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文学家老舍在40岁时写了一篇“自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而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奖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  相似文献   

2.
胡适从 2 0岁赴美读书开始写《留学日记》 ,到 4 0岁在上海开笔写《四十自述》 ,最后到了晚年在纽约作《口述自传》 ,为世人提供了形式各异、写法不同的多种自传样本。把它们综合起来看 ,胡适讲起家庭身世 ,便会娓娓而谈、如诗似画 ;谈到幼年和少年时代 ,也愿直述事实 ;而一谈到学成归来 ,入世做事 ,他的考据癖、学究气便发作起来 ,人事、情感、经历都湮没下去 ,单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但由于胡适在中国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 ,他的自传自然便也有了特殊价值 ,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老舍四十年代赴美国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是到目前为止老舍研究领域中较少为人触及的地段。_一九四六年三月,老舍、曹禺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访问。十个月后,曹禺先期返国,而老舍则继续留美从事写作。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老舍回到解放后的新中国。其间三年零九个月,披露于世的思想材料和活动材料是如此匮乏,这给人们留下种种疑问,引起一连串猜测,也给这一段老舍思想和创作的研究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4.
自传难写     
老舍 《社区》2013,(11):8-8
自古道:今儿个晚上脱了鞋,不知明日穿不穿——天有不测的风云啊!为留名千古,似应早早写下自传;自己不传,而等别人偏劳,谈何容易!以我自己说吧,眼看就快四十了,万一在最近的将来有个山高水远,还没写下自传.岂不是大大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5.
康拉德人格与作品的二重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一位蜚声国际文坛的波兰裔英籍作家,一生经历坎坷:十二岁成为孤儿,十六岁只身到法国马赛,后在英国商船队里当了近二十年海员,直到四十岁才定居下来从事写作,共创作十六部长篇和近三十个短篇小说。 康拉德在中国鲜为人知。在他逝世之际,《文学时代》第一期发表了老舍题为《当代最伟大的意境与人格的创造者》的悼念文章,《小说月报》第十期刊载了范仲云写的仅七页的  相似文献   

6.
略评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与实践——《胡适传记作品集》序耿云志胡适先生一生提倡传记文学,时时劝告和督促他的朋友们写自传。他在《四十自述》的序言里说:“我在这十几年中,因为深深的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劝我的老辈朋友写他们的自传。”①虽然他们都答...  相似文献   

7.
老舍、钱钟书幽默讽刺艺术及成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幽默讽刺文学的长河里,曾升起过两颗璀璨的"新星"。一位是"和善的长者"、"平民作家"老舍,一位是四十年代中期,光芒四射、才情横溢的学者钱钟书。老舍和钱钟书的幽默讽刺艺术,分别代表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幽默讽刺艺术的最高峰。在分析老舍钱钟书文学作品中幽默讽刺艺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其成因,在了解其幽默讽刺艺术不同风格基础上,分析了各自的优势、不足和局限,对于深化丰富幽默讽刺艺术,纠正某些不良倾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舍是蜚声文坛的大手笔,是人们公认的语言大师。从他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一九二六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到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他遗下未完稿的最后一部(自传休)小说《正红旗下》,衔恨离开人世,整整四十年的时间里,他创作并发表了大量的各种样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以他的巨大而辛勤的劳动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更其重要的是,他“是现代文学中第一个凭借讽刺小说成名的作家。他第一个提供了讽刺长篇的体制,第一个立意要使讽刺显出幽默风格,第一个把现代口语大量引入讽刺小说”的作家。“他开辟了一个与鲁迅派迥然不同的路子,雍容谈笑,温婉睿智。在京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族谱     
郭沫若的自传文学是郭沫若著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郭沫若的自传文学,不仅对研究郭沫若有重要意义,就是对研究中国现当代自传文学也有重要意义。而搞清楚郭沫若这个一代文化伟人的族谱,则是研究郭沫若及其自传文学的重要一步。郭老在自传文学中并未陈述其家谱,父、母以上长辈姓名完全讳去,连亲戚姓名也很少提及;但又依照自己及其亲族才懂的习惯用法来称呼族人上下、左右。因此,不了解他的族谱,对他的自传文学中的有关部分,简直无法读懂。比如,笔者访问过郭老的大侄女郭珩英(即郭琦,郭老的大哥郭开文的长女,仅小郭老四岁。1978年访问她时,她虽已82岁,而记忆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先观察语言现象: ①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老舍) ②他?头发乱稀稀的,脸上笑眯眯的,身上汗几几的。(曹禺) ③屋里精湿的,躺什么劲儿!(老舍) ④二小姐倒苗苗条条的。(朱自清) ⑤你又哭天抹泪的。(周立波) ⑥谁也不要叫张三喊李四的。(袁静) ⑦那何世雄满面红光的。(同) ⑧岗楼上手电打得一闪一闪的。(同) ⑨人家把我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同) ⑩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孙犁) ⑾什么事,要这么大惊小怪的?(夏衍) ⑿到处都是肮里肮脏的(袁静)  相似文献   

11.
概念中的老舍总是平易的、幽默的、这类型的男人大多是受女孩子青睐的。而且老舍先生的那个时代,关于爱情不是轰轰烈烈,便是平淡无奇的了。但老舍似乎偏偏是与人有些不同的,就好像他笔下小说里的故事平平常常的却总有着动人的章节。或许戏如人生,老舍先生的爱情和婚姻便有了些值得体会的意味。 老舍原是抱定了独身的。他从19岁离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你有机会得到一套书,一个作者是老舍、一个作者是王朔,那么你会如何选择?我们拿这样的问题采访了很多年龄在25岁左右的朋友。我们得到的比例是6:4,老舍先生胜出了。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题目,但是由此我们坚定了以如此大的篇幅纪念老舍先生的信心。老舍先生以他最静默淡然的方式在人们心中刻出了一道永远不会磨灭的记忆。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所说的"自传"基本上延续了以往史学界对"自传"的认识:"自传"主要指"书序式自传"。梁启超虽未突破传统史家对"自传"认识的局限性,却试图在自传写作实践以及理论上有所突破。在自传写作实践中,梁启超试图对传统"史家自序式自传"进行改造,将"自传"与"自序"分离开来,创立了新型自传模式——"??"自述;其既不同于以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为代表的"史家自序式自传",又不同于以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为代表的"述志抒情式自传"。"??自述"型自传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单独成篇,但又保留了传统"史家自序式自传"中"自述生平"的内容以及特点。另外,在理论上,梁启超找到了最类似于西方自传的传记体例——"自传的年谱",并预示了中国自传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自传"到"自传的年谱"。  相似文献   

14.
《鼓书艺人》是老舍四十年代末期旅居美国期间完成的一部表现旧中国艺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以重庆为背景,描写鼓书艺人方宝庆和唐四爷两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经历。老舍在这部小说中,不是简单地描绘旧中国艺人受蹂躏受侮辱的悲剧命运,而是着重揭示旧的传统观念和黑暗社会现实对他们灵魂的残害、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因而造成他们心理的扭曲和性格的变形,同时也揭示了在时代的大潮中他们的觉醒和反抗。本文就这个方面作一粗浅探索。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上海市多家媒体报道了一位83岁的老人欧守机将其撰写的自传《上海闺秀——一个妇人的人生自传》作为节日礼物赠送给小辈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人生就是一本教材。欧老太既不是专家学者,也不是社会名流;  相似文献   

16.
悦读     
《人力资本》2009,(10):93-93
李开复唯一自传 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自传文学,有一个由书籍自序式自传至诗文自传、由附属于正史子书到诗赋自传独立状态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在魏晋时期得以完成。子书类自序式自传和自传诗充分体现这一点。前者自东汉起便以突出自我为中心,而至葛洪《自叙》标志着纯粹自传的成立。后者由场景诗演变而来,自魏至东晋逐步发展,从蔡琰、嵇康至陶渊明,终于发展为成熟的自传诗。自传性是陶渊明诗、文的本质特征,他的创作标志着中国古代自传文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18.
米尔顿·弗里德曼于1997年7月年满85岁。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现在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刚刚完成他的自传《两个幸运儿》。这本自传是他与结婚已59年的妻子罗斯合著的,将于明年春天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他兴致勃勃地着手征服因特网。《福布斯》杂志在弗里德曼年满80岁时采访过他(1992年8月17日),先前在他76岁时采访过他(1988年12月12日)。今年的采访在他位于旧金山的公寓进行。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代,中国古典传记文学中的自传摆脱了传统史传文学的巨大压力,以独立的文体形式出现在文学创作的舞台上.论文本着文本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文体观念为基本出发点,在文中首先对中国古典传记文学分类作以梳理,明确了中国古典自传的内涵及外延;其次对"自传"这一概念作以历史的追溯,分析了魏晋自传的文体特征及发展状况;最后对魏晋自传的文体文风两方面作以深入剖析,确定了魏晋自传的文学价值与历史价值.总之魏晋"自传"在文体上已经独立,并趋向统一;魏晋"自传"是后世自传文学的典范,他规定着中国古典自传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104岁的傅梅生,退休前是浙江省中医院(原省立杭州医院)护理部主任.这位传奇傅梅生,80多岁还能一个人到全国各地旅游,92岁开始写自传,100岁出版了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