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子赋予"道"以自然、无为的属性,其"无为"思想蕴含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内在哲理和客观规律,以此为人们确立一种自然无为的行为模式,并试图借助这种行为模式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深刻理解老子"无为"思想的真义,对于正确解读自然无为与生态智慧,处理好尊道而为与尊重客观规律,把握为而不恃与价值回归,坚持无为而治与管理创新,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纠正人们在老子"无为"思想认识上的消极和退缩主义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析“无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道的思想体系的主轴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的含义即守静致虚、柔弱不争、少私寡欲、为而不恃。其本质即道法自然。行“无为”则“无不为”,若行“有为”,则“为者败之”。“无为”的思维模式对解决“天理”与“人欲”矛盾的启迪意义在于提供一个终极性意义的导引。  相似文献   

3.
天道和人道、无为和有为是儒、道两家哲学中的基本矛盾。王安石在吸取儒道两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融合两家、贯通天人的“天生人成”论。既肯定了道家天道无为观 ,又继承了儒家人道有为论 ,并将两者整合为事物生成过程中相反相成、不可或缺的两面 ,达到了天道和人道、无为和有为的辨证统一 ,把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老子与哈耶克之自然秩序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学界皆有人认为,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之自然秩序思想源于中国老子,哈耶克的自然秩序思想较亚当·斯密更接近于老子,老子思想孕育了现代经济学的精神。“无为”、“道”与“一般性规则”、“无知”等一般被认为是老子与哈耶克思想相通的方面,但通过比较研究可知,老子和哈耶克的自然秩序思想差异很大,可以说是貌似而神不同。其各自的思维方式不同,旨趣殊异,各自代表或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哲学,一向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的在求做人。春秋战国之际的老子哲学,虽以天道自然为宗,但深究起来,本意仍在于人生,即欲求得一个理想的人格。老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是一个极为深奥幽深的境界,他称之为圣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亦是圣人,不过,儒道两家对圣人的阐释却相去甚远。儒家彪炳的圣人是“人伦之至”(孟子语),荀子解说为“圣也者尽伦者也”(《荀子·解蔽》)。把圣人视为人类伦理道德的最高体现者。老子所追求的圣人品格是“尊天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庄子解说:“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庄子·渔父篇》)。可见,老子心目中的圣人是自然无为的道的最完满的体现者。所以老子认为,天之道,即人之道,即圣人之道。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以下引文只注章次)。人是天道自然的产物,应当服从于道,故道的本性怎样,人的本性亦该怎样。可是,普通人为私欲所蒙蔽,失去了道的本性,唯有圣人尊天道以明人事。他说: “天之道,利而不害”,故“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第七十三章),故圣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六章); “天之道,……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第七十三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老子以“天之道”和“圣人之道”——对应的用心,就在于为人生确立一个不容怀疑的最高标准,即“无为”。无为就是顺其自然,如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第五十一章)。圣人的基本品  相似文献   

6.
刘华军 《船山学刊》2008,(4):111-113
自然的整体有机论是老子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万物得一以生”。老子之“道”乃天地之“遗”,是自然之本性,是连接人与世界万物之纽带。“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于是老子主张无为,无为乃“圣人之德”,无为而又为。以此可以看清老子的整个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7.
庄子美学是对老子美学的继承和发展 ,老庄美学是建立在大道至美核心上的思想系统。庄子在老子之后又提出了天地之美 ,认为美存在于天地之中 ,即存在与大自然之中 ,而天地之美正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 ;同时 ,庄子又认为大美是无限广大、囊括宇宙 ,局限之美也可以说是美 ,但大美定是无限的 ;庄子又看到了美与丑相对转化的存在关系 ,美与丑没有绝对界限 ,丑中也可包含美 ;庄子又从对非功利的美的追求出发 ,提出了无为之美 ,认为人只要摆脱名利束缚 ,无欲无为 ,便可达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思维的灵魂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哲学思维的特色是:由天道推及人道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玄览”、“静观”的直觉思维方式,“正言若反”的逆向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概念,学界一般认为其有三个主要内涵:不妄为;顺应自然而为;不为己之为。这三种内涵相互联系,紧密相连。“无为”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为“道”的基本属性“自然”提供了社会政治领域的治理标准;“无为”观念体现了老子的现实关怀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希望用“无为”让百姓得到拯救;老子用“无为”观念劝诚世人,要以“无为”达到“为”。  相似文献   

10.
老子美学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然,自然也是老子美学思想的最高法则.这种自然美学价值观立论于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社会价值观基础上,它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以"道"为核心价值的宇宙美学观;二、以"无私"为核心价值的自然社会美学观;三、以"无为"为核心价值的自然精神美学观.  相似文献   

11.
老子哲学固然有来自中原礼乐文化“礼崩乐败”后出现的天道自然宇宙论和以道自任的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因素,但就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看,楚巫文化传统在老子哲学里面占据重要的位置。无论就思考路径,还是概念符号的表达,老子哲学都脱不了楚巫文化的影响。老子的“道”包含着对楚巫文化与宗周礼乐文化的双重否定,他对道德真实内蕴、宇宙精神的追求,对淳朴和谐社会的向往,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显露出与先秦诸子全然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经验性总体直观、循环变易与矛盾和谐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①,那么老子的哲学几乎囊括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所有特征,而且表现得非常明显,但总体说来,在老子那里,辩证的思维方式最为突出,而且,老子的辩证思维方式和他的自然无为价值取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称老子的思维方式为自然无为的辩证思维,首先是最能把老子的思维方式和其他学派的思维方式相区别,其次这也是对老子思维方式科学的概括.本文主要从老子对"道"、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等方面阐述老子自然无为的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老子思想的根源是"自然",其"自然"思想与大自然有密切联系,老子思想直接受到自然现象的启示,老子柔弱无为的辩证法思想是其自然思想在社会领域中的延伸,老子的道也具有自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老子常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48章,以下凡引该书,只注章序数),“为无为,则无不治”(3章)。意思是无为,才能无不为;无为还是要为的,不过为的形式是无为罢了;无为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他由此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构想,是把天道用于人道,要求统治者不违背规律,顺乎民心,为安静无事的社会的出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一书,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为道是什么,它是怎样运作的?二是圣人应怎样遵守道以治理天下?例如,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圣人治天下.也要无为而不为。由于圣人与道结合,便是个“天人合一”问题,所以,也可以说《老子》只讲了个“天人合一”的问题。 道是什么?道是“无”。道有两种作用:一是它能转化为(或创生)宇宙万物;二是它无为而无不为,衣养万物,辅佐万物的自然自化,它损有余而补不足,调协万物的发展。 可是常人对这些论点,很难接受。说“无”能生“有”(宇宙万物),“无”能衣养、辅佐、调协“有”(宇宙万物)…  相似文献   

16.
周敦颐继承《周易》的宇宙创生论和《中庸》的“诚”范畴,并融合佛、道思想,构建了一个以“诚”为本体的思想体系.其中,“诚”是一个核心范畴,起着贯通宇宙和人生的作用,它使天道伦理化和伦理天道化得以可能,从而在人伦次序方面达到形上本体和形下践履的统一.这一理论成就不仅使先秦儒学体系化,而且为宋明新儒学的理论建构开创了思维路径.但是,作为宋明儒学第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诚体”思想内含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从而使其缺乏逻辑严密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谢俊  刘国华 《理论界》2006,(3):91-92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道法自然”是他“无为”思想体系的基本内涵,“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精神灵魂。文章分析了“无为”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和结构,清楚地阐述了“无为”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天道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黄慧敏先生以“大道朝天”为题,论老子道家思想在景区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尤其是关于水的“顺势而为、大度容人、谦退守柔”的论述更为精彩,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老子提出道是万物的本源,一切都是由道生出,深刻地描述了道的世界统一性。周敦颐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对老子的宇宙生成过程展开了具体论述,但对整个本体论的深度把握上,与老子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0.
论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徐克谦“无为”的思想不只属于老子、庄子或黄老学派,它普遍地存在于先秦儒、道、法等主要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之中。“无为”在各家各派的学说体系中虽然有着不同的含义,但从实质上看,“无为”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