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略论秦汉时期民间的社神信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神信仰发端于原始先民对土地的自然崇拜。先秦时期 ,社神地位很高 ,社祭是最隆重的祭祀典礼。秦汉以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对自然依赖程度有所减弱 ,认识水平也不断上升 ,社神的神圣色彩开始逐渐消退。社神在百姓心目中不再是敬畏崇高而是亲切自然 ,地位呈逐步下降之趋势。社神从神坛逐渐步入民间 ,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变得日益人格化、世俗化和大众化。秦汉时期的民间之社有乡社、里社及人们自发组织的私社。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科学报千刊一面、低水平重复、发行量少等问题与社科学报无视读者的存在、没有把以读者为本作为社科学报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有密切的关系。,社科学报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坚持以人为本,使以读者为本成为社科学报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首先要以读者为本,选准市场定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次,要以读者为本,注重版式的美化,舍弃千篇一律单调呆板的版面设计,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再次,要以读者为本,发行网络化,在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的情况下,社科学报要注重与读者的交流,增强读者对刊物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举办学术论坛或研讨会,引领学科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价值观,以支撑知识经济的发展。培育适合知识经济的知识价值观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必要准备之一。知识价值观是人们对知识价值的评价,它决定着人们的知识取向和选择。一个时代的主导性知识价值观是否适合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对社...  相似文献   

4.
军事性社团出现会、社的名称 ,当始于宋。在宋代 ,每当地方不安定 ,民间便纷纷结社自保 ,乡社武装遍布全国 ,主要可分为防卫乡里的民间自保之社和防御外族入侵的保境抗敌之社。会社既有备边保境、维持乡里治安的一面 ,也有对抗官府、滋扰百姓、鱼肉乡里的一面 ,且均带有临时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与复社相结合,两者在诗学上关系复杂;复社重经史、务有用、主雅正的主张对谭元春有潜在影响,谭元春主张深美、重实用之文;谭元春与复社均主张学古与真性情,复社提出君子的忠友孝悌之情,谭元春与之相近;谭元春等人的竟陵诗风对复社诗作的正反影响,表现为复社诸子的有意学习或避开;谭元春与江西复社人士的美学旨趣接近,其诗文中清远自得的风格与江西的文学传统与审美取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大学出版社是高等学校内一个重要的学术和出版阵地。它适应科学研究的日益深入与繁荣而产生,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而崛起。1985年2月,河南大学出版社成立,成为河南省仅有的一家大学出版社。建社之初,我们就确定了办社的宗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出版方针,立足本校,面向全国,主要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及其它文化教育类图书,创  相似文献   

7.
出征宜社、战后报社、田猎献禽于社是两周军事行动中的祀社仪式,意在获得社主的护佑,能够保卫疆域不失。宜社受脤,表明将士受国之托,戮力报国;若不用命则戮于社。战后告社,胜则凯乐以奏,败则祓社以哭。田猎献禽,是以猎物血牲于方社,以祭祀社稷山川;同时烹庖于宗庙,以祭祀先公先祖。《诗经》中诸多军征之诗,当为军社祭祀之辞。  相似文献   

8.
对于唐五代民间社邑的性质及功能,以往学界的研究都集中在丧葬互助、追凶逐吉等实用性方面,研究所据之文书都是以英藏、法藏和国内所藏之敦煌文书为主,还未涉及到俄罗斯收藏的敦煌社邑文书。在俄藏敦煌ДX11038号文书中,有民间社邑的社条、入社状、社司判等三件社邑文书。它不仅反映了社邑是一种契约性组织,而且还较突出地表现了社邑在教化人、熏陶人方面的重要功能及作用。其教化的指导思想是封建的纲常礼教,强调的是尊卑之礼,以礼为先,而后才追凶逐吉、丧葬互助。  相似文献   

9.
方以智与桐城泽社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以智为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大学者之一,成就卓著。他早年于家乡桐城曾结泽社,具有文人社团性质,但今人对此知之不多。泽社之成立不迟于崇祯元年(1628年),方以智与社友课读其间以应举业,并进行文学活动,长达七年之久;泽社的社课为方以智的文学及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泽社为明代文人结社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徽学     
<正>[主持人语]徽州是文献之邦,除了丰富的地方文献(如方志、族谱、文集)之外,20世纪以来徽州文书的大批发现,是"徽学"之所以成为独具特色的专门学问之基础。近十数年来,以第一手的徽州文书从事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史的研究,成为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要趋势。在这方面,诸多论题得以开拓或进一步展开。在清代的徽州,"乡有祠,有社,有文会,有水口","祠以聚族,社以聚农,文会以聚礼"(抄本《书启》)是当  相似文献   

11.
狂飙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重要文学社团,由于多种原因,狂飙社成员的作品长期以来不受人们重视,人们对此了解甚少并充满误解。加大狂飙社成员作品的出版及研究力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丰富并完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一个独特的案例;有助于当代中国人正确认识自己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2.
<正> 1978年,由《光明日报》社率先发起了涉及全国性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及社会效益,已成为人们不争的客观现实。人们深深感到这场讨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值得纪念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释“社”     
“社”乃古代中国之重要礼俗,源于原始“地母崇拜”。古文字“土”“社”一字,其造字意象原型众说纷纭,有“土块说”、“男根说”、“女阴说”、“神主说”、“祭坛说”、“地母肚说”等。笔者认同“女阴说”,从文献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维视野,对社祭之源、社主原型等进行了论证。“社心.”之点乃经血、产血之象,“血祭”、“衅礼”、“血盟”等古代礼仪皆源于“生殖崇拜”。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粤岭东诗坛曾活跃着一个诗歌社团"壶社",其诗文之多、人数之众,神交地域之广,实乃前所罕见。壶社主人蔡瀛壶,"开岭东百年风气文字神交之先"。他以文字相感召,与当世之士接。其文章道德与并世人物相辉映,时人尊为岭东骚坛之一代风流。本文以其《壶史》①为研究对象,对蔡瀛壶其人,与其诗史及其壶社诗人群之神交活动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考察探究。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     
《源流》2008,(9)
11000个奥运冠军作品简介:百年奥运英雄记——记录冠军精彩瞬间,铸就百年奥运辉煌。奥林匹克运动会自产生以来就使全世界的人们为之痴迷——当然,人们最关注的还是来自各大洲的运动员们。许多运动员通过他们在奥运会上的表现而被历史永远地铭记。哪些运动员是最出色的金牌得主?哪些人的成功哈特社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 ,期刊社形象将成为期刊发展战略的主流。如何在信息社会的“印象时代”抢占制高点 ,树立良好的期刊社形象 ,是每个期刊社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句龙氏以句龙为图腾,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能平水土,被选为部落联盟的土正,被祀为后土,成为炎黄族团的社神,以后发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所崇奉的社神。社神与稷神合称社稷,成为中国历朝作为国家保护神,且成为中国历朝的国家标志的名称。一、句龙氏后土的来源最早记载句龙氏后土世系的史籍,要算《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十有二。”《国语·鲁语上》云:“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礼记·祭法》略同《国语》之说,不过改“九有”为“九州”,实则“九有”、“九土”皆当解为九州。而《汉书·律历志下》:“《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韦昭注:“共工氏伯者  相似文献   

18.
孙佳莹 《社区》2014,(31):20-20
如果把科技和教育比作江苏省苏州市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骨骼和灵魂,那么基层社区则像是这座东方慧湖的血液,贯通着居民、企业和高校,在一个个学业梦、创业梦的背后更以融合之力量,帮助人们实现朴素幸福的生活梦。在这个以青年为主要居住群的区域,创新区以居民兴趣为起点,以社会责任为终点,指导文体社团从自治组织再到社会组织转型的两级跳,成为“三社联动”的一场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9.
六、清初的“蓬莱社”、“越三子”社陈锦《越中观感录》云“吾越自明季王季重、李毅斋先生开枫社于萝纹坂,国初“蓬莱社续之”。蓬莱社之名原出于元稹《以州宅夸于白乐天》“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小蓬莱”的诗句,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在府山兴建了“蓬莱阁”,明末清  相似文献   

20.
西湖吟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方面,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在满足物质方面需要的同时,人们则更多的关注休闲娱乐文化的需要。于是在这种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以及这种市民娱乐文化的氛围中,各种诗社和文会则应运而生。二是社会政治方面,宋朝重文抑武政策的贯彻实施以及宋代文人极为优厚的经济待遇,使得文人士大夫有更多的闲暇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承办各种词社的活动。三是社会文化方面,文学上的自然趋变造成了“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的局面,同时士人群体意识的逐渐增强,也成为促进西湖吟社产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