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白痴的理由:我拣到1块钱,想交给警察叔叔,找了半小时都没有找到,最后放在自己口袋里了。最无聊的理由:为了在出门之后不影响市容和空气质量,我刷了10次牙,试穿了5套衣服,以及梳了半小时的头,照了20分钟的镜子,才匆匆忙忙地往公司奔过来的。最戏剧的理由:为了摆脱色X的纠缠,我在半路上换了另一辆车,结果,他还是跟着我,最后,我干脆呆在原地不走了,与他僵持了半个小时后,他终于开口对我说:你的钱包是那个穿黄衣服的人拿的!  相似文献   

2.
皱纹上的舞蹈--访汉唐古典舞大师孙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是中国汉唐古典舞大师,他的汉唐古典舞在中国舞蹈界名气很大,人们称他是舞蹈界的“奇才、怪才”。由于他的作品大多数是在年过半百之后创作的,因而人们又誉他为大器晚成之人,将他的舞蹈称为“皱纹上的舞蹈”。不久前,我如愿采访了孙颖先生。当我在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教研室里见到这位已经75岁高龄的艺术家时,我惊讶了,老人一点也不显得老,其修长的身材、充沛的精力如同其作品一样明亮。此时,我对人们因为其名作大部分是在退休后创作的而把他的舞蹈称为“皱纹上的舞蹈”有了新的见解。退休后名作不断孙颖于1929年生于黑龙江讷河,祖籍河北…  相似文献   

3.
孙学 《人才瞭望》2010,(4):73-74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于隆中躬耕陇亩.后经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为其所用:其兄诸葛瑾都不能三心二意。我兄弟不会留在东吴.如同我不会到蜀汉去是一个道理。’这些话.足以显示出他的高贵品格,哪能出现那种流传的事呢?子瑜是不会负我的,我也不会负子瑜。”  相似文献   

4.
我常常想起我的朋友赵曦,他像一颗一闪即逝的流星,消失在西昌莽莽的原始森林之中。现代医学统计人类中干分之三为天生智力超群之人,千分之三注定为愚人,自然,千分之九百九十四这样的合艺众生,则是我这样的不智不愚的普通人了。我敢肯定,赵暧绝然属于上帝青睐的前者,犹如青海格尔木的天然大金块,南非晶莹夺目的蓝钻石,人类无法抵达的漆黑海沟深处的稀有元素……然而,无米降大任于斯人,他凋谢得太早了,如同太空滑过的流星,天哪,他甚至连流星亦不如,悲哀到无人看见他的光芒!我的朋友赵四,他太聪明、太年轻,所以消失得很悲哀…  相似文献   

5.
尖嘴猴腮、贼眉鼠眼,单从相貌上就让人嗤之以鼻的他,今天把班级玻璃、黑板打碎了,明天又让班级哭声不断,后天把家里爸爸的衣服用剪刀绞个稀巴烂……一个受到父母离异冲击的孩子,着实让老师家长头疼。当我得知这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心情很沉重,来不及想出什么应对措施,我作为他第二任班主  相似文献   

6.
面试     
我期待已久的工作是做检察官的秘书,我迫不及待地等着这次面试。 面试的前一天晚上,我花了两个小时在衣橱里挑选合适的衣服。我该对他说些什么呢?我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  相似文献   

7.
茅十八这人生活中安静沉默,连打电话都基本只有三个字:“喂,嗯,拜”,他成为废话流宗师,让我瞠目结舌。我跟茅十八的友谊一直维持着,2009年甚至一块儿自驾去稻城亚丁。当时他带着自己的女朋友荔枝,开到冲古寺,景色如同画卷,层峦叠嶂的色彩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8.
那天早上,公司新来了几名员工——是地位比我还要低的临时工。在他们中有一个人吸引住了我。他的年龄比其他人稍大,身上穿着工作服。公司没有发放工作服——事实上,只要你按时来上班,公司一点也不介意你穿什么衣服。但这个家伙身上却穿着漂亮的紧身褐色长裤和工作衬衫。口袋上绣着他的名字——吉姆。我想这件工作服是他自己订做的。  相似文献   

9.
埃里克·凯斯特从没向别人提起过他所经历的别样哈佛生活。 他的哈佛学习经历如同噩梦一般。考试时险些作弊,入学第一天仅穿一条四角短裤把自己锁在宿舍外,毕业后朋友都找到了工作而自己却待业在家。  相似文献   

10.
作为"贞观之治"主持者的唐太宗虽不懂医药,但对治病救人的医师十分尊重。他即位之初,即召见"药王"孙思邈,言"有道者诚可尊重";又亲访百岁名医甄权,"视其饮食,访以药性,因授朝散大夫,赐几杖衣服。"他颇尊重医学,在览《明堂针灸图》,知晓“人之五藏(脏)皆近背”后,“遂诏罪人无得鞭背”,表现出浓郁的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11.
“伴食宰相”卢怀慎 唐玄宗开元元年为宰相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尽管身份高贵,衣服、器物上都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妻子儿女仍然要忍受寒冷饥饿.一旦得到俸禄赐物,他便给予朋友亲戚,随给随无,很快便散尽,是个公认的好官、清官.  相似文献   

12.
网上,在一个爱情婚姻群,大家在聊“男人来自火继,女人来自金星”的话题。小少男人抱怨女人太难伺候,不讲道理,女人的心思太难猜,还非让你猜个没完。 有女人不服,要男人举例说明。有个工程师就举了二分钟前发生在他家庭的真实故事。他和妻子晚上要参加一个聚会,妻子在那里烦躁不安,衣服换了一件又一件,折腾个没完,还不断问他衣服怎么样。他虽然觉得妻子小题人做,但还是很诚实地发表着自已的意见。说着他觉得哪件衣服合适或者不合适。  相似文献   

13.
邮递员良夫把写着“菊屋酒店收”的信送到东街后,发现那里只剩下一个酒库。一位老奶奶接收了信,并邀他进去喝酒。  相似文献   

14.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1934年任北大文理院院长时,还未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国民党中统特务怀疑他是共产党,在“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剿共“旨令”下,国民党就将他逮捕了。时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在向特务头子求情时说:“范先生平素为人正直,生活非常俭朴。”特务头子闻言,如同抓住了证据,十分自信地断言:“够了!就凭这一点,足以说明他像共产党!”后来,国民党未审出个所以然,只好把他放了。范文澜出狱后对同仁幽默地说:“看来,以后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罩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  相似文献   

16.
我最铁的哥们儿现居香港,我俩的关系已经铁到不锈钢的程度。不论多久不见,他一刚昆明,我们还是锃光瓦亮的一对活宝。 想当年,我俩一见面,就觉得对方一定是英雄人物,对彼此的景仰之情如同滔滔江水。可惜他老人家“江水”虽多,但数学奇差。每到期末放榜,他老妈看完数学成绩之后,必然在堂屋正中放一方凳,执行家法。差几分到90,就打几鸡毛掸子;如果喊出声音,加罚10下。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之所以能准确地判断人才和使用人才,是因为其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曾国藩曾在日记中写道:“得人不外四事,日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此可谓曾国藩选人用人体系的核心所在. 广收——发现人才的第一步 曾国藩在其著作《挺经》中写道:“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既然人才不是“天生”,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的“磨炼”才能脱颖而出,那么广收“可塑之才”,就是发现人才的第一步.为了能够做到“广收”,曾国藩每到一地,便积极访求可用之人,有时甚至张贴告示,招贤纳才.在求才之时,曾国藩的态度也极为真诚,非常注意尊重他人.他听说在家守孝的彭玉麟很贤能,就三番五次地写信给他,请求他出来共襄大义,彭玉麟被曾国藩的这番情意所感,于是投奔他.  相似文献   

18.
正每一个学生来到我们面前时,就如同一个"零"。将来他(她)会成为多大的数字,有多大的成就,我们无法预知。而爱琳始终如一地爱着每一个"零"的孩子。"吹面不寒杨柳风",爱琳给人的感觉就恰似这一缕和风——清新、温暖。6年时光转瞬即逝,初次见面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时我误把她认作是一位男老师的妻子而叫错了名字。她没有生气,朝我淡淡一笑化解了尴尬。后来我才得知她  相似文献   

19.
1 小时候,我们打过赌,他说:“姐,我不想读书了。”我气势汹汹地大声对他喊:“不读书,没出息。”他噘着小嘴不服气:“哼,我将来赚的钱肯定比你多。”中专毕业后,他就去了广东,而我去了北方念大学。路是自己选的,后果得自己承担。我念大学后,他还给家里寄过几次钱,信誓旦旦地在电话里说:“姐,等我混好了,让你过有钱人的日子,你等着哈。”  相似文献   

20.
那年他22岁,她45岁,是九个孩子的母亲,如果大儿子还活着的话,正好和他一新来的家庭教师同岁。 那时,他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三流写手,只能用一些假名发表一些低俗的小说。他的头发常常是乱糟糟的,衣服总是不合身的,鞋带永远是松开的,胡子很长,牙齿脱落,说话时唾沫飞溅,在当时的社交场合,他永远是人们笑话的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