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野 《当代老年》2013,(4):16-17
枪声停了下来。炊事员杨建清挑着饭,爬上了阵地。他放下担子,手里拿着一封信,大声喊:“杜兴山——,杜兴山——”杨建清接连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杨建清感到心里一沉。往日里,只要他喊谁的名字,谁就会高兴地跑过来。可是,今天不仅没有人应声,而且大家都抱着枪,坐在战壕里,一动也不动……这是发生在28年前老山前线的真实一幕。28年来,这一幕已经在杨建清的脑海里闪现了无数次。那天,杨建清下了山,手里攥着那封没有人领取的信,心里酸酸的。由于战地潮湿,信封已经腐烂。杨建清展开信,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真情跃然纸上。在信的结尾,那位母亲写道:“如果兴山有不测,哪位战友能看到这封信,请务必把兴山的情况告诉我”。  相似文献   

2.
张广亮 《老年世界》2007,(18):16-18
一位老人在五十多年前借了战友两元钱,后来与战友失去联系。这名老党员竟然苦苦寻找战友半个多世纪,最后终于找到战友后人还上了一千八百元,了却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大心愿。  相似文献   

3.
1976年10月,四川万县19岁的青年周国祥参军入伍,立即被调去参加修建新疆的南疆铁路。在工程建设中,周国祥表现出色,被提升为班长,并入了党。1977年1月,他为清除隧洞中爆破的土石方,同战友们一起放弃休息日,一大早便手持着铁锹来到隧1洞口干活。上午10时左右,只见隧洞工具棚中的变电器突然闪出火花,就在火花不远处有一堆炸药,周国祥对战友们高声大喊:“快躲”可是,还没来得及钻进人防洞,只听一声巨响,崩塌而下的土石掩盖了周国祥和4名战友的身体。周国祥牺牲的消息,当天就由部队传到了万县太安公社,公社迅…  相似文献   

4.
托举信任     
士兵训练中有一项内容叫“信任背摔”,目的在于增进战友之间的信任。一人登上两米左右的高台,脚后跟与台沿平齐,背对台下站立。班内其余人在其正后方两两相对结成臂网。台上问:“准备好了吗?”台下战友齐声回道:“准备好了!”此时,台上的人笔直地向后倒去,台下战友用臂网将其接住。  相似文献   

5.
一座丰碑,20余亩墓园,2400多位抗战英魂。只为60多年前对战友的一句承诺,86岁的欧兴田放弃天伦之乐,拖着伤病之躯,为重建准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四处奔走,并坚持在此为牺牲的战友们守墓。这一守就是30年。  相似文献   

6.
成家 《金色年华》2011,(6):52-52
在中国古代战场上,一名士兵被敌人的小箭射中,战友们赶过去救他,发现中箭的士兵没有死,伤势也不重。更离奇的是,他的伤口并不是很痛,也没有流很多血。战友把箭拔出,送他回后方疗养。过了一段时问,发现他原先患的某些疾病在这次箭伤之后居然慢慢改善了。  相似文献   

7.
周良驹 《老年人》2007,(2):25-25
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有一段在朝鲜战场上为战友们演出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8.
2014年初春的一天,在一阵鞭炮声中,来自喀什某汽车团的士官张亮亮在战友们的呐喊中,按照当地的抢新娘撞门习俗,冲向了喀什市汇城小区新娘家的楼门。坚守在门口的新娘家人几次把这群年轻人拒之门外,在欢声笑语中,张亮亮迅速拿出红包散发给他们,而他的战友们则立刻打开大门,冲了进去。在人们的祝福声中,张亮亮背起了新娘……此时此刻,汉族小伙张亮亮,终于将苦苦追求了三年的维吾尔族女孩古丽诺尔娶回了家。  相似文献   

9.
饶弘范 《老年人》2007,(1):21-21
光阴似箭.50多年眨眼就过去了。如今,我已年愈古稀,但入朝参战时鼓动战友们攻占一00高地却令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0.
彭德怀在北戴河的一件事□/刘大为1958年,彭德怀在北戴河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间隙,他来到海滨的一座军营。我当时正在这里采访,有幸目睹了彭老总与战友们亲切交谈的场面。时间虽然过去快40年了。但至今言犹在耳,振聋发聩。那是骄阳似火的8月,彭...  相似文献   

11.
奔跑在路上     
在部队这些年,几乎每天都在奔跑,记不清跑了多少公里,也记不清在多少地方跑过,只有,那年在云南为一位战友跑的步还记得清清楚楚。这位战友叫潘永兴,和我交情极好,我去部队的时候,他已经在那个地方待了整整七年。虽然我是一个科班出身的军官,但部  相似文献   

12.
刘国华 《老年人》2008,(12):26-27
伟大的淮海战役结束六十年了。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结束,这场空前惨烈的战役共打了65天。作为这场战役的亲历者,我一共参加了64天的战斗,后在著名的朱小庄一战中负了伤。回忆当时激烈的战斗场景,想起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友们,至今我仍心潮起伏,泪水盈眶。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仲夏,千年一遇的洪水撕扯着吉林大地,在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威胁的时候.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原参谋长关喜志.舍生忘死救助遇险群众、身边战友和部队装备,用年仅38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距离     
美丽的距离□马莉影读高三那年,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南方的信,掂来沉甸甸的。打开一看,原来是我的文章在一家青少年刊物发表之后,有个同龄男孩通过杂志社得到我的地址,而后写来了信。他在信中说了自己的情况,就我的文章谈了许多看法,信的末尾是希望我能和他成为笔友。...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李瑞环同志郑重地委托他的部下方放同志,把一封遗嘱信转交天津市委。信中说,他对天津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他身后的事要委托天津办理,他逝世后留下来的东西孩子们都不继承,全家商量好了,统统变现资助天津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16.
魏兴云 《老年世界》2013,(17):17-17
战友刘忻从内蒙古回来探亲了。这是我退伍17年来,他第一次跟我电话联系,我们一起入伍的二百多个战友只有他和另外一人留在当地成家立业。在这十多年里,他只回来探过五次家,每次都来去匆匆,很少和我们这些老战友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中,连着出了两起车祸,一个是80多岁的离休老干部被汽车撞伤骨折;另一个是刚退下来的一位老同志外出会战友,夫妻双双被车撞,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8.
1987年一个秋日的傍晚,我从团部阅览室里借了一本《当代》杂志,回到宿舍便读了起来。记得我读的那个中篇小说就是作家毕淑敏的《补天石》。一口气读完,已是繁星如雨。战友给我打来的饭菜早已凉了,当兵才两年的我仍深深沉浸在故事之中……9年后的今天,我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19.
回家的信念     
张帮俊 《老年世界》2014,(18):18-19
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德军如溃坝的洪水一泻千里。一支6人的德军小分队被苏联红军追赶得东躲西藏,疲于奔命。路过一防空洞,军士长苏埃对身边喘着粗气的战友道:“弟兄们,咱们先进洞躲一躲。”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一场惨烈战役即将打响的前夜,两位亲如兄弟的战友,将如果谁没“光荣”就承担赡养对方父母的承诺写入各自的遗书。激战中,一位战士壮烈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