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珀认为,休闲是构成西方文化的基础之一,但是当代社会“休闲异化”有目共睹.这种异化包括认识和价值两个维度,而现代性的根本特征——“祛魅”所导致的“工作至上”世界的无止境入侵是休闲异化产生的根源所在.克服休闲异化,皮珀寄希望于基督教信仰的复魅,这或许是一个给人启发的进路,但在经受理性化长期洗礼的现代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复魅作为克服异化路径,或许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以来,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经历着某种"救赎性的失败",而今在全球化和现代性的视域下,艺术将向民族民间的艺术形态进行一种"方言性"的"复魅"与"回归"。在此过程中,民族艺术将对沉浸于片面物质享受和精神困顿的人群,施以"再启蒙"的灵光;对现代性的症结起到一种"救赎的治疗",进而实现其时代性的"文化寻根"意义。  相似文献   

3.
阿多尔诺是西方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认为由于文化工业的兴起,艺术已发生了蜕变,变成大众艺术,成为肯定意识或妥协顺从意识的代表,而与之相对的现代主义艺术则通过对社会的否定和批判成为真正的艺术,并成为否定意识即革命批判意识的代表。因此,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和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张扬构成了阿多尔诺一生艺术研究和美学探索的两个基本主题。这一点使他在美学上与现代主义艺术殊途同归地走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4.
低碳技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与低碳经济相伴而生,其目的是为解决当下人类发展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对低碳技术可能的附魅,犹如远古先民对自然界神秘性的崇拜,容易把低碳技术神秘化、图腾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低碳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一现实,从低碳技术的实质、附魅和祛魅三方面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理性、深入地进行论证,并以一种跨越时空的新视角来考量低碳技术的发展,提出既要预防低碳技术附魅的出现,又对已经存在的附魅要理性地进行祛魅,从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有效引导低碳技术朝着人与自然共存、共融、可持续的路向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  相似文献   

5.
炒作时代,艺术价值呈现出袪魅与返魅的虚实迷离的特征。艺术价值的魅惑在于商业因素成功以一种他者的身份渗透进到人文领域,从而使经济价值与艺术价值糅杂,艺术价格与艺术价值不分。以经济学视角论析炒作时代的艺术价值正是揭开现代艺术价值魅惑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宗教的现代变迁,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世界的祛魅"的著名观点,在当前的研究中,"世俗化"也被认为是宗教变迁的普遍趋向。韦伯这种看法似乎脱不开单线进化论的嫌疑。通过大理周城两个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白族村民DSS和YZY宗教观念的民族志描述与分析,认为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宗教并没有随着科学的发展、经济理性主义的高涨而消失,白族基层民众的宗教观念深层存在着一种"信魅"与"祛魅"互融并存状态,以及"信魅—祛魅"或"祛魅—归魅"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7.
汪树民 《南都学坛》2003,23(1):20-23
兰克的史学理论及方法是对于前人的超越。他倡导如实直书的写作方法 ,在书中消灭自我 ,力求祛魅 ,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不过兰克的史学理论及方法毕竟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旧史学的痕迹 ,因此兰克的史学在一定程度上又不可避免地趋于返魅  相似文献   

8.
金庸小说作为大众艺术的探讨,主要还纠缠在是"雅"还是"俗"这个问题上,还没有真正从大众艺术本身的多层次视角来研究.借鉴西方的六种大众艺术理论,可以对金庸武侠小说作为大众艺术的价值进行多维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论述水墨艺术精神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墨艺术文化迷失的原因:受西方绘画艺术思潮的影响,国人盲目追崇、模仿绘画艺术,指出了当代重建水墨艺术的两难处境:一是当代社会对水墨艺术精神层面消费的缺乏,二是水墨艺术无法与当代国际文化的对等交流。最后,对水墨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面对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水墨艺术创作仍要注重内省和感悟,以继承其艺术精神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境域的良好转换,从而使当代水墨艺术对当代生活的观照。  相似文献   

10.
祛魅时代的到来,使文化从建构走向解构,经典文化遭到颠覆,低俗文化借助快媒流行,社会、家庭、学校三大教育阵地处于失守状态,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成功观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针对三大教育缺失,提出三个维度的重构——民族道德、民族文化、情感价值观,明确返魅文化实现的途径和内容载体,从文化的角度实现从祛魅到返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论新时期湖南小说的含魅叙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时期以来湖南小说在叙事方面出现了一种含魅倾向,韩少功的作品其含魅倾向表现为对世界上不可知与不可言说事物的包含与宽容,孙健忠等人的小说将魔幻态现实与进行态现实融合在一起,残雪的小说用梦魇与呓语的形式将巫文化推向极端,造成一种独特的神秘的含魅叙事。  相似文献   

12.
为自己的政治立场附魅上一种普遍性外观,用一种抽象的和非历史性的视角来理解现实社会和政治,这是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特点。早期马克思通过自己的政治立场揭示了资产阶级在政治解放和意识形态两方面的普遍性附魅以及资本的普遍性附魅事实,这是他建立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个策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依次阐述了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之间普遍性的和特殊性的相生相成关系,最终确立了从历史性和特殊性的角度来理解现实政治的哲学立场,对资本主义的普遍性附魅进行了彻底的祛魅,并为构建马克思政治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跳神”这一活动在很多东北作家的小说中都有表现,不同时期的东北作家描述“跳神”的价值判断是不一样的。从现代到当代,经历了一个从历史祛魅到神性附魅的变化过程,这既反映了社会时代的改变所造成的不同时代作家思想倾向的不同,也从侧面说明了东北萨满教本身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万能的 ,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然而 ,正当科学气宇轩昂地昂首阔步于地球上时 ,却遭遇到后现代主义的当头棒呵———科学祛魅。科学祛魅了吗 ?后现代的科学返魅观能否使科学返魅 ?抑或它是伪装的现代性 ?后现代在批判现代科学的同时 ,是否会导致神秘主义的再现 ?这些疑问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5.
德国社会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实际上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化理论家。在对资本主义精神起源的研究中,韦伯深度展开探讨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其所论可以与马克思主义对话;在对西方世界观"除魅"的阐释中,韦伯揭示了现代价值观的竞争和冲突,呈现了现代文化"秩序过度"与"冲突过度"的复杂纠缠;在对西方理性化命运的探究中,韦伯分析了西方自律艺术的形成及技术与艺术进步的关系。这些重要观念,不但对现代文化生产提出了新的解释,而且对当代文化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从三个方面概括韦伯的文化观点,为当前正在讨论的一些文化议题提供一些新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祛魅是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罗斯通过描写犹太青年的反叛行为,揭示了犹太人心理层面上的祛魅,表达了犹太人对犹太传统的复杂情感。罗斯采用揭示、嘲讽、戏谑、颠覆、解构等作为其文学祛魅的方式;既祛犹太传统与犹太主流话语之魅,又祛美国主流文化价值之魅,是罗斯文学祛魅之特点;而还原人真实、本来的面目,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是罗斯文学祛魅之目的。罗斯的创作彰显了其人道主义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具有三大特点:四个场极(先锋艺术、大众艺术、电型艺术、设计艺术),三类对立(先锋艺术与后三类艺术),四圈(先锋艺术之圈、大众艺术之圈、电型艺术和设计艺术的艺术部分之圈、非艺术部分之圈)互动。三大特点在思想上受升级了的科学和哲学形成的新世界观的影响,这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中的质能一体和时空一体观念。这两大特点从各类艺术特别是绘画中体现出来,后艺术时代的西方绘画,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如何在画中表现虚;二是如何在画中突出时间。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在这两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通过对西方绘画大家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西方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在体现虚实结构之“虚”和突出时空结构之“时”上,与中国和印度的古典绘画既有相同的一面,还有不同的一面,体现了西方对虚和时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自身的历史演进;二是中西印的文化比较。从西方的古今之变和中西印的艺术互鉴,可以更深地体悟西方后艺术时代中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 ,源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所面临的价值观的剧变。当代时装与女权运动以及嬉皮士和朋克那样的社会政治团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它本身也就是一种大众文化产品 ,它的设计灵感往往取自各种分支文化。当代西方时装是后现代主义的一面镜子 ,后现代艺术中的解构、折衷、反讽等特征在西方当代服装上都有反映。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中西方艺术中丑学思想的产生渊源和发展历程 ,通过比较认为 :“丑”与“美”在中国艺术中相容互补、共生发展 ,而在西方艺术中则基本处于对立状态 ,难以同步生长。同时将“丑学”在两种不同文化土壤上形成的这种生存状态的差异性置于各自的哲学背景中进行审视 ,寻找形成中西方艺术中“丑“的不同命运的本质的、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阿瑟·丹托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哲学家和评论家之一,他与美国艺术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对后现代艺术流派例如波普艺术和达达艺术进行了哲学层次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影响了当代西方艺术的发展.他认为艺术品是在艺术界之中获得艺术品的地位.他提出,在当代艺术被哲学化了,从而导致了艺术的终结.他的艺术终结观对于国内外的美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艺术的哲学化与终结"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