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口语中的“X什么”与“X什么X”句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一类表禁止或否定义的"X什么"和"X什么X"句式.按照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对其进行考察可知,在句法平面上,这两种句式对进入其中的成分"X"有不同的限制;在语义平面上,两者的"禁止或否定"意义不是其内部成分词汇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种整体的句式意义;在语用平面上,两者在语气强度和语用价值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些联系和区别与两者的历时演化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该X就X"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表现形式,表达"某个动作或结果在产生的条件具备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自然按照事物或事件发展或存在的逻辑顺序进行"的格式含义。格式对进入其中的X具有压制性,体现在X的限制和选择上,包括动词、形容词、代词、叹词、名词和短语等语法单位。其构成形式主要体现在变项X1与X2语形相同、相交、相异三种类型,语用功能主要体现为主观评价、凸显焦点、增强语气和篇章衔接。  相似文献   

3.
“怎么X怎么Y”可以算作一项构式,“怎么X”和“怎么Y”需要配对使用才能表达完整的语义。重点探讨与“怎么X怎么Y”句式相关的四个问题:前项“怎么X”和后项“怎么Y”的逻辑语义关系;X和Y在形式和语义上的关系;该格式表达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格式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究“超 X”现代汉语中格式的句法特点、表义机制、语用功能等以及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志英 《学术探索》2013,(11):74-76
“不是X,而是Y”既可以否定语义真值也可以否定非真值,否定非真值时属于元语否定,并且已经固化为一个很成熟的构式,其构式义表示强调义。此构式是在语义否定基础上形成的,它是语言表达主观性的产物;此构式形成以后构式与构件相互压制,使得此构式更加成熟化和抽象化;它是一种言语表达策略,可以突显说话人的主观情态和视角,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张莹 《兰州学刊》2011,(8):134-138
“谁、什么”属于名词,分别用来表示无特定特征的人和物,它们的语义特征由常量[+人]/[+物]和变量组成。由“谁、什么”所构成的疑问句、否定句、反问句其实都和“谁、什么”独特的语义特征有关。“谁、什么”和疑问句不过是焦点的实现关系,如果它们所具有的特征变量要求赋值,就会携带焦点特征[+F]进入句法结构,从而形成疑问句。反之,在句中表示所有的人或物,因此否定它们也就否定了全部。带“谁、什么”的反问句表示否定不过是一般疑问句的语用功能。语言中有两种范围限定式——前加式和后加式来限定“谁、什么”的指称范围。  相似文献   

7.
白玉寒 《兰州学刊》2011,(8):130-133
“什么”表示否定时的限制因素首先是语境;其次是语义特征,表现为[+疑问][-回答],由质疑引发否定意义;最后是句法分布特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或用在句首引用别人的话时。“什么”表达否定时有独特的修辞效果,表达强烈的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8.
"我X故我在"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时尚的仿句格式.就该格式中X的构成,该格式的的语法意义、表达功能及流行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对于人们从内外结合的角度加深对此格式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语义角度看,“从”介引的事件角色,其语义范畴由空间域隐喻映射到时间、数量、状态、来源。依据等认知域;“从+X”对句中动词具有选择性,与其组配的动词只能是位移动词,不能是非位移动词;在“NP1+从+X+VP+NP2”句式中,“从+X”与NPI、NP2和VP的复杂语义关系是影响该句式理解的主要因素。从语用角度看,“从+X”具有话题功能、衔接功能、限定功能。  相似文献   

10.
"否定"的语用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言语交际中 ,运用间接委婉的形式对会话一方的话语所施的言语行为表示反对、拒绝、否定等 ,这里统称为“否定”。本文从分析“否定”的表现形式入手 ,探讨“否定”的语用功能。首先运用列文森 (Levinson)的会话含义三原则 ,分析“否定”的会话含义功能 ;然后结合利奇(Leech)的礼貌准则 ,讨论“否定”的礼貌功能 ;最后讨论“否定”作为会话结构的组成部分在会话结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零X”词族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大量涌现。文章在考察这类词语的结构和语义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它的形成机制和语用价值。就形成机制而言,“零X”的形成既受到西方语言文化的影响,又受词语模机制的类推作用影响。从语用价值来说,“零X”词族采用与语义预设相逆的语用否定方式,使行文显得简洁凝练,折射出科学性、专业性色彩。  相似文献   

12.
王志英 《云梦学刊》2014,(1):129-134
“要不”有多个义项,到目前为止前人对“要不”表示“建议义”的用法还很少涉及。表示“建议义”的“要不”已经虚化为一个话语标记,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起到组织和调控功能;在语句中主要起到语篇衔接、间接否定、开启话题和人际互动功能:其生成动因是语言表达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生成机制是语境吸收和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13.
正反问的省略与“X不”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吃过饭了没有?”这里不加问号,不用升调,汉族人都知道是个疑问句,这是为什么?语法学家们把这种“X不(没、没有)”格式归纳在正反问里,这又是为什么?这种格式果真都是正反问吗?本文试图针对这种格式及其伴随的问题,作个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疑问代词“什么”有疑问、指代、任指、列举、虚指、停顿、反诘、否定八种用法,是“什么”入句后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多个维度制约的结果.表疑问是“什么”的无标记用法,其他功能都是有标记的.“什么”的功能游移大致形成一个由疑问功能分别向肯定和否定游移的连续过程:列举←任指←虚指←停顿←指代←疑问→反诘→否定.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汉语新词新语的爆发式产生,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使汉语充满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文章探讨了新时期汉语“X”族词语的界定问题、新时期汉语“X”族词语中“X”的语义与功能特点以及新时期汉语“X”族词语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说“不”和“没有”及其相关的句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和“没有”都是否定副词,都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发生的否定。但它们在用法上却有一定的分工。“‘不’用于主观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没有’用于客观的叙述,限于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这样划分,只是从总体方面说的,在实际运用中,它们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本文试图从它们在用法上的异和同两方面来概括它们主要的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17.
王世群 《学术论坛》2012,(6):102-105
"好个X"格式来源于唐五代时期"(S)好个X"这样的名谓句格式。在语法化过程中,格式中的"好"由性质形容词演变成一个专用的感叹标记。随着"好"进一步虚化,"个"也由结构助词发展为量词,"X"项也扩展出引语和专名的用法。"好一个X"是"好个X"通过类推方式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否定本体论出发 ,提出否定主义美学观的三个基本命题 :“美在本体性否定之中”、“美是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美学只能说‘不美’和‘丑’” ,它们分别涉及“美何以成为可能”、“美是什么”以及“如何言说美”等基本美学问题 ;文章进而对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作出否定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19.
董正存 《殷都学刊》2012,33(4):115-120
否定词置于“初”“从(来)”“再”后所构成的格式遵循“全量>强化否定>情态”的语义演变序列,其全量用法来源于“起始/初始”义.随着时间因素的脱落、语法化程度的加深和主观性的增强,全量用法可以发展出强化否定用法和情态用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认识论美学仅注重“结果” ,并将“美是什么”的解释实体化、可见化 ,从而不能真正接触到“美” ;现代存在主义美学又将“美”作“可能性”和“不可见性”的解释 ,从而忽略了我们是凭借什么来把握“美” ,这样也就不可能将“美”的不可说性与“美的符号”的可说性阐释清楚。否定主义美学认为 :美是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 ;美是一种未占有的、未完成的、尚未成为“共在”的存在。对否定者而言 ,“未完成”是指否定结果尚未诞生时的一种情境、一种境态。在这种境态下 ,“美”是以一种孕育着的、还未视觉化的状态被否定者所想往、所追求、所体验着的。“未完成”在哲学意义上是一种有缺憾的状态 ,但在美学意义上却是一种让人沉醉的状态。对“本体性否定”而言 ,美学是源 ,哲学是流 ,美学内在于哲学并且是哲学的根。只有“本体性否定”意义上的“美” ,才能使我们每个人“成为真正个体”的审美冲动。“美”的特性在这里 ,“美的意义”也在这里。在“本体性否定”意义上 ,“美”不可说而“美的属性”可说 ;“美”作为存在的潜在具有“未占有性”和“混然性” ;“美”在“美的符号”前后 ,体现为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