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反侵略爱国运动。这次运动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历史环境中,在农民斗争缺乏先进阶级指导的时代条件下,表现出独特的思想风貌。它没有人才济济的领袖人物,没有完备精致的理论政策,而是用中世纪的、陈旧的宗教形式,来表达农民群众对侵略者的直观认识和反抗精神,掀起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斗争风暴。义和团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风貌?他们在运动中怎样认识自己的斗争对象?这些认识的成因、主流和内在关系又是什么?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我国老农保制度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动力,诱致性变迁乏力导致了老农保制度供给不足并锁定在无效率状态。而普惠制新农保的创建是一种强制型制度变迁,制度创新关注的主要是效率目标,其决定因素不是外在压力和财政能力,而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机。普惠式基础养老金保障了新农保的社会性和强制性,有利于缩小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差距,但不能明显提高农村内部养老保障的公平度,且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要保障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必须实现强制型制度变迁向诱致型制度变迁的转变,采取措施提升农民的制度需求,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文学史上,为农民而写,写农民的作家中间,真正达到农民化的,除了赵树理,就是高晓声。他们同是农家子弟,都经历过农民生活。作为创作主体,他们的精神能够完全跟农民息息相通,完全进入农民的理念范畴,思考方式,完全进入农民的具体的视野之内、感情之内。赵树理与高晓声,是两株独立支撑的大树,他们形成了各自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但这丝毫也不意味着,他们之间不存在内在的联系,他们的作品中没有表现出共同的原则和倾向。恰恰相反,两株大树绿荫交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小说家都有自己的艺术世界。对这两位小说家的世界,我不打算全面考察;我所感兴趣的是通过比较而看到的交融或者相异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工农联盟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论进入19世纪80年代,伴随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大批农民破产,农民运动发展迅速。为了指明农民阶级解放的前景,恩格斯深入研究了土地制度的历史,研究了现代德国农业发展的道路,分析了法德农民的状况,论述了农民失去土地遭受痛苦的根本原因,指明了近代农民的出路。恩格斯指出,到19世纪后半期,由于三次法国革命的影响和一次德国革命的推动,德国才有了自由的农民。但是,他们根本无法和自由的马尔克社员相比,不仅他们所有的土地小得多,而且根本没有可资利用的公共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农。在资本主义制…  相似文献   

5.
1.由于农产品价格长期下背价值,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商品生产的本能.在政府的限制下,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大低于价值,广大农民用血汗挣来的部分财富被非农业部门卷走.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贡赋"长期把农民隔离在市场之外,使他们缺乏商品经济的基本锻炼,所以他们不仅现在就是今后也无力从事商品生产.为什么我国农村经济在如此有利的发展大背景下都没有出现大的突破,症结就在这里.2.由于农产品价格长期下背价值,使市场信号一直不能表现市场真实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几年席卷数省市的"羊毛大战"、"猪肉大战"、"麻类大战"都足市场信号失真之后的盲目大战.这数枚苦果该令人清醒了.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部分理论工作者就农业专题讨论了四个问题:今天的农民起了哪些变化?现阶段的农民有没有两重性?当前农村还存在不存在两条道路的斗争?怎样理解列宁说的小生产者每日每时地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这里摘发其中两个问题。一、现阶段的农民有没有两重性?一种意见认为,合作化以后的农民,虽然发生了根本变化或基本变化,但还有两重性,或者是两重性的残余。有的说是两重性的痕迹。他们的理由是:  相似文献   

7.
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被征地农民长时间找不到合适职业的情形多了起来,没有工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就难以为继.在山东省胶东地区城郊村的调查发现,城郊村地区农民被征地后较少有得到政府就业安置的情况,农民失去土地后大都是自谋生路,他们的就业、养老、医疗保障等问题也由此成为沉重的社会问题.在城郊村.很多被征地农民处于耕田无地、上班无岗、收入无来源、生活无保障的"四无"困境,他们中的许多人只能依靠村里有限的一点补贴及在周边打零工度日.拥有土地是农民与社会其他人群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村家庭保障最基本的经济基础,也是农民最后的一道生活安全保障.补偿、保障和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补偿、保障是基础,就业是关键.重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就要加强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教育.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工作,让被征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就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借口帮助党整风,发动了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射出了许多恶毒的冷箭,其中毒箭之一,就是指向我国的农村工作,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他们根本否认我国在农业工作方面的成绩和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他们到处叫嚣说:“解放以来农业生产没有什么成就”,“农业合作化搞垮了”,“党和农民相距一万八千里”,“农民的生活下降了,甚至到了饿死的边缘”。这些谬论的  相似文献   

9.
朱德向八路军主力和共产党人宣讲的组建抗日游击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彻底改造法或称脱胎换骨法由于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小农占多数。农民在几千年的生活中,慢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武装组织,如绿林、红枪会等。他们有着浓厚的封建特性。一是狭隘的门户之见,只顾本地、本部门的利益,而没有远大眼光和考虑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二是保守陈旧的落后传统观念。三是封建迷信,目无纪律。邦会兄弟对广大农民也多有骚扰之处,他们没有铁的纪律,随意性很大,老百姓对他们有厌恶的一面①。有以上这些障碍,要把他们改造成好的抗日游击…  相似文献   

10.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的最高峰。太平天国的英雄们,铁骑纵横大半个中国,建立起农民阶级自己的政权。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不但用火与剑批判了旧世界,而且用自己创造的思想武器批判了旧世界。他们创立了一系列的新制度,力图在祖国大地上建立起理想的天国。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 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都是劳动者。传统的观念认为,知识分子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而工人和农民则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之间,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社会分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单纯的体力劳动或单纯的脑力劳动。人类的劳动是有目的的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2.
对江苏农民集中居住区新移民的抽样调查显示,移民的社区参与率总体上偏低,主要受到移民社会网络和邻里关系、社区关注与社区认同、意见征求与政策公平度、参与途径与参与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为此,需要从有利于移民社区融入出发,充分重视集中居住区移民的社区参与工作;培育和增强集中居住区移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加强移民的社会交往与邻里互助;改善移民集中居住环境,激发社区参与热情;引入农民在集中居住过程中的决策参与机制;拓宽移民社区参与渠道,提高社区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者虽然并没有直接获得与其企业家才能相对应的经济回报,但是通过对该组织成员的潜在影响,他们得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当地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并以此来增加自己的超额利润而不是农民合作组织的公共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家虽然没有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获取直接经济报酬,却获得了当地的“市场控制权”作为对他为协会做出的贡献的回报,这就基本上满足了“激励相容”条件,具有“企业家才能”的农村精英就可能选择加入或者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4.
(一)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是我国农业面临的新问题“富饶的处女地和西部那些无穷无尽的土地使他们对于科学的耕作方法不感兴趣。粪肥的价值很少得到重视,轮作也很少见,而‘土地的屠宰’却是一桩常事。”这是美国历史学家福克讷对于美国农民在建国前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土地、森林和草地实行滥垦滥伐所作的描述。这些为了得到粮食、棉花和烟草的农民,没有想到他们正在毁坏着生产粮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当前的农民还有没有二重性?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于加强党对农民的领导和教育,巩固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对于加深理解兰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农村政策的正确性,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个体农民的二重性特点作过科学的论断,指出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作为劳动者,他们倾向于社会主义,宁愿工人阶级专政而不愿资产阶级专政。作为私有者,他们倾向于资产阶级,要退到“惯常的、旧有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合作组织是农民走向协作、互助和共生的重要途径.熟人社会背景下,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实际运作有其自身的逻辑.在新农村建设中,究竟应该发育农民组织还是应该组织农民?我们认为,农民合作组织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模式.纯粹的"原子化"农民是不存在的,农村分户经营的农民实际上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合作,随着小农社会化程度逐步加深,农村合作亦日益加强.中国农民并不是天生的"善分不善合",一切取决于时间、地点和条件构成的农民利益.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民既善分也善合.政府能够做的只是提供他们合作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态度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农村的非集体化改革以来,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开放化的不断洗礼下,农民的政治心态正处于从传统臣民文化向现代公民文化转变过程之中,其权威认同呈现出双因子结构。调查发现,尽管农民对村民选举实际效果的评价没有预期的高,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对民主发展前景缺乏信心。农民是民主的支持者,被访的大部分农民希望乡镇长、县市长能够直选。因为直选出来的干部更值得信赖,更热心为老百姓服务,更敢于抵制上面的土政策。  相似文献   

18.
在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阎连科 ,青少年时期过多地体会了农民物质生活的艰辛 ,以及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的精神上的屈辱 ,他长时间地沉浸其中 ,难以自拔 ,他的《情感狱》 ,作者自己强调不是自传体小说 ,但是 ,这部小说显然投入了作者过多的真情 ,在事实上它可能不是自传体 ,在情感上却不能不说是作者的自传体。阎连科以后的作品也同样始终关注着农民———生活在老土地上的农民、生活在军营里的农民 ,他写他们生活的艰难、写他们的坚韧与勤劳、写他们浓浓的人情味 ,也写他们的狭隘与卑琐、写他们的狡狯与自私 ,他理解他们 ,赞美他们 ,同情他们 ,…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农民作家.说他是农民作家,不仅因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还因为他毕生始终深切地关怀着广大农民的疾苦,关心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喊出了他们的心声,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忠实代言人.建国初期,赵树理曾有一段时间在北京专职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他住在北京,却想着乡下的春种秋收.农民们还未摆脱的贫困生活,常常使他寝食不安.为了和农民同甘共苦,为了能和农民一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代,我国史学界开展了关于农民战争史问题的讨论。这是一次很有生气的讨论,可惜不久就中断了。当时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农民战争有没有自己的思想武器?某些史学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们认为:农民可以拿起锄头作为反抗地主统治的物质武器,却没有反抗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总是以封建的理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理由是:第一,封建社会的农民无法摆脱地主阶级的思想支配;第二,农民不可能具有反抗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的思想理论活动。直到目前,关于评价李白成的艺术形象时,仍有类似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