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传统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探索新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政府应通过制定战略与规划、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制度与政策、加强监督与管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但存在着城乡发展互斥、失地农民生计困境和环保压力等不包容问题,制约着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建立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包容性发展制度,构建市场调配、政府监管、社会参与的多维发展体系,形成包含总体模式、实施模式和保障模式"三位一体"的包容性发展创新模式,从而有效提高我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总体上仍在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反弹的风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一种经济问题,也是关乎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以我国1978 ~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城镇化、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对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化与财政支农对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所起的作用在长短期表现各不相同.从长期看,城镇化、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均衡关系,且城镇化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财政支农则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从短期看,城镇化与财政支农都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财政支农的缩减效应要大于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海南"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一体、谐调发展、节约集约、生态宜居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人文海南、生态海南、风情海南,是美丽海南的具体形态。海南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巨大投资。创新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和模式,建立粤琼金融合作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是海南省新型城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特征、战略内容、战略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发展一体化指中国城乡关系要打破分割、分离、分立的状态,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方面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它既是一种指导中国城乡发展的战略方针,也是城乡发展的过程,更是城乡发展的目标。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特征是:内容的全面性、机会的均等性、互动的双向性、发展的协同性。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应紧紧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个目标;从市场与政府、农业与非农产业、农村与城市、中西部与东部等四对关系入手,形成相应的"里应"+"外合"机制;依循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三条路径;关照中国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的差异性,尤其是中西部远远落后于东部和东北的事实,采取差异化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措施;抓住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机会均等、取消户籍限制、树立现代理念、构建生态文明等五个本源性问题,破解城乡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重二元结构。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目标可分解为概念性目标和指标性目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在推进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以中国三江源区为例,提出了三江源区应充分发挥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间"正耦舍"效应,通过人口迁移与城镇建设相结合,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为核心,培育发展生态产业,以绿色化和生态保护为主线,走迁移一聚集型城乡一体新型生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加快推进三江源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特征,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尽管它们内涵不同,但是二者存在着紧密联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面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同时指出:完善城镇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和新型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一论断说明,中央已把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与难题,视为超越一般性的具体问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剧增、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核心、与现代农业相辅相成并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特征的城镇化。山西城镇化建设在改善市政公用设施、提高公共服务功能、注重优化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为此,山西应充分利用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在完善城乡规划制度、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强化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加快山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体制环境,提供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根本性超越,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扶贫的根本性超越,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主要模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四化同步发展"为理念支撑、以"绿色发展"为价值追求等特征,应以新型城镇化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来说,就是要积极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要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充分发挥农民在精准扶贫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四化同步发展"的动力作用,全力提升精准扶贫绩效;要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追求,积极推进绿色扶贫.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自然过程和市场过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是经济有限供给与社会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国城镇化发展成就斐然,但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镇化推进模式导致城镇化存在质量危机。城镇化数量与城镇化质量是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共生互补的关系。城镇化质量是城镇化过程与城镇化结果的统一,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城镇化与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镇化发展空间布局,把实现城镇化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城镇化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目前正处在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新阶段。与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布局优化合理的城镇化、绿色生态的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洽的城镇化,极而言之,是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虽然由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改革还没有到位,厦门的城镇化还不可能完全摆脱传统城镇化的束缚,但在许多方面已经有了重要的突破,向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理念下生态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需求将不断增加,能源资源供给长期偏紧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需求量的急剧上升。推进城镇化应当考虑未来资源环境需求问题,需要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城镇化健康和能源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可在新型城镇化理念下,以建设生态城镇为目标,根据国家或地区的能量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安排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能量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目标,迫切需要理清乡村产业兴旺与国民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之间的关系。乡村产业兴旺,并不意味着乡村产业要为当地经济增长作多大贡献,但应进一步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当地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各地为此要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乡村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同时,作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产业兴旺应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促进,协同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作用,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乡村产业兴旺要靠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供动力和支撑,靠惠农强农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其本质都是农村经济社会调整转型,实现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持,城镇化也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遵循了这一规律而采取有效行动,可以直接加速现代化的进程。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进行积极互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基本路径。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正相关的互动关系:新型城镇化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支撑,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主动融入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去,以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提高城镇化绿色发展的质量,建设宜居、乐居、宜游的美丽城镇。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1]。河北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工业大省和辖县大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城乡一体化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初,目前发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奋斗目标,并将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一,这是新时期破解发展矛盾、促进城乡融合、激发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凝聚各方力量,创新方式方法,着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市增强区域增长极和动力源功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8,(8):55-65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历程可分为"规模扩张"的传统城镇化阶段和"质量提升"的新型城镇化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到十八大之前的传统城镇化,在推动城镇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空间结构不合理、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土地财政快速扩张、资源低效利用与环境污染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高效、包容、绿色的城镇化,本质是以人为核心提高城镇化质量。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在实践中取得积极进展,成为拉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20.
任何制度变迁在产生制度收益的同时必定有相应的成本分担,既有的"低成本城镇化"实则是以过高的政治成本、社会成本、生态成本替代了财政成本。城镇化的制度收益过多地被工业化及其载体城市获得,相应的代价则为"三农"所承担。收益与成本的不对称导致既有的城镇化模式难以持续,因此必须探索走均衡发展、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