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锡被尊为北宋太宗、真宗朝一代名臣,以谏诤显名,更是北宋前期重要的奏议作家。田锡一生进言勤勉,所作章疏52篇,今存25篇。在国家治理方面,田锡奏议反映了轻徭薄赋、安民以礼,直谏君主、修德弭灾,巩固边防、不事征伐,忧国系民、条划万机的治理思想。就文学特征而言,田锡奏议骈俪藻饰、说理多样、条达简练,体现了北宋前期奏议的典型风格。从政治影响来看,田锡奏议的核心内容是规箴帝王、辅弼时政,提振了北宋一代的忠义士风,为宋时文人树立了一个精神标杆。田锡奏议经纬大道、淳厚典雅的文风,得到了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北宋名臣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宋初直臣田锡的古文与辞赋创作已得到学界普遍关注,而其诗歌研究一直处于相对寂寞的境地。其实田锡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诗学思想,在诗歌内容上,他主张反映现实,服务政治与表达情性相结合;在诗歌审美上,他崇尚雅正与艳丽并美;在创作手法上,师法自然与转益多师并重如此等等,表现出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开阔的文学胸襟。同时,田锡诗歌在宋初诗坛地位也颇高,他诗歌内容丰富,既有表达闲适之情的应制酬和与诗酒赠友之作,也有关心政治民生的政治咏怀与人生感怀之作,诗歌风格与创作手法多样。他应是宋初部分学白诗人的杰出代表,其诗歌主张与创作实践丰富了学界对宋初白体诗歌内涵的体认。  相似文献   

3.
奏议是中国古代臣民向国君进谏陈情的重要文体,随时代需要而不断发展演变。探究奏议的本质属性,其核心要义在于"雅",是指导奏议撰写和评价的根本标准。奏议之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形式之雅,表现为规范的格式和通用的常用词;词句之雅,表现为修辞手法和典故的运用;文气之雅,表现为丰沛的情感和说理的透辟。对于"奏议宜雅"的解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秦汉时期的奏议名篇,更为现代公文中上行文的写作在语言、内容、体式等方面提供历史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宋初直臣田锡的古文与辞赋创作已得到学界普遍关注, 而其诗歌研究一直处于相对寂寞的境地。田锡是宋初阶段学白诗人的代表, 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诗学主张:在诗歌内容与功能上, 他主张反映现实, 服务政治与表达情性相结合; 在诗歌审美上, 他崇尚雅正与艳丽并美; 在诗歌风格上, 强调绚丽多姿与不拘一格并举; 在创作手法上, 师法自然与转益多师并重; 在诗歌语言上, 平易流畅与含蓄精健齐芳; 在诗歌体裁上, 古体与近体不分轩轾, 如此等等。这些主张表现出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开阔的文学胸襟。同时, 田锡诗歌创作基本实践这些诗学主张。他部分纠正了宋初白体诗内容单一追求闲适、语言追求通俗浅易、风格偏向平易流畅的倾向, 并成为宋初阶段学白诗人的杰出代表, 其诗歌主张与创作实践丰富了学界对宋初白体诗歌内涵的体认。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将汉代奏议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其说缘自蔡邕<独断>.然刘勰重在以内容分类,不及<独断>以文体格式、内容、上书途径分类科学.将<独断>之表述与汉代奏议文的实际情形相比较,发现<独断>中所言仅是对汉代公文一般情况之概述,事实上即使蔡邕本人所做奏议也没有完全遵守<独断>所言.  相似文献   

6.
文章关注了历史文献《三国志》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类型——奏议,从两个方面对三国奏议提出了思 考。第一个方面是对《三国志》所辑三国奏议功用价值的思考,包括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干预政治的功能、与作家 作品的互动关系等;第二个方面着眼于三国奏议的政治性,对《三国志》所辑三国奏议的运行过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 分析,从而更加完整的诠释了《三国志》这部文献。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与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是北宋重要的奏议文献,更是具备一定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王、苏二人将学术化的逻辑结构与文人化的形象表达掺入北宋奏议类文章的创作中,带给北宋奏议类文章些许新鲜元素。本文从文章学的角度,通过分析王、苏两篇"万言书"的文法妙处,初步揭示古代奏议类文章产生审美价值的缘由。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一生功业最卓著的时期,是其戍守西北、担任北宋与西夏交战的统帅阶段。他在西北所采取的一系列治边措施,后人多看作是对儒家理想政治的实践,范仲淹也因之被称为硕儒。然而,在范仲淹的奏议以及其它的一些诗文资料中,可发现指导范仲淹治边的除儒家思想外,还兼综有法、道等。而且,西北边境局势稳定后,他便自觉抽身而退、淡泊名利,更表现出释道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南宋中期抗战主题奏议文是指写作于南宋中期(约隆兴二年至开禧二年,1164-1206年)的一批呼吁抗战、反对议和,并以恢复中原为旨归而为皇帝出谋划策的奏议文,代表作者为辛弃疾、陈亮、陆游,另外还有胡铨、王十朋、叶适、杨万里等。以这类奏议为研究对象,分析南宋中期抗战主题奏议的文章风格:这类奏议兼具感发力与说服力,感发力主要是指情感上的鼓动性,表现为国耻民痛的实录、复仇决心的抒发,并且用极富节奏感与音乐美的语言来表达;说服力主要是立足现实的议论和严谨清晰的论辩层次,这类奏议抒情的感发力与说理的议论化,形成了它们的主体风格:雄辩文风。  相似文献   

10.
范仲淹,字希文(989—1052年)。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改革家,也可称得上是位教育家。此外,他在财政经济领域,针对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也提出过许多颇有见地的主张。当然,他没有对这方面作过专门的论述,我们只能从他的奏议、书信、诗文中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