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浩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4):34-36,101
分析比较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的"自我实现"与禅宗的"无我之境"的相通、相异之处。相通之处在于强调个体心理发展中自性的作用,指出好的心理治疗就是能帮人发现自己的本性并沿着其内在本质所指引的轨道发展;相异之处在于禅强调超越自我,而达到一种忘掉个人的无我状态。  相似文献   

2.
自我表露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自我表露的研究是心理学关于自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心理学家发现,展示个人信息的行为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自我表露是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必要环节,是个体印象管理和应对压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心理治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是当代西方心理治疗的杰出革新者,他的心理治疗理论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在心理治疗领域影响最大的理论。罗杰斯打破传统的治疗原则,提出治疗师应相信来访者具有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能力。此外,他还提出心理咨询的成功并不主要取决于咨询者的专业知识和训练,而取决于咨询者这个人本身和他对待被咨询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禅宗文化是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禅宗蕴藏的博大精神和深广智慧的内涵基础上,探讨禅宗文化顺应生命的本然,进入觉悟的人生境界,追求自我解脱或拯救,充满人文关怀与维护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指出禅宗在心理调适中的独特作用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禅宗是如何通过修行而解脱成佛的佛法宗派,禅学则早已成为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活智慧,一种修心之道。品读慧能所留下的禅宗经典《坛经》,领悟禅宗文化,有助于让人关照自我的内心深处,寻觅心灵的宁静淡定,成就自然的、智慧的、高远的人生境界。《坛经》禅学给现代人的启示在于,人生在世,多多观心,寻求清净,除却执迷,淡看风云,平等待人,悠然自得,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利用文学的心理治疗功能进行自我疗救,并且在完成疗救自我的同时,实现了由一名患者到现代社会人性治疗者的角色转换.这种角色的转换,基于他对现代中国人精神生存状态的诊断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
隐藏还是开放——心理治疗中的两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理治疗中 ,当事人通过开放可以得到发泄 ,获得理解 ;但高度的开放 ,尤其是某些隐私的暴露 ,又容易使当事人建立起负面的自我形象。本文介绍了Kelly(2 0 0 0 )提出的在心理治疗中当事人自我展示的观点 ,对传统心理治疗理论中鼓励当事人彻底开放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也为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评罗杰斯现象学的人格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罗杰斯现象学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了他的现象学人格理论的核心——自我理论和心理治疗的关系。自我理论既产生于心理冶疗实践,又是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罗杰斯现象学人格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他主张人是积极向上的,并能在适合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推动个体行动,以达到理想的目标。其消极意义则在于罗杰斯忽略了社会生活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片面地强调主观经验决定人的行为,结果,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深渊。  相似文献   

9.
唐宋是常德禅宗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常德活动的禅宗高僧见于<灯录>、<僧传>的有60人,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和澧水流域的下游地区.禅宗传入常德,最早始于澧州慧演.药山惟俨和德山宣鉴,是禅门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曹洞宗与云门宗,是在常德活动的最重要的宗派;临济宗黄龙、杨歧二派是常德禅宗的最后宗派.常德的重要禅师还有夹山善会、洛浦元安、钦山文邃、德山缘密、梁山缘观等.  相似文献   

10.
小说偏重人生之理,废名不欲步传统后尘,大讲历史、崇高之类,而是平视众生,叙写一个日常生活和现代情感的传奇。《莫传》呈现了心灵之理、日常之理与禅宗之理。心灵之理包括两点:一是自我观,二是心灵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日常之理主要体现在人与事上,即以普通人为中心,在日常生活的碎事上铺排,多有炊烟气;禅宗之理得之于心,系静坐深思或静中思虑之意,废名小说似暮霭飘漾,又似烟柳舞风,于纤细、木讷处见神采,和禅宗坐定意趣颇为融洽,实现了禅宗由实入虚、由枯瘠入丰润的自我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