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从立法宗旨看我国教育法的本质李承武中共中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995年3月18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教育法》在教育...  相似文献   

2.
[提要]绿色教育是全方位推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育。我国目前在绿色教育领域的专门立法仍是空白,绿色教育缺乏必要的法制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绿色教育立法的顶层设计适应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实现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多赢,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针对我国目前绿色教育专项立法缺位,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绿色教育人才及资金匮乏的现状,我国未来专项绿色教育立法应设立专门机构以形成全社会参与的互动格局,建立健全绿色教育监管与评价制度,构建全民绿色教育体系以及保障绿色教育人才培训和资金制度,从而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教育法》尽早出台,为绿色教育事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职工教育中存在着不公平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的不均衡,政策法规不落实,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职工教育,为提高职工的知识和技能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4.
从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来,特别是1995年9月1日教育法实施以来,我们通过认真学习,对这《教育法》的重要地位、《教育法》确立的教育是立国之本的思想、对《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方针和基本原则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建设环境为重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我国对环境也日益重视,颁布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教育活动,但环境的法律法规执行堪忧,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其原因在于,广大公民环境意识尚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决策者的保护环境与建设环境的素质与能力亟待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都呼唤尽快对我国环境教育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的内容及其实施涉及到广大公民和各行各业等方方面面,它是隶属于我国宪法的独立法律,并非教育法的子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含义与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内的一些法律中的有关条款有相矛盾之处。教育与宗教究竟怎样相分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并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教育和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教育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一部教育的根本大法,是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经过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国务院和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总结了4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借鉴了国外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分析了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的基础上反复研讨、反复论证和…  相似文献   

8.
发展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投入的问题,即教育投入的力度问题。教育投入仅仅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一渠道,显然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以及教育发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的。要拓宽教育投资的渠道,规范各级政府官员对教育投入的行为,减少弹性,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教育领域等,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立法的规范。但仅有一部《教育法》是不够的。要健全法制,迫切需要制定一些与《教育法》配套的,更具体化的单项法,《教育投资法》便是其中的一种,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可行性,而且也有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把教育投入纳入法制的轨道,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是我们今后发展教育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于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由江泽民主席签署发布,并于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教育立法的重要成就,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教育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了全面依法治教育的新时期,对于从根本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制度,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改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需要适时修改。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受教育部法制办公室的委托,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部分所确定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教育基本原则制度等条款,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理清有关内容表述的历史沿革,并根据《宪法》及党中央文件的有关表述,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需要,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公平正义的实现。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合理有序地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结合建筑业的实践,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重点探讨了我国目前建设工程法制化存在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不够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立法位阶偏低;建设工程程序性管理立法不够严肃;建筑业企业信用规制法律化手段薄弱;广大农村民居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缺乏有效立法;农民工用工资格缺乏法律规制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从立法角度提出了四条完善建设工程法制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高等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成绩斐然。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仍然存在,局部还存在扩大的趋势。我们必须正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公平问题,采取措施,从制度与政策上为所有社会成员创造公平的高等教育环境,通过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着重分析了和谐、和谐社会与高等教育公平的关系,指出根据和谐社会的整体协调观,高等教育公平应建立弱势群体补偿制度、调整和完善收费政策、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从而保证公平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贫困长期处于恶性循环与代际传递之中,形成了贫困再生产机制,其根源就在于这些社会排斥并未消除。要彻底消除农村贫困,实现建成小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融合,关键在于必须从根本上消除政策体制性社会排斥,还农村社会一种公正、公平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高等教育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及阐释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我们必须正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应从制度与政策上为所有社会成员创造公平的高等教育环境,通过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应当先行,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而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失范,再生了新的社会不公平,并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最基本的不和谐音符。校正教育公平失范,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的政策选择有: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支付转移制度和优惠政策;制定面向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优惠政策等。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公正视角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社会公正的社会。当前,社会公正缺失现象阻碍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我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我们要以社会公正为基本导向,加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法治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在法治原则下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平正义的宪法、立法、司法和执法实现路径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独特法治景观.  相似文献   

20.
法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具有同质性,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历史经验证明,和谐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调节中实现的,而实现手段之一就是法治。因此,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它可以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塑造诚信友爱的社会精神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和谐社会蕴含法治价值,二者在本质上契合,因此,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