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快哉风 《当代老年》2008,(10):51-51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石,人不可以无癖。”收藏粮票即是我的爱好之一。收藏粮票一是源于它的“特殊身份”。作为一种有价证券的粮票,在中国的舞台上“呼风唤雨”近半个世纪。粮票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其广泛性、重要性、时间区域性是其它收藏品难以相比的。二是源于对饥饿的刻骨记忆。小时候,  相似文献   

2.
收藏粮油等计划票证是近年来继邮币卡之后新兴的一种收藏活动。确实,粮票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反映出复杂的经济活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人评价粮油票证是“方寸天地经济风云”、“粮票方寸间,一部经济史”、“集票证之珍品,览历史之演变”……可见其收藏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蒋盛武是株洲中南无线电厂的退休职工。他从80年代中期开始搜集和收藏粮票,至今已有各地粮票6000多种。在10余年的收藏旅途上,他苦在其中,乐亦在其中。蒋盛武在儿时对收藏就很感兴趣,除了读书,剩下的时间便花在邮票和火花的收集整理上。参加工作后,他有了固...  相似文献   

4.
我退休十几年了,一直沉醉在收藏的嗜好中。我一生不吸烟、不喝酒,省下的钱除了保健开支外,大部分用来搞收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初从集邮、集报开始,逐渐扩展到收集门票、钱币、火花、烟标、像章、粮票、扑克牌、创刊号杂志,可谓五花八门、洋洋大观。但近年来,我的兴趣重点转向了扑克牌。  相似文献   

5.
收藏,作为一种集陶冶情操、增长文化知识的投资手段,近几年,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在我国已掀起一股收藏热,收藏者收藏的种类五花八门,邮票、钱币、字画、古玩、粮票、布票,甚至旧书报、烟标、火花、像章都是收藏者所收藏的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或许你无此爱好,但是也不能避免您身边会有一笔可观的“财富”存在,其实,“旧货”也值钱,一定要当心“财富”与你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6.
金镝 《老人天地》2010,(11):42-42
近年来,随着"红色收藏"的盛行,"文革"宣传画也成为角逐之藏。多年来,我致力于"文革"宣传画的收藏,独自品味着一个带有伤痕时代的特殊记忆……  相似文献   

7.
李国贤 《老年人》2009,(7):22-22
说到票证,年纪稍大一点的人都记忆犹新。在以往计划经济年代里,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没有不用票证的。有人统计,当时光在日常生活用品方面,票证就多达60种,而发行量最多的是粮票,从中央到地方,一共有2400家单位发行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  相似文献   

8.
王琪 《老年世界》2009,(4):28-28
三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组织上派我和另一位同志去北京搞调查。通知来得很急,第二天就要出发,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赶着去买车票,第二件事便是拿着单位介绍信去粮食管理所换全国粮票。因为去北京是出省了,必须要有全国通用粮票。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吃饭都得要粮票,而要去外地,全国粮票更是一张不可缺少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9.
王殿方 《老年世界》2008,(20):10-11
张大爷今年69岁。像他这个年纪的人对粮票、布票再熟悉不过了。可没想到的是,今年5月31日早晨,他却掉进了几个骗子设下的“粮票”骗局,被骗走了75000块钱。  相似文献   

10.
赵德润 《老人世界》2010,(11):43-43
古钱伴随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不断演进,承载了人类社会发展诸多历史信息,诸如原材料的配置,型制的确定,钱文的书写,铸造工艺的流程,行用的利弊得失等全方位地反映了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既如此,它为人们热衷收藏、鉴赏就很自然了。说到古钱收藏,就有一个如何收藏的问题。本人不揣冒昧,为新近涉人古钱收藏的同仁讲点个人多年来收藏古钱的一些体会,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粮票历史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江西苏区的“饭票”、“米票”;抗战期间,解放区官兵实行供给制,粮票的发行与管理逐步细化,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票证发行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对皮影收藏有着多年感情,但没想到前不久居然在泰国也淘了回皮影,真是开眼又开心啊!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我国是"皮影之乡",皮影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电影"鼻祖"。而在泰国,居然也有皮影,他们把皮影戏称做"喃戏"。  相似文献   

13.
粮票是国家于1955年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的一种购粮凭证。城镇非农业人口以人定量,每月机关干部30斤,学生35斤,体力劳动者45斤,居民28斤。农业人口不发粮票,  相似文献   

14.
赵德润 《老人世界》2013,(11):44-44
人民币的发行是国家行为,它的权威性毋庸置疑。自1948年12月1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至今,已先后发行了5套。人民币见证了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多年来,它一直是收藏的热点品种。人民币的收藏是个大课题,非大文章难以说清。本文仅就人民币纸分币的收藏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明、清时期的竹雕笔筒在古玩市场上受到追捧,价格走高,许多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争相购买收藏。其中有些人在买到自己满意的竹雕笔筒以后,却不知道如何收藏养护,致使有的竹雕笔筒出现裂纹、损坏,生霉、生虫,严重影响到竹雕笔筒的品质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6.
翠翠 《当代老年》2008,(2):56-56
随着人民币套系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很多收藏爱好者也参与到其中,但对于众多普通藏家而言,收藏到品相上乘的整套全新人民币并非易事,因此,不少藏家转而收藏错版币,以期获得较高收益。  相似文献   

17.
鉴赏家认为 ,观赏石的收藏价值关键在于奇异。品评雅石 ,人们积累了“瘦、漏、透、奇、皱、丑”六字诀 ,其意谓石峭清奇、纹理华丽、透漏灵动、自然朴真、丑而不陋。这类石子才有观赏和收藏价值。观赏石讲究天然 ,最忌雕琢。常以形、色、质三方面来衡量鉴定。观赏石鉴赏与一般艺术品的鉴赏有所不同 ,它的审美价值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美 ,而注重奇特怪异 :或石形奇异 ,或石纹奇特 ,或石色秀丽。越奇越值得收藏 ,越奇越有经济价值。怎样选择观赏石@韩士奇  相似文献   

18.
信息流     
《老年人》1996,(1)
信息流省老干部大学教学成果累累湖南老干部大学教学成果累累。古典文学班曾希静、缨钧的诗作"雨愁"、"喜春"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正式收藏,荣获当代文艺新作汇展优秀奖。国画研究班于龙创作的《百虾图》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作品展览,并获...  相似文献   

19.
凯歌 《当代老年》2009,(1):50-50
在收藏连环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一部连环画,如何对它的收藏价值作出准确判断,从而决定是否值得收藏,可以从十个方面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古典家具历来受消费者追捧,一些年代久远、颇有收藏价值的老家具更是不少古玩爱好者的眼热之物。不过,在这收藏与选购中,不乏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弄虚作假,用仿真度极高的赝品来骗人。收藏老家具应“六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