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有宗教学以来,宗教本质问题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令人困惑的问题。近来,学术界又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文章认为,要认清宗教的本质,首先要解决宗教本质认识的元问题即关于本质认识的认识论问题。基于对元问题的初步认识和有关资料与论证,文章提出了这样一个新的命题:宗教是以信仰为前提的,以某种神圣的实在为解脱基础的关切生命终极问题的制度化了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追问与反思是哲学史上历久弥新的主题。费尔巴哈在对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的批判中探讨了人的本质问题,创立了人本主义哲学,但他没有回答人如何从自然存在过渡到社会存在的问题。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抽象理解,并在揭露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局限性的进程中,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强调社会关系的动态性、实践性、多样性以及有机构成性等多重哲学规定。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是一场终结抽象的人的本质观的哲学革命,这一论断对认识作为整体的人的本质和具体的个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探索到生成: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对世界和自身及二者关系的认识与追问。从古希腊“人是什么”、“人从何而来”到近代“人何以能够认识世界”,再到现代关于人的“存在”现状的探讨,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无不贯穿于人类哲学思想的各个时期,可谓是经久不衰地被追问着。但无论是古代本体论以实体为人的本质的思想,抑或近代认识论以绝对理性或生物本能为人的本质的思想,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都仅局限于力图建构一种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形而上学体系,对人的本质形成的现实基础却被抽象掉了。马克思正是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从探索到生成,一步步形成了自己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的自然、社会、意识三者有机统一的科学的人的本质思想。  相似文献   

4.
对技术本质的研究是技术哲学的一个基本而且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研究技术哲学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技术的概念、技术的构成要素、技术的本质特征以及技术的本质的认识存在模糊的界限。认识技术的本质是困难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技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我们很难说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或是不正确,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不同的见解中得到启发,从而推进我们对技术本质的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学习能力是智能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没有学习,就没有人类知识的传承与积累,也就没有人类文明.文章试图从哲学的视野对学习的本质进行探索,将人类学习的本质抽象概括为"互动一建构一评价式"模型.这一模型也可以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的模型,同时也是研究机器学习借鉴人类学习的一个范式,从而对人类学习到机器学习进行相关哲学探索.  相似文献   

6.
尽管后现代思想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拒斥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但是,人类对自身本质的探讨从未停止过。换言之,后现代思想家对传统哲学的反思与批评,无论是精神家园的迷失,还是精神自我的寻找,恰恰是人的本质认识的继续。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往往以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现实性概括为弘旨,而忽略了人的本质问题的历史演进,导致对人的现实本质理解的表面化和片面化。因此,只有澄清人的本质研究的哲学史进路,我们才有可能在对人的本质的历史理解中触摸到人的本质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人工生命不仅是当今的前沿学科之一 ,而且引起了一系列新的哲学问题。文章分析了人工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创建人工生命体的主要途径 ,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人工生命对生命的起源和本质所提出的新挑战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这充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演进上。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与生俱来和与时俱进的对立统一: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形态”的角度,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从“基本特征”的角度,分别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界定,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显示了巨大的现实意义。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抽象———具体———抽象或整体———部分———整体的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演进是与社会实践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剖析这一演进过程,不仅构成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环节,也构成准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理性地思辨万事万物共同的根据和理由的学问。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多中求一,以一释多。不同的哲学主要区别在于求"一"的方法或求得的"一"各不相同。哲学的本质是人类基于理性信仰而对本质问题的追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M.兰德曼的《哲学人类学》从宗教人类学、理性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对人的本质的历史阐述、基于文化人类学阐述的人的结构与人的存在的核心观点,探讨了教育的本源、教育的属性和教育的出发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活动”是理论新闻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性范畴,是最为抽象的、一般的新闻学概念。本文认为,从广义上说,与新闻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都可以叫做新闻活动;从狭义上说,新闻传送与收受活动才能叫做新闻活动。新闻活动是人类认识生存发展环境的手段,新闻活动是人类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新闻活动是人类用来建构共同精神家园的手段,新闻活动是人类用来建立精神关系、实现精神交往的一种特殊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学内部的组成要素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本质的定义及其规定性等方面 ,可以证明社会学的本质只能是社会行为 ,从而否定了其他本质说。  相似文献   

13.
证伪主义在方法论上贯彻从否定走向肯定的传统路线,在理论评价体系上保持思想的一致性,在认识论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曾追问过技术的本质 ,他把技术的本质归之为“解蔽”的方式。但由于他在那篇讲演 1中运用了太多晦涩难懂的概念 ,以至于使人很难清晰地解读他所说的技术的本质。但我体会他所说的解蔽大致有两层意思 :一是对客观世界本原真理的揭示 ,二是指创造性 ,即将在自然界中表现为不在场的被遮蔽的东西 ,通过技术活动变成了无蔽的在场的东西显现出来。但这是否就是技术的本质呢 ?尤其是当他看到现代技术本质所表现出的技术形态的世界 ,即他所谓的归属于解蔽之命运的“座架”,不仅体现了人利用技术对自然能量的开发、采掘 ,而且也有一种无形的…  相似文献   

15.
日常生活为何给人以平凡之感 ?答案是 :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如果只以他“自己去存在”的内容来说而加之任何思想形式 ,就仅仅表示一种重复自身内容的时间性过程。结果 ,这个存在必将获得一种“平凡”本质。这就是存在论的平凡原理。  相似文献   

16.
儒道两家对于生命的认识有着本质的差异。相对于儒家死亡本质观的道德色彩,道家的死亡本质观则更具自然性的特征。从这个角度看,道家的死亡本质观包含生死命定、生死一体、生死物化这样几层含义。  相似文献   

17.
曾军 《学术探索》2002,(3):27-30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在当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它对各个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当代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 ,从长远看有益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但在近期却给社会主义国家造成巨大的压力。云南要在全球化进程中 ,长远谋划 ,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8.
罗丹 《河北学刊》2001,21(3):94-98
本文分析了持续农业的特征及其哲学基础 ,然后对其自然再生产过程和复合价值再生产过程作了具体的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 :持续农业本质是一个以主客观相融为基础的不间断的包括农产品再生产和自然生产力再生产的扩大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与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内省价值、遗产值、固有价值的扩大的复合价值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有关法律方法的研究,普遍存在对逻辑真谛的诸多误解或曲解,逻辑形式并非就仅有一个三段论,也并非仅是人类已知的几个推理式,法律方法理应关注更多的已知、尤其未知的逻辑形式。并非复杂的案件不需要逻辑,并非涉及法律内容的思维就叫法律思维,法律内容的特征不能混同于法律思维的特征。当把法律思维跟非形式逻辑扯到一起时,须知"非形式"不是不讲形式,更不是不讲逻辑。法律方法至少应是对法律思维进行逻辑抽象的结果,逻辑抽象未必一抽到顶,是可以分层次进行的,用"分层抽象法"去审视法律思维,将可大大扩展法律方法的研究视野,使成就清晰、独立的法律方法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冯东飞 《江汉论坛》2006,7(2):73-75
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活动质的规定性,认识效率是认识活动的量的规定性,从质与量相统一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