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十五”期间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现有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来看,“十五”时期,一些困扰我国就业问题的因素将得到改善。如果政府预定的改革计划能够顺利实现,到“十五”之初,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九五”时期大规模的集中下岗现象将基本消失,已有下岗职工将通过逐步纳入劳动力市场而予以消化吸收;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并收到成效,非国有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第三产业及中小企业会有较大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而且可以为城镇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城乡一体化的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制度会进一步完善,社会对失业的承受力会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
再就业培训是帮助劳动者提高再就业能力,从而尽快实现重新就业的重要措施。从当前看,再就业培训是做好国有企业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再就业的重要手段。从长远看,再就业培训是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失业人员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搞好再就业培训,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着保障生活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其促进就业的功能对有效减轻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失业与职位空缺长期并存现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搜寻—匹配"理论为基础,从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角度探寻它对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效率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艾 《经营管理者》2007,(12):32-33
应给民营经济以国民待遇,使其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的身份进入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尽快建立民营经济的信用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民营经济信息状况,为民营经济吸引银行和海外资本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就业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愿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现象,政府千方百计的采用“广就业、低工资”等办法消灭失业,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倒使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需失衡、隐性失业问题不断积累、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严重对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历史条件下,失业作为长期积累的问题就日益凸现出来。本文主要探讨了统筹城乡就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筱梦 《决策探索》1995,(8):30-31,41
199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年,随着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国至少将有180万富余职工面临失业的危险,我们将告别原岗位,寻找新的出路,加之目前已有500多万失业大军,这180万人的就业问题,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人们不禁要问,这180万人的“饭碗”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不仅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辽宁省的下岗、失业人员数量一度居全国首位,就业的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近年来,辽宁以援助就业困难群体、解决体制转轨中的遗留问题为重点,积极调整和完善政策,使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劳动力结构性矛盾逐步得到缓解,就业状况总体稳定趋好。  相似文献   

8.
《咨询与决策》2003,(8):18-21
根据湖北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就扩大湖北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与省劳动、计划、财政、统计等部门进行了座谈,到武汉、十堰、鄂州等实地考察了湖北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配套政策的落实情况,听取了基层劳动管理部门的意见,并通过函调的形式了解了黄石、宜昌、孝感等地就业和再就业现状。通过调查发现:湖北劳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国有集体下岗职工 、农村劳动力转移“四碰头”;形成当前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原因复杂,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相互交织;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效应比较明显,但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与个人自主择业的主导力量发挥不够,实现就业由政府职责向社会职责的转变困难重重,建立完善的市场就业机制任重道远。现将调查情况及有关建议予以发表,供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失业增加和企业盈利下降是中国当前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也为盈余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中国政府失业治理的制度背景分析其影响机理,可以拓展关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后果的研究,还可为研究盈余管理的新动机和新特征提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证据。利用2003年至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职工平均工资作为劳动力成本的衡量指标,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水平进行估计,并分别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为了刻画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政府失业治理与企业财务政策选择交互作用的完整过程逻辑,对因果关系的机制进行系统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企业更倾向选择负向盈余管理隐瞒利润或报告亏损,这种影响在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高失业率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就业减少和失业增加,在政府承担失业治理任务的背景下,企业通过负向盈余管理可以获得更多政府就业补贴、税收优惠或减少政府转移的就业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失业治理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对于改革政府失业治理模式、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完善政府补贴政策、提高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改革行政干预导向下的政府失业治理模式,改变政府就业补助资金的投向和分配方式,优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缓解地方政府行为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政策的扭曲。  相似文献   

10.
《决策导刊》2007,(6):6-7
重庆直辖以来,就业再就业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8—2003年,1998年大规模组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2003年底地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顺利出中心,重庆市率先在西部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的“并轨”;第二阶段为2003—2005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从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转向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残疾人就业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尤其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突出,残疾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就业环境丞需改善;因此,我们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助残、扶残”的良好氛围,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加强政策制定和扶持就业的力度,加强残疾人行政保障,依法保护落实残疾人就业。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每年城乡就业人员激增。但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绝大部分不具备专业技能,因而他们面临着就业技能缺失的问题,这就给他们融入社会和寻求就业岗位带来了困难。这些人员的专项职业技能比较欠缺,短期内无法取得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业比较困难。很多高职院校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活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的《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考核技术标准服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而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配套改革之一,它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十项原则:(一)变被动保障为积极保障的原则。在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应坚持以预防风险为主。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固然重要,但尤其要注意培育活跃的劳动力市场。我们应通过调整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发展就业培训,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尽量减少失业人数。(二唯会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一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实施“再就业工程”。今后我们将逐步建立“范围覆盖全部职工,费用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合理负担,失业救济与再就业紧密结合,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失业保险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生活和扶持就业的功能,并结合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转业训练和生产自救等服务手段,并配套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长期失业职工的再就业。二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允许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但要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要扩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的试点工作,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三是…  相似文献   

15.
生育保险是确保劳动力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运行的重要手段,建立生育保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生育保险的建立,有利于保障妇女劳动者身体的健康和劳动能力的恢复;其次,有利于延续后代,提高人口素质,保证社会劳动力再生产,体现了人类自身生产的社会价值得到整个社会的确认;再次,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和妇女平等就业;第四,有利于国家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是调控人口增量规模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会欣 《管理科学》2003,16(6):91-95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灵活就业在发达国家获得迅速发展,对其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促进灵活就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发达国家针对灵活就业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对雇主的补助政策、对自行创业人员的扶持政策、对特困群体的优惠政策以及完善灵活就业的法律法规和就业服务体系,这些政策对规范和引导我国灵活就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0,(12):26-26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近日发布2009年度全国115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分析报告。监测城市用人单位需求人数2093.3万人次.进入市场求职人数2293.1万人次.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0.91,比2008年回落0.04。  相似文献   

18.
妇女就业问题是各个国家在就业过程中都遇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妇女就业保障的核心是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别待遇政策,对妇女就业提供特殊的保障措施,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以此来保障妇女劳动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劳动力总量过剩是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市场的基本特征之一。与此同时,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动也不断创造着新的就业岗位,由此产生了从高级管理人员到普通进城务工人员的多层次结构性失业问题,不仅增加了治理我国失业问题的难度,而且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来看,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不够、高等教育盲目扩招等,这些因素导致劳动力素质总体提升缓慢,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治理我国结构性失业,既要从宏观上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总体要求,又要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分层次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两架马车”拉动,乡镇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乡镇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了国有企业下岗人员、新增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这充分说明,乡镇企业的正常运营是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相继大范围倒闭,除了造成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之外,工人失业、农民工大量返乡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