目标定位、学科论的论说思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依托.“学科建构”的思路背离了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知识生产机制,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元素,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除了遵循自上而下的“学科建构”思路以外,更需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能够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强大的社会解题能力,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时代精神与现实关怀.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需要着力解决如下几类突出的现实问题: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与作用问题,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情绪的疏导与引导,社会分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构以及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试图借助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人的观点挖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维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与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关系,力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蒙,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有效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是人们基于对思想政治理论所具有的满足自我和社会的价值而对思想政治理论产生的一种内在渴求。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制约着人的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思想政治理论需要无论是对社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人的本质属性入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星杰 《学术探索》2001,(Z1):198-200
人的本质是自然性、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有效性、规律、目的、方法原则等都根源于人的本质属性之中.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中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一些偏差的主要表现,提出从人的本质属性人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本途径依据人的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依据人的自然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依据人的社会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依据人的实践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利益主体,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剧烈变化时期。只有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广大劳动阶层的利益与精神文化诉求,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目标和实然状况的统一。为了人与发展人,应成为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