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对20世纪西方美学中的艺术情感理论进行了宏观梳理和整体分析,认为本世纪西方艺术情感理论呈现为多元形态,可以归纳为实体情感主义流脉和功能情感主义流脉,共同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主情主义潮流。从理论本体的美学取向来看,可分为人本取向和文本取向:从情感本身的内外机制来看,它们探究了情与物的关系和情与理的关系;从情感表现的基本特征来看,具有非功利性和异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们这里仅就造型艺术来谈具象、抽象和意象,旨在对意象问题研究作进一步的思考。从思维角度来考虑,形象思维具有多象性;从造型意识方面来看,形象又具有多变性。 1991年8月在西安召开的意象艺术国际研讨会上,对意象艺术研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西方艺术基本上属于具象或抽象艺术。这种观点是将具象、抽象、意象作为三种并列的艺术形态展开研究的;另一种认为,意象是一个标示本体的概念,无论具象、抽象都是艺术家头脑中审美意象的物化形态。我们认为,具象、抽象、意象,都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物象的形象反映。形象思维是具有多象性的。  相似文献   

3.
苏州古典园林的时空观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园林作为媒介,承载的是中国本土文化的哲学观。苏州园林的时空观在其建造之初就成了联结本体可见性与不可见性的纽带,物换星移,却未曾改变。从当代环境艺术角度来看,苏州园林的时空观实际上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的探讨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从内容和角度来看,大多限于现象层面的剖析.本文从媒介形态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网络虚拟实质的分析以及对传媒工具的不可消解性的认同,着重说明网络作为传媒工具在现实生活中的本质特征,以及网络虚拟与网络媒介发展的关系,试图对网络虚拟给出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角度来看“本体论”,其实包含两个问题:一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二是“名”和“实”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文艺本体的争论有以下的特征:李泽厚所说的文艺本体其实是文艺本原研究;“实践存在论”美学取消了美的实体性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的;董学文先生的“物质本质本体论”是符合经典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和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来看,科学与艺术同渊源于实践,同植根于人脑,同来自人脑对实践的反映以及对反映的加工;从科学和艺术追求真理的普遍性和揭示真理的创造力来看,两者都探究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都追求对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察和创新性的描述.总之,科学和艺术是人类对世界本体描述的两个不同,但平行、互补的方面,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指向真、善、美.因此,为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应重视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艺术在与媒体技术的互动中蓬勃发展。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互联网艺术的分期、形态与特征,互联网艺术则通过创造工具与作品、前最与背最、本体与社区联合体推动了媒体技术的社会应用。二者良性互动有利于形成新型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境界说”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哲学。作为一种广义审美文化形态的“有意味的形式”,“境界”范畴是本体和现象的统一,即美本身与美的显现和表现的统一。本文从艺术本体论和审美辩证法两个方面,说明了王国维艺术哲学的基本特征;从现象本体化和本体现象化的双向反馈中,逻辑地考察了这种艺术哲学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讨论电影艺术批评的本体基础、批评的类型尺度,认识批评的个性魅力是批评本身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流行音乐审美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一种文化现象,流行音乐理应受到理论界的重视与认真研究.然而,目前从理论的高度对流行音乐进行的研究却非常少,评价普遍不高.突出表现在褒扬古典音乐、严肃音乐的艺术价值,忽视、贬低甚至否定流行音乐的艺术价值.而我们认为,流行音乐与其它音乐形式一样,都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从美学角度来看,流行音乐的独特性源自于其审美特征的独特性.流行音乐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并不能用简单的"高"或"低"来评判,而是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网络的诞生与发展需要依靠艺术的支持,网络与艺术的结合造就了新的艺术形式——网络艺术。与传统美学相比,网络艺术因其技术性的增强而具有新的本质特性——虚拟性,它渗透在艺术作品与从事艺术活动的网民之中,使网络艺术具有了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媒与广告设计作为新兴的电脑艺术,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一些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纷纷开设这类课程,该领域最缺的就是具备一定设计能力的软件使用者,我们在网络传媒与广告设计的授课过程中力求使技术教育和艺术教育两方面达到平衡和优化,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满足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电子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承诺生效的时间与地点就是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由于电子合同既涉及虚拟空间也涉及现实空间,而在虚拟空间目前尚不存在网络法与虚拟空间司法机关的情况下,应将电子合同的成立时间与电子合同的成立地点分别认定。电子合同的成立时间应为承诺的数据电文进入要约人在虚拟空间中的支配范围的时间,除非要约人和承诺人另有约定;电子合同的成立地点应为要约人在现实空间中的营业地、惯常居住地等与电子合同具有最密切联系的现实空间的地点。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逻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网络文学作文化学的本质诠释,需要廓清这种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图—底"关系,即后现代主义文化诗学的逻辑背景。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和网络对诗学的后现代价值解构,就是这种逻辑关系的耦合方式。前者表现为:网络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祛魅"模式,浸润着后现代文化的知识态度;网络文学的消解中心话语模式,坚守了后现代的边缘姿态;后现代主义的平面化理念与网络文学无深度的游戏规则之间,也有着文化逻辑的同构与并置性。后者则表现为:网络化的欲望写作以自况性展示价值替代诗学深度的膜拜价值;网络对诗学信念的技术化演绎如游艺化、超媒体、超文本、链接修辞等,造成了对宏大叙事的能指飘浮和理性逻各斯的消解;网络作品对文字书写的淡化和对图像感觉的强化,抽空了艺术审美体验的心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处于全球化纵深演进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在客观上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放大器。与网络冲突、网络间谍和网络犯罪一样,网络恐怖主义成为网络空间安全的威胁来源和风险因素,是国际安全领域最新型、最棘手的难题之一。为此,需要通过国际规范的建构与扩散,降低互联网对极端主义的赋能。基于新自由制度主义关于国际合作的理论,经由“组织、机制和惯习”的路径,即网络空间治理层面的“共同协作”、日常层面的“威慑防范”和惩戒层面的“合力打击”,可以构建网络恐怖主义治理的人类利益与命运的共同体。就现实而言,尽管由于各国的法律框架和安全措施存在差异,网络追查无法准确溯源,在切断传播路径上企业和国家之间存在价值冲突等原因,打击和处罚经常是跨国性质的网络恐怖主义尚存在很多问题与挑战,国际社会已经开始从规则、机制、机构和秩序等维度凝聚共识、联动备战并持续努力,进而通过加强各国的政策和实践协调及威胁信息和最佳实践的共享等,为形成惯习、建立全球性的制度框架提供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处于全球化纵深演进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在客观上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放大器。与网络冲突、网络间谍和网络犯罪一样,网络恐怖主义成为网络空间安全的威胁来源和风险因素,是国际安全领域最新型、最棘手的难题之一。为此,需要通过国际规范的建构与扩散,降低互联网对极端主义的赋能。基于新自由制度主义关于国际合作的理论,经由“组织、机制和惯习”的路径,即网络空间治理层面的“共同协作”、日常层面的“威慑防范”和惩戒层面的“合力打击”,可以构建网络恐怖主义治理的人类利益与命运的共同体。就现实而言,尽管由于各国的法律框架和安全措施存在差异,网络追查无法准确溯源,在切断传播路径上企业和国家之间存在价值冲突等原因,打击和处罚经常是跨国性质的网络恐怖主义尚存在很多问题与挑战,国际社会已经开始从规则、机制、机构和秩序等维度凝聚共识、联动备战并持续努力,进而通过加强各国的政策和实践协调及威胁信息和最佳实践的共享等,为形成惯习、建立全球性的制度框架提供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主要涉及网络语言的界定、构成方式、特征、流行原因及生命力等问题,总体上都围绕"什么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为什么会流行","如何规范网络语言"这三个基本问题展开。但研究多停留在网络词汇层面,对网络语体关注度不够,今后应在语句、语篇上加强研究,把词、句、篇相结合,力求对网络语言进行全面、细致、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环境下的语言特点和交际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发展至今,已经不仅满足了人们联接和沟通的需要,更是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在多方面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网络文化,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本文探讨网络文化情景中的语言和交际模式,试图解析网络文化这个独特的场景载体如何以其自身特质影响网络语言的形成和交际模式,以及网络交际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对网络伦理规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网络伦理问题 ,需要制定网络伦理规矩。网络伦理规矩包括由浅到深三个层次的内容 :网络礼仪、网络规范和网络伦理原则。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 ,确立网络伦理规矩已变成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日益勃兴的网络文化加速了网络语言这一全新语言模式的流行以及网络"锐词"的蓬勃发展,而模因论为有效地解释文化更新及语言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模因论,以词汇变异为切入点,分别从语音、语符、语义三方面探讨网络新锐词汇的变异现象,旨在说明网络流行语是语言自我复制与传播过程中得以"存活"的强势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