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透过"超级女声"现象,以青年的青年文化特征为着眼点,对青年的亚文化、民主化、信息化、主体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青年组织回应这一青年文化现象的对策,使青年组织在新时期加强凝聚青年、动员青年、感动青年的力度,弘扬积极、活泼的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2.
从2005年夏天的"超级女声"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电视选秀娱乐风暴席卷中国,其火暴程度非同一般,而且备受青少年青睐,"超女现象"产生了强大的"同辈群体效应"。于是,当"超级女声"作为非主流文化的代表,与作为主流文化代表的教育迎面相撞时,当代中国教育应该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3.
传媒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扮演着文化制造者和贩卖者的角色."超级女声"和"大长今"现象,对应出当代中国传媒界在处理文化和传媒关系时,充当着为社会量身定做新观念和价值标准的终极评判者的角色;同时又实际上悄然消解着文化的传统正规地位.在分析和追溯中,寻找传媒在制造文化和化解文化的过程中其自身合理的动机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4.
"超级女声"是文化工业时代的一档娱乐电视节目,歌曲演唱是"超级女声"主要的兴奋点和表现形式。作为一个音乐教育事件,给音乐教育带来了许多有意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西方现代思想发展史对后现代主义做了前期与后期二分,前期后现代主义是要把人从功利主义的异化中解救出来,因此,前期后现代主义表征着重新塑造一种主体性文化。而后期后现代主义则是通过大众传媒打造一种商品文化,通过"恶搞"销蚀人的主体性,表征着一种平面性的亚文化。  相似文献   

6.
西方语境中,"反本质主义"思想在两个向度上影响着文学理论的知识建构:一是以尼采、海德格尔和德里达为代表的对抗形而上学哲学的思路;一是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家族相似"的概念考察思路。反思二者,更加明晰文学本质作为一个价值问题的存在,无论是文学理论还是文化研究,在如今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作出民主多元的文学理论建设才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上密集出现的各种女性形象,或明或暗地传达了强弱不一的性别意识。而"碎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重要特征。由于"碎片化"传播现实的存在,大众传媒上出现过的女性角色,常常显得变形与夸张,结果是扭曲了女性的真实情况。本文以近年来的"金庸小说"、"选美"、"超级女声"、"快女快男"等几种媒体热点事件作为分析对象,旨在考察作为男性意识的新权力网络——大众传媒是如何来制造与操控女性的社会角色的。  相似文献   

8.
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文化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冲突,从文化角度来看,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亚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亚文化之间的冲突.调适二者的冲突,要进行学校文化的整合,教师应具备多元文化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文化导向,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在欲望与法则、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中,发泄被压抑被扭曲被异化的情感是人类的共同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而娱乐正是其中颇为有效并且能够被社会文化所接纳的形式。"超级女声"正是以其显性的"超级娱乐性"作为符号生产的秘方,以"诱惑"作为文化商品生产的新型技巧,为"超级粉丝们"缔造了一个人造天堂与空心地狱。  相似文献   

10.
自"微"时代诞生以来,青年亚文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许多新样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屌丝"文化、"丧"文化、"佛系"文化.这三种文化代表着"微"时代青年亚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风格转向特征."微"时代青年亚文化起源于"屌丝"文化,其抵抗形式为二元对立式,以粗鄙性的语言风格来实现自身恶搞、自嘲式精神标签;"丧"文化阶段是"微"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徘徊时期,其抵抗形式是现代犬儒式,以"毒鸡汤式"语言风格来展现自身的颓废标签;"佛系"文化阶段是"微"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时期,其抵抗形式是退缩式的,以"微"清新的语言风格来呈现自身的消极性标签."弱"风格、"浅"抵抗是"微"时代青年亚文化的外在层面发展趋势,争夺网络话语领导权是其内在价值层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青年亚文化是相对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导文化而言的次文化,常常以一种先锋、独特的风格回应主导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要求。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青年亚文化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对于主流文化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青年亚文化的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对主流文化建设的影响和两者互通互融的作用,提醒在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的同时,重视对青年亚文化的引导和管理,实现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共存。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以来,国内兴起的青少年"超级女声"热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支持与反对的双方基于自己的立场各抒己见。对相关争论进行梳理和分析,能使人们理性地认识和对待青少年流行文化中"超级女声"热现象。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以来,国内兴起的青少年"超级女声"热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支持与反对的双方基于自己的立场各抒己见.对相关争论进行梳理和分析,能使人们理性地认识和对待青少年流行文化中"超级女声"热现象.  相似文献   

14.
《马丁·伊登》以反成长小说的书写模式,再现上个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政治现实。小说通过主流文化群体与亚文化群体之间文化资本分配的不均衡,揭示社会结构二元对立关系中存在的文化霸权;通过主人公马丁的文化身份重构,揭示文化权力的隐形运作方式;通过以马丁为代表的亚文化群体的反文化霸权话语再现文化政治斗争的战场。正是由于对文化政治主题深刻而多元的书写,《马丁·伊登》堪称一部美国文化动荡时期的文化政治生活史卷。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的“新风格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亚文化通过一系列符号系统表达自身独特的风格化追求,这种风格化在现代社会与新媒体结缘,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的表达核心在于价值观的后现代性和社会观中对话语权的争夺,具体表现在个性追求和娱乐精神方面的“新风格化”。在文化意义上,这种“新风格化”与主流文化既存在着矛盾与抵抗,也存在着联系,同时,“新风格化”也在引领着新的主流文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超级女声”是湖南卫视主办的一档电视娱乐节目,由于主办方的精心策划、观众的广泛参与以及媒体的竭力炒作,“超级女声”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基于此,从顺应年轻一代崇尚快乐的文化娱乐追求;顺应大众的“中性化”审美趋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准确定位于大众视角等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超级女声”的成功作一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和文学的结合催生出一批迥然有别于传统纸媒文学的新文类作品,而被流行化的亚文化构成了它们的重要话语资源,新文类中最常见的亚文化种类有同性恋亚文化、神秘亚文化和游戏动漫亚文化等,这些亚文化中蕴涵的抵抗和边缘因素在消费时代成为商业文化的卖点,被流行化快餐化之后作为一种"奇观"投合了都市青少年群体追求新奇刺激的猎奇心态,因而在新媒体平台上成为新的时尚和潮流。  相似文献   

18.
电视选秀节目受众参与动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超级女声"为例,探讨电视选秀节目受众的参与动机。首先用探索性研究找出参与"超级女声"的25个动因,再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呈现出7个动机维度,分别是追求自我表现、追求独特体验、追求真诚的友谊、追求梦想、追求亲情、追求社会认同和追求审美。分析发现,不同背景的受众在7个维度上动机差异显著;通过聚类分析,"超级女声"的受众可以区分为三个群体,分别追求"体验"、"梦想"和"情感"价值。文章最后探讨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定位和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作为中国娱乐元年诞生标志的电视节目《超级女声》作为文本,对该节目的目标受众诉求、流行符号以及受众的生产性参与等元素进行细读。文本分析的同时引入历时的维度,力图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娱乐产品《超级女声》和20世纪20、30年代以及1949年以降的大众娱乐形式之间建立互文观照,在发掘中国特有的“集体/个人”(“公/私”)文化阐释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多重意义的“暧昧”构成了中国大众娱乐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不良亚文化是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与校园主文化相矛盾和冲突,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并可能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文化现象。目前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不良亚文化有消费攀比等享乐亚文化;暴力亚文化;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诱发的虚幻亚文化;思想颓废、抑郁悲观、信仰迷失等心理疾患亚文化和课桌、墙壁或厕所涂鸦、手机短信等不雅信息亚文化。就其产生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部分。要使青少年群体中的不良亚文化问题得到有效矫治,可以采取加强德育的实效性,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净化社会环境;正确引导、加强青少年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