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论沈周的人生态度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周是明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作为一代文化巨匠,他卜居民间,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隐士,他与传统士大夫有根本的区别。他脱离了古代士人的人生轨道,成为一个体制外的知识分子。作为平民文人,沈周在人身和思想上已不再依附于政治权威,而专注于自家事业的营造,表现出某种独立的品格。他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享受的是家庭生活的温馨和日常生活的乐趣。与传统士人相比,沈周已经没有那种强烈的济世精神,这似乎是一种退化。但这种退化恰恰是一种私权意识的觉醒,蕴藏着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沈括是北宋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个军事家。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干和非凡的军事技能。他主管过制造武器的军器监(熙宁七年,1074年),详定过《九军阵法》(熙宁八年,1075年),担任过鄜延路经略使(元丰三年至五年,1080—1082年),统帅过方面大军,与西夏军进行过激烈的战争,收复了失地。 这里所要考论的,是沈括的军事哲学思想和他的这种思想的渊源。 沈括的父亲沈周,是一个中级的文官,从王安石给他所作的墓志铭了解到他一生的行  相似文献   

3.
徐楠 《河北学刊》2012,32(3):109-113
在《明诗评选》中,王夫之将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分为两类。他一方面将祝允明、唐寅、蔡羽标举为明诗典范,一方面大力攻击沈周、杨循吉等人。此种批评表现出黜主流而扬别派的明诗批评思路,具备一定合理意义,也存在明显的误读,折射出王夫之诗学的诸多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4.
树下听泉图     
《社会科学战线》2023,(11):285-286
<正>《树下听泉图》,青绿山水,明代文徵明画,现藏吉林省博物院。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徵明,后以字行,别字徵仲,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氏精通诗、文、书、画,造诣全面,绘画方面,山水、人物、兰竹等无一不工,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也称“明四家”,继沈周之后执吴门画坛达四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论多重性身份对沈周绘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周为有明一代文人画大家,他集画家、诗人、隐者、名士、鉴藏家等多重性身份于一身,其各种身份与绘画创作、画艺成就均紧密关联,实际反映着文人画家在天份、师承、人品、学养、鉴赏能力、艺术素养及身份认定等诸方面的需求,亦相应涉及到绘画中的创作动机、审美标准、审美主体德行学养、画作功能等诸多问题.本文试借以文人画家沈周多重性身份于绘画的意义阐释引发对绘画创作及艺术精神的一些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怪奇,峭险,气概阔大,是王令诗风最突出之处,也是他别于唐人又异于宋人之处,这使他在宋代诗坛上独领风骚,彪炳千古。他的狂放不羁的气质和昂头天外的气派是他诗风的一个重要成因。他所具有的一种性喜“幽僻”,自我封闭,自我压抑,经常苦闷、忧伤的古怪个性,也是形成他诗风怪奇的一个因素。“寒饥”的生活,“穷悲”的境遇,又激发了他的不平之气。他的诗学韩愈、孟郊,这种诗学承传与其诗风也有关系。他的诗风还与他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歌德有他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神学思想。他是因果与宿命的二元论者。《浮士德》是他以艺术 (诗、戏剧 )、哲学、宗教三位一体的方式思考人类命运的天才成果 :人类的命运既是因果的 ,也是宿命的 ;既是自主的 ,也是他主的 ;既是乐观的 ,也是悲观的 ,最终是乐观的。这就是《浮士德》文本的核心思想。《浮士德》的艺术是象征。舍象征而他求 ,不可能真正进入《浮士德》  相似文献   

8.
船山学术尊张载也尊周敦颐,他认为二人的学术思路是一致的。他批判王阳明心学“阳儒阴释”,也批判朱熹理学末流“沉溺于训诂”,抱残守缺。他要弘扬的是周、张正学,同时也是弘扬与周、张学术一脉相通的胡宏、张栻湖湘学派。  相似文献   

9.
总裁的皮鞋     
程应峰 《快乐青春》2011,(12):13-14
他幼年丧父,与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母亲相依为命。 他爱好体育运动,特别是打篮球、踢足球,常常赤着脚在村里的空地上跑来跑去。虽然当时的“足球”实际上是一些未成熟的柚子,既不够圆,也缺乏弹性,但他玩得很开心。即使他这样热爱运动,家里也没钱给他买鞋,他唯一的一双鞋是哥哥穿旧了的力士鞋,只有走亲戚时才有机会穿。  相似文献   

10.
阮芬 《理论界》2013,(1):124-126
希罗多德被誉为"历史之父",也被西方人视作最早的史学家。与荷马和赫西俄德不同,他不愿详谈神事,他的叙事带有一定程度的去除神话色彩。实际上,他在《历史》开篇序言就宣称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这表明他讲述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他能"去除神话",他也不能驱除神性因素对人类事务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这里选登几封托尔斯泰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书信。可以看出:他虚怀若谷,广泛听取意见,哪怕是自己所不喜欢的人的意见也愿意听;他有一个反复修改手稿的习惯,即使印刷厂为了修改而向他要钱,他也要修改;他甚至请别人帮他修改,如请斯特拉霍夫帮他修改《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的产生,是同他毫不自满、从善如流的写作态度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的启蒙思想与同时代其他哲学家相比,又具有别样的特征,他对启蒙与文明的不满甚至批判,与其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怀旧,不如说是对启蒙辩证法的深刻洞见,而这正是他与其他启蒙思想家的重要区别,也是他与浪漫主义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3.
《雪国》中的岛村是一个关键人物 ,他以自己特有的目光在观察世界 ,他的目光成为呈现雪国故事的镜头。在他眼中 ,女性既是美丽的 ,也是卑微的。同时 ,他的无力与颓废代表了 3 0年代日本知识分子在时代激流与战火硝烟中的彷徨和困惑。岛村的思想观念与川端康成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岛村是一面空虚的镜子 ,这面镜子不仅映照着作品中的两位女主人公 ,而且也映照着社会现实 ,映照着作者川端康成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元培是北京大学的校长,也是中国的校长.冯友兰说蔡先生是中国"最大的教育家",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说他是北大的校长,因为他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说他是中国的校长,因为他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与实践者.  相似文献   

15.
论吴伟业对戏曲文体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业的戏曲创作集中在顺治九年到十年初,正好在他仕清前夕。他在这种特殊时段从事戏曲创作,与他的生活环境、戏曲观念有关,反映了他对戏曲独特功能以及担负使命的认识。他在创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有关选择与超越的诸多信息,既与他的文体选择有关,同时也是他内心真实景观的自觉呈现。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养料     
一个小男孩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较为完善的民主政治体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而且,在最为核心的层面上,是要实现文化的提升与自觉,实现精神内驱力的有效凝聚。体现在每个个体的思想观念层面上,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明确以下几种意识。1.他者意识他者是一种身份,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和传统,亦或人之外的自然。他者意识是对他者的他性和私人性的认可和尊重,以强调个体与整体、自我与他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互动为主旨,真正的他者“既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不可能被我们…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戏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诗文占于很大的比重,也有着较高的成就。由于“四梦”的巨大影响,使他蜚声曲坛。因之,“世但赏其词曲而已,”对于他的诗文却很少有人问津。其实,汤显祖诗文与戏曲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要全面确定他在文学和戏曲史上的地位,也应该对他的诗文成就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以及他的作品方面的特殊性。迄今为止,他的历史学理论和独特的历史观外界了解的不多。作者认为,王夫之对于历史的评论,是受他的哲学思想影响的,此外还与他的社会与民族性密切相关的。而王夫之的中国历史观,也明显是他的原创思想。他严谨的学术成就,与灵感相关所产生的非凡综合能力,再结合他那个时代所经受的苦难经历,综合在一起所创造出对于"历史评论"的价值,对任何中国学者都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九五六年,我与克家先生相识于青岛,此后也常去看望他,也读过他的一些著名诗篇,可谓相熟。但要真正认识他,还得读他的书。《诗与生活》这本回忆录,主要是谈他的诗创作扎根在生活里的真理。为窥探诗人的诗心,又拜读了他的《学诗断想》,这才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和他的诗。以上两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说透了诗源于生活的真理,连艺术技巧也扎根在生活的泥土里,这得之于诗人对生活的细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