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西土家族傩文化一瞥──“还坛神”曹毅古老的傩戏素来被人们称之为戏史上的“活化石”.以其原主形态存活于现代文明之中而令人惊叹。鄂西恩施市一带.在土家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种酬神还愿的仪式─—“还坛神”.其格调朴拙.气氛神秘.内容独具一格.这种原始的宗教...  相似文献   

2.
湘鄂川黔一批热爱土家族文学的专家们,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修纂的《土家族文学史》即将与读者见面了。这是湘鄂川黔四省土家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件喜事,作为鄂西土家族苗汉等各族人民自己的大学——鄂西大学,更是倍感亲切与兴奋。在此,我代表鄂西大学二千名师生员工,向《土家族文学史》的问世,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3.
恩施傩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傩文化的深度分析与阐释,有利于深化对傩文件价值的认识,有利于加强对土家族文化心理的认识。面对傩文化日渐萎缩消亡的现象,必须加大保护与传承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受清江流域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鄂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原生态特色。相对封闭的鄂西山区也使当地土家族的饮食文化中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文化因子,鄂西土家族的饮食文化还具有粗放纯朴的山区饮食文化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鄂西土家族原生态特色浓郁的饮食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来,反映土家族傩愿祭祀文化活动的资料得到收集和整理,使土家族源远流长的傩文化呈现于世,引起国内学者专家的关注.本文仅从湘西自治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还天王愿神像画》结构的一个侧面来探讨一下土家族傩文化的基本特征,傩坛中祭祀神像的历史变迁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鄂西土家族民歌衬词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鄂西土家族民歌中的衬词大多数出现在民歌的曲首、句首、句中和句末,与民歌正词一起构成整首曲子,决定着民歌的风格、意境和情感等,一般以语气助词、称谓词、拟声词、习惯语或俗语的形式出现,具有描述当地土家族生活、抒发土家族情感、弘扬土家族艺术精神、传承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功能。鄂西土家族民歌衬词的形式与功能相统一,充分展现了土家族民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武术是中华武术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民族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湘鄂渝黔桂边土家族武术从其产生之初就被吸收到民族色彩浓郁的巫傩文化中, 成为驱逐瘟神赶鬼,沟通人与神的语汇。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湘鄂渝桂边土家族武术与巫傩文化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鄂西的城镇 (一)鄂西的自然人文环境湖北省西部(简称“鄂西”),有一大片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地区,包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地区的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这里,历史上城镇的发生时期虽然较早较长,但在建国前,一般地说,它的发育十分迂回缓慢。建国后,虽然鄂西城镇建设速度加快,特别是在建立自治州、自治县以后,速度更快,可是如何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仍然是急待我们去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鄂西南土家族灯歌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曲中特色浓郁的歌种。笔者以鄂西南土家族灯歌为研究对象,从节奏、调式、旋律、结构等方面对其音乐形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鄂西土家族的织锦艺术,探讨织锦艺术"图式文化"的特征,从中提炼土家族人精神内棱的艺术抽象,民风、民俗的艺术承裁,宗教信仰和哲学的艺术呈现以及艺术再现的寓意,由此来解读鄂西土家族织锦"图式文化"的内核.  相似文献   

11.
鄂西民族地区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地,鄂西地区的主体少数民族是土家族,其人口占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对土家族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大体上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20世纪90年代以前,鄂西地区土家族研究的自主意识和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进入90年代后,鄂西土家族研究的这种被动局面开始得到改变。纵观鄂西地区90年代土家族研究的态势,大体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统一认识,树立信心,健全机构,凝聚队伍的蓄势阶段,后期才是出批量性成果和真正起飞的阶段。其显著标志至少有下列两个:其一…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具有直爽、强悍和豁达等诸多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无论是在土家族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着明显的表现。本文仅就这诸多特征中的“悍”略加论及,以就教于学者。 1 土家族性格特点中的“悍”,在鄂西土家族地区的有关史志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记载。如《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辑录》有“隶土籍者,悍而直”的  相似文献   

13.
两宋的数百年间.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民族内部的社会结构、农业生产技术与物产、商业贸易、货币流通、民族关系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是第一次经济发展的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学科关于湖北鄂西地区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中国音乐学界对于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集中于音乐本体研究和将音乐置于信仰仪式中的研究两方面,但这两种研究方法容易将“音乐”与“文化”孤立开来,因此,对于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研究是否更应该关注鄂西土家丧菲仪式的复杂地域性问题、“仪式”与“音乐”的功能以及“局内人”角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是祖国中南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土家族的思想资料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过去和现在,对于土家族先民哲学思想的研究,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摆手舞及场地的名称,摆手舞的表演时间及程序,摆手舞的社会功能诸方面进行了探索。认为,摆手舞是一种土家族的重要文化活动;摆手舞的内在实质是一种傩文化,它的社会功能是祓除不祥。  相似文献   

17.
鄂西土家族的食物获取方式在清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精耕细作农业方式取代了刀耕火种农业和渔猎采集活动而成为他的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本文分析了引起这场重大变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鄂西土家族传统文化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与湘川黔土家族有显著差异。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民俗化、宗教化、群众性以及受汉文化影响特别重。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居住在湘西、鄂西一带。早在两千年以前,他们便定居在这里。大约自五代(公元910年)以后,鄂西地区土家这一稳定的共同体,便逐渐形成单一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土家族形成了自己独特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山歌即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土家族的山歌有情歌、战歌、诉苦歌、劳动歌等。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当代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文化变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廪君之后,土家族文化在历史上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时期。这在刘孝瑜、王炬堡等先生编著的《土家族简史》一书中反映较为徹明。然而,土家族文化在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变迁都没有当代变迁这么剧烈。本文以笔者1989年在鄂西卯洞社区调查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对土家族传统文化当代变迁的主要侧面加以浅析,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