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为军队的成长壮大提供了精神动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军队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军队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严明的纪律是军队取得战斗胜利的保障;而政治工作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2.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历史性抉择,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发动南昌起义.以南昌起义为起点,历经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一支完全区别于古今中外旧式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成立.南昌起义中应运而生的八一精神,源于伟大的建党精神,体现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特质和军队是人民子弟兵的本质特性.建党、建军和建立新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里程碑,与此相应的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矗立的三大坐标,即以红船精神等为代表的建党精神坐标,以八一精神等为代表的建军精神坐标,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建立新中国精神坐标.八一精神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巴黎公社中的国民自卫军具有如下特点:(1)军队采取公民兵制;(2)军队的职责在于维护公社的独立和自治;(3)军队的饷金微薄.国民自卫军是对传统公民兵制的再现和超越.国民自卫军制度为国家权力回归社会以及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提供了实践方式,它的精神同巴黎公社的精神是一致的,它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公民参与共同体活动的先例.  相似文献   

4.
军委江泽民主席近日在谈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时强调指出,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这既反映了党和人民对军队精神文明建设寄予的厚望,也表明军队精神文明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示范性和表率性.充分认识江主席这一指示的精神,自觉树立“前列意识”,对于加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保证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军队形象在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发展、凝聚提升、弘扬传播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必须深刻认识军队形象对塑造民族精神价值,着眼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形象意识,主动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形象资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由邓小平亲自主持的1975年军队整顿,是当时全国各条战线整顿的重点之一.针对"文革"以来军队出现的各种严重问题与混乱现象,重新恢复工作后的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和老帅们的支持下,以独有的政治胆略和魄力,对军队进行了大刀阅斧的整顿.邓小平提出了整顿的指导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步骤.整个整顿以整治"肿""散""骄""奢""惰"为重点,积极稳妥地进行,前后持续一年多时间,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员额大幅度压缩;军事训练全面恢复;军队形象发生明显变化.整顿过程中,邓小平同"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和插手军队的阴谋进行了坚决斗争.军队整顿是邓小平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为扭转军队建设方向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整顿虽因复杂的历史因素而被迫中止,但对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新时期军队全面改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利益认同,是人们行为动机的生命源泉,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涵,也是相互关系、相互存在的基本保证.军队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在其蕴含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导向,得到了广大官兵的理解认同、拥护支持.当前,推动军队发展,就要充分尊重官兵切身认同感受,真正实现军人权益的保障实施.  相似文献   

8.
朱德同志对中国人民军队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人民军队的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朱德同志的人民军队的建设思想,对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讲政治1.无条件服从党的领导.是党领导军队,还是军队领导党,这是军队建设的首要问题.有人认为党是军队创造出来,政权是军队建立的.朱德同志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思想,而且是一种极端危险的思想;如果任其存在和发展下去,必然会破坏党的团结,损害党的事业,这是决不能允许的.他指出:“全军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都必须明确认识:军队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党的领导之下战胜了敌人的,党是军队的领导者,军队是党发展革命和巩固革命胜利的工具,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军队.”(《朱德选集》第328页.以下出自此书只注页码)所以,全军每一个指挥员和战斗员,都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三维角度,论述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富国与强军统一的重大意义、逻辑可能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郭红英 《理论界》2008,(1):37-38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些重要论述,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期以来,军旅影视作品持续表现出对情义的关注与高扬,着重在充满人性、人情的叙事组织和话语样态中建构深层的精神意蕴,在军营生态文化中开掘出更丰富更深刻的人性内涵,拓展军队传统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固有含义,使之充盈着当代文化蕴涵,闪现着情感的温馨和人性的光辉.由此所表现出来的创作取向与审美范式,为军旅影视作品在创作上探索出了成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于化民 《东岳论丛》2001,22(3):12-17
建国初期 ,随着国内和平的基本实现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及时提出了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任务 ,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现由建军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变 ,此表现为 :1 .适时提出了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 ;2 .制定了保卫祖国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3 .确立军事领导体制 ,建设合成化军队 ;4 .采取精简整编 ,实行三大制度 ,创办正规军事院校 ,加强教育培训等重大措施 ,全面展开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军队履行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根本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的政治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战时日军累累的暴行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日本传统文化中仁爱精神的缺乏以及被军队强化的愚忠服从、残酷无情、贱视生命等方面是造成当时对外侵略的日军凶残和野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新军事革命对军队指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我军军队指挥应对新军事革命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曹力铁 《江汉论坛》2007,3(4):94-98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中国共产党创建自己的军队是高度重视的,他们期望着一支中共自己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的诞生.在如何处理中共直接领导军队和维护国共合作的问题上,在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军队问题上,在这支军队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问题上,共产国际和联共(布)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原则,又有许多脱离实际,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指示.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毛泽东等同志,在创建红军的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系统地解决了红军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人民军队建设问题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加强军队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前提保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军队转型这一时代背景,不断推进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军队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