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纠正了以往仅把生产力定位于顺应自然或者改造和征服自然的单向度内涵,强调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重构生产力概念,认为生产力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对生产力概念的这一创新,有利于重新思考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生产方式是一个多义性概念,它有人们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生产力的利用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中间环节,人们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生产关系等多重含义。斯大林把生产方式界定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使其由多义性概念变为一义性概念。社会存在、生产方式、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对生产力的几个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产力的几个问题的新思考冯维和一、关于生产力的概念在生产力的概念问题上,目前理论界最大的混乱是把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力与哲学意义上的生产力混为一谈。本来意义上的生产力,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力。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和英国古典经济...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是一个异常复杂且很重要的概念。因此,依据一定的原则对此概念做出界定是必要的。界定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概念,应遵循四个原则:一要回归本源;二要进行概念史的考察;三要符合定义的形式;四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建构力。基于此,这里把意识形态定义为“以利益一权力为基础的旨在影响(维护或改变)既定社会秩序的观念体系”。这一界定从本源性、客观性、规范性和建构性等方面综合考量了定义的合理性,并充分吸取了马克思、曼海姆等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的概念是一般生产理论的一个要素。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关于“生产力”与“劳动生产力”——确切地说,即“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生产力”——的各种概念内容的相互联系的假设。不论是“劳动生产力”概念,还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概念,都是商品劳动理论的要素。正是在这个理论范围内,把劳动分为具体的或有用的劳动和抽象的劳动。为了进行研究,重要的是要指出劳动过程及其简单要素理论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涵,传统生产力观的变革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概念应包括人的发展和完善这一内涵,要发展"人"的经济.生产力标准中还应包括生态标准,在发展生产力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求均衡与协调,把经济增长限定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使生产力活动由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单向运动变为人与自然的双向运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关于生产力的构成,是二要素还是三要素,在我国学术界争论已持续多年,认识尚不统一。本文就怎样理解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及生产力要素问题谈点肤浅认识,以求教于大方。生产力、生产和劳动生产力都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常见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等同、混淆。主张生产力三要素的同志,对这三个概念往往只注重它们的联系而忽视它们的差别,甚至把它们混同起来,似乎三者是表述同一概念的不同语词,因此,就必然误把生产要素或影响劳动生产力的因素都看作生产力要素。所以要明确生产力要素,首先要正确理解生产力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8.
概念问题是一个学科或实践领域发展的基本问题,体育概念作为体育科学的逻辑思维起点,至今仍未见统一概念,学界分歧较大。在跨界融合的时代,体育概念的界定必须融入其他学科元素,以拓展体育的内涵。从社会学视角来界定体育的概念,是现代体育的基本内容。需要把“社会学意义”作为定义体育的核心维度,把“现代性”作为体育概念界定的重要方面,把“全球化”作为体育概念的典型特征,才能在现代体育的宏大叙事中,还原体育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形态的界定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是人的需要,需要推动人们与自然作斗争,从事劳动,并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人类社会俱来。生产力是标志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尺度,只有从生产力的角度才能对人类社会作出精确的描述。列宁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而生产关系只不过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而已,马克思一般都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关于生产力概念的界定,出现了严重的"泛化"现象,存在着背离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问题。马克思以批判市民社会"物质利益"为起点,通过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即从实践思维方式的角度提出了对社会发展规律揭示的生产力概念,因此必须以实践思维方式理解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作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科亨作为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运用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精准分析了马克思的基本文本,清晰界定了生产力的概念和构成,他首次阐发了关于生产力的两个命题,并运用功能解释来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文章研究了科亨的生产力理论,并与马克思的理论进行比较,得出异同。  相似文献   

12.
海洋经济概念界定:一个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8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于光远等提出建立“海洋经济”新学科以来,国内学者对“海洋经济”理论探讨、概念的界定,始终未间断。然而,这些概念的界定都是基于海洋经济的某一特性提出的,缺乏全面性,也很难达成共识。因此,有组织地对海洋经济作一次权威性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3.
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对于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向新阶段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先进生产力与高等教育我们原来对生产力的理解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要素包括 :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相结合的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马克思指出生产力里面包括科学。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江总书记又发展了这一理论 ,提出先进生产力的概念 ,并认为“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生产力观。认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发展生产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展生产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等。这些理论,对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要发展生产力,首先要弄清何为生产力。要回答何为生产力,需要从马克思那里起步。显然,对我们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不是马克思研究生产力问题的一些具体结论,而是他研究这一问题所遵循的思路和方法。不抓住这样的思路和方法,不仅不能把生产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是他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对深刻理解他今年南巡重要讲话的精神,加快改革的步伐有着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学习、研究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基点。首先,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任何社会都要把一定的生产力作为自己的物质基础。一  相似文献   

17.
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在其理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生产力,如何享受发展生产力的成果等一系列问题。认真学习、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原因。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他不仅反复强调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则,而且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首要的、…  相似文献   

18.
对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一,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看待生产力,阐明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其二,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其三,把生产力确定为判断社会主义真伪的标准。其四,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发展战略概念的科学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战略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战略概念本身要有一个科学的界定。本文探讨了发展战略概念起源和演变过程,对发展战略的定义、作用、特征、构成以及战略抉择的基本要素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从而对战略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一个较为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必须匡正泛化生产力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概念在全社会的认知度、重视度、应用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普及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基本路线的深入人心,而这也应归为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之一。一些同志由于对生产力概念的非准确把握和时下推崇时尚思维方法的影响,对生产力概念作了种种泛化的理解与使用,模糊和逾越了生产力概念边界。对生产力的泛化无论从准确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本义还是从正确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基本路线来看都是必须予以匡正即去泛还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