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     
《领导文萃》2013,(12):135-135
华盛顿向孔子学院敞开大门 乔治·华盛顿大学开设了华盛顿特区的首家孔子学院.旨在推广中国这一不断崛起的亚洲巨人的语言和文化。中国持续增长的外交软实力在距白宫仅几个街区之遥的地方得以展现。乔治.华盛顿大学现已跻身建有孔子学院的约90所美国大学的行列。这是北京实施的公共外交之举.目的是在国外留下文化印迹,并为该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由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举办了《孔子学院在海外》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海外孔子学院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等进行了发言与讨论。以下是发言专家的主要观点。一、孔子学院在欧美的概况2015年底,中国已经在世界各国开办了500多所孔子学院,1000所孔子课堂。孔子学院何以如此迅猛发展?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对外文化传播处处长梁斌认为,这与中国进行对外文化传播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比较片面而有限,这与过去中国对外传播的格局与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17日,正当全球各大媒体对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丰硕成果的报道余温尚存之际,美国国务院限期在美孔子学院执教、持J-1签证的中国教师离境的一纸公告,让已经在美国存在了8年之久的孔子学院突然陷入了尴尬境地.然而,8天之后,美国国务院的另一份公告又迅速"化干戈为玉帛",取消了先前公布的种种限制,从而使事件峰回路转.综观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虽然"签证风波"最终得到妥善解决,但这一事件折射出美国在防范中国崛起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的同时,对中国文化影响力提升的担忧和恐惧也在与日俱增.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崛起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趋势.而在此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碰撞也将成为一种必然.此次"孔子学院事件"为我们更好地谋划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文化公共外交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4.
9月27日,孔子学院建立10周年。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中国元素"与"中国故事"成为响彻全球的文化关键词,孔子学院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5.
正"孔子学院"的任务是以书法课、烹饪课、茶艺和中国画为国家崛起保驾护航。目前,全球约有440家孔子学院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国"魅力攻势"的固定组成部分。在"软实力攻势"的框架内,中国不愿只被视为正在崛起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文化     
《领导文萃》2014,(8):134-135
正中国文化对非洲感召力增强2005年,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大学落地生根,此后孔子学院便如雨后春笋般在非洲出现,目前已有超过30所。汉语热已成为中国文化在非洲流行的缩影。汉语走出国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对中国心生向往。据统计,2012年有27000名非洲学生在中国学习,而2003年这一数据仅为1800。同时,通过中非之间建立的"20+20"大学合作项目,将有更多的非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有一个大规模"走出去"的长远战略:首先是中国经济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人走出去。随着这波洪流向全球铺展,中国的文化与思想,包括中国领导人的发声,也越来越多地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如果单从孔子学院的总量来看,中国已同上百个国家签署协议建立孔子学院,失败案例还是少数,不能"因噎废食"。未来中国"走出去",不能只是器物层面,比如建  相似文献   

8.
孔子出国之后2004年有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11月2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设立了中国的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国家项目之一。设立孔子学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汉语教学,向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料。当然,这显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而是中国的一项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9.
新视野     
近两年,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2004年7月,国家宣布将开展“汉语桥”工程,内容包括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等10个项目,其中“在海外建立100所孔子学院”这一内容,尤为引人注目。2004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举行挂牌仪式。随后,美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孔子学院也挂牌成立。据悉,这些海外孔子学院大多建在当地的繁华地段,并有外交部门出面协调,反映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9月,纪念孔子诞辰的祭祀大典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举行。此次祭孔活动首次由政府举办。在这次庆典上传出消息…  相似文献   

10.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2,(12):26-27
随着经济崛起,中国感觉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因为没有文化"走出去",中国其他方面的"走出去"已经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这些年中国正在努力把中国文化推向国外,包括孔子学院、名目繁多的"媒体走出去"项目。那么,这些"走出去"项目的国际命运怎样呢?在何种程度上成功了?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以后。许多国家纷纷将软实力的建设。纳入到本国战略规划当中,特别是都将文化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研究。将文化发展作为对外扩张的重中之重来进行部署。如以美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核心战略.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占领战略制高点。■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如果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必须要有繁荣的文化。要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就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目前,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亮品牌”。“孔子学院”一词写进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15,(4):135
近年来,无论是大国外交还是周边外交,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韬光养晦"转向了"有所作为"。由中国外交的实际行为及话语来看,从十八大到今天,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新的外交思路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连接这两个方面外交的则是"周边外交"。这个大外交战略的核心话语就是和平与发展,在维持和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  相似文献   

13.
佚名 《领导文萃》2012,(11):73-76
经过了艰辛的努力和曲折的道路,中国外交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最卓有成效的大国外交之一,而这与中国领导人的个性外交密不可分……周恩来:美食为媒宴天下周恩来是新中国开国领袖之一,在国际舞台上,更是以杰出的外交家风范闻名。在周恩来的外交生涯中,美食发挥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许多国家仍遭受局部战争、疫情、贫穷、饥饿、不平等的威胁。随着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实践经验逐渐丰富,孔子学院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孔子学院也逐渐为当地的人才培养、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以肯尼亚的四所孔子学院为案例,以人才杠杆效应为基础,论证了肯尼亚四所孔子学院通过实现人才杠杆效应对肯尼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再定义孔子学院的作用、针对性地遴选孔子学院中方院校、将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宣传页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重返亚太”是美国政府在奥巴马第一任期时就高调宣布的一项重大外交战略。为赢得亚太各国民众对美国战略东移的支持,平衡中国等其他亚太大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奥巴马政府通过开展魅力外交、网络外交和文化外交等方式,在亚太地区频繁进行公共外交活动。由于美国“重返亚太”与中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美国在亚太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对我们深刻把握当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发展态势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全景式呈现了中国王朝兴衰和国际交往的概貌,见证和展示了基辛格关于中国外交的大历史视域。借助于历史大叙事,基辛格形成了文化想象中的中国例外主义,即时空上的连续性和封闭性及意识上的唯我独尊。遵循这种文化想象,他酝酿出观念中的中国外交,包括中国的世界态度、外交理念及领导人的外交智慧等。基辛格的中国外交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价值,但终未能幸免于屈从自我的国家利益立场,也未能逃脱先入为主的西方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17.
正韬光养晦是中国千年外交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古代外交人留给我们的外交智慧。探讨中国千年外交史上韬光养晦的规律,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做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不无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汉唐盛世为何也要韬光养晦汉唐时代是有史以来国人最引以为豪及津津乐道的时代,也是外交上精彩纷呈、最能韬光养晦的时代。"汉唐时期,是中国  相似文献   

18.
亚太地区是一个经济高度活跃,热点问题不断的瞩目地区。近来,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军事重心向亚洲倾斜,中菲黄岩岛事件使南海问题再起波澜。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如何应对来自美国及其盟国的遏制,如何处理中非黄岩岛事件中复杂的问题,这对中国外交是个极大的考验,也是人们极为关心的一个话题。笔者试图从这一连串事件中分析中国彰显的外交智慧及中国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趋势     
《领导文萃》2013,(3):135-136
中国进入公共外交时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工程。中国人不但要会听,还要会说,会交流。公共外交的场合无处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公众与世界公众广泛交流的机会,这两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公共外交是一个了不起的跨国文化交流的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随风潜入夜,  相似文献   

20.
<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了外交实践的新发展,并为自身发展谋求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进入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局势和中国自身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新的背景下,是否以及如何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成为决定中国未来外交走向的重要问题。当下,国内外学界、政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