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相信每一个听到这句话的人,心里都会没来由的“咯噔”一下,人类的处境真的有那么危险吗?地球真的会因“缺水”而将人类置身于“万劫不复”之地吗?  相似文献   

2.
将近70亿人口的需求让地球几近崩溃.除了气候变化,我们是否了解其他威胁?环境污染、物种灭绝、死亡海域等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达到什么程度?去年瑞典环境研究所所长约翰?罗克斯特伦与28位环境科学和地球系统科学专家共同为这些问题求解.专家小组确定了9个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地球支撑系统.他们警告说,超越极限将导致不可逆转的环境变化,进而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宜居住.不过经过对9个薄弱环节的分析,人类似乎还有喘息之机.  相似文献   

3.
<正>冬季来得迟了,夏季来得早了。冬天有时虽冷,但有时已成为"暖冬";夏季越来越热,高温天气很多。这是为什么呢?说是地球受到了"温室效应(Creenhouse Effect)"的影响。人类生活的地球,怎么会产生"温室效应"的呢?太阳的热辐射通过大气层达到地球表面,地球也放出长波红外辐射,将太阳的辐射返回大气  相似文献   

4.
享受了近1个世纪石油所带来的便利,以目前全球发现的石油蕴藏量估计,在需求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大约再过40年,地球的石油将被全部耗尽.石油危机迫使人类更积极地寻找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或取之不尽的洁净能源,譬如风力、潮汐、太阳能等.  相似文献   

5.
人类与海洋     
海洋孕育了生命,陆地孕育了文明。地球仍是唯一适合我们人类居住的家园。然而。人类正面临资源短缺.人口爆炸.环境恶化等严峻的问题。占地球71%面积的海洋将是最有希望维持、容纳人类并持续发展的领地。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将“回归海洋”。1998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海洋年”,已再好不过地提示了21世纪的时代特征,那是人类向海洋进军。  相似文献   

6.
2000年悉尼奥运会将作为“第一个绿色奥运会”载入奥运史册,铭刻于环保丰碑。萨马兰奇说,奥林匹克运动能够和必须动员起来,为地球的保护和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悉尼之所以赢得了奥运举办权,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对环保所给予的高度重视。那么,悉尼在环保方面有哪些建树和创举呢?  相似文献   

7.
30年前,英国环境科学家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率先提出地球拥有自我控制系统可让地球的环境适合生命生存,他将此系统称为盖娅(Gaia),这项理论也已获广泛接受。洛夫洛克成为继达尔文之后首位对地球生态系统提出全新观点的科学家。但同在洛夫洛克却认为,人类滥用环境已导致这项机制转为对人类不利,地球气候变迁问题已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8.
卷首     
资源与人居环境是一个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题,是一个绝对主旋律的话题.资源与人居环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类将资源的积累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物质基础,人居环境的尽善尽美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目的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已超出了地球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还有干净的地方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这里所说的干净,系指没有受到人类生活与生产污染的地方,它完全处于一种纯净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0.
老鼠,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全世界有2500多种,约300多亿只,是人口总数的5倍还多.老鼠寄生于地球的历史比人类久远.人类自诞生之初,就在不断进化不断发展,对于老鼠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就连曾经主宰过地球的动物之王恐龙也不能幸免.然而,老鼠这一小小生灵,却历经劫难、生生不息地绵延至今,这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呈现史无前例的高峰状态。进A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增长速度依然很快。除去死亡人数,全世界每分钟约增加21万人,每年增加7700万人。这是相当惊人的增长速度。至1996年中,地球上已经居住有576775万人。现在,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人口急剧增长给世界自然地理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使人类的生存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目前,世界人口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人。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600年,把地球上所有陆地计算在内,每人占地面积平均不到1平方米。果真如此,人类将来何以为生呢?在浩瀚的太空中,目前所知的还只有地球能够养育人类。因此,从现实出发,人类更应在地球的有限空间内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际新闻     
地球日呼吁环保 极端气候波及人类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4月22日为纪念第41个“世界地球日”发表致辞。呼吁各国政府、企业和公民尊重和保护地球环境。因为保护地球环境将有利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增进人类健康和福祉。今年以来全球大地震频传,气候也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3.
人类邀游太空已不再是梦想。现在人们已能乘坐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但是,这些载人飞行很不方便,每次运送的人员也有限,而且需要花费太多的费用。能不能建造一条安全省事的道路通往太空,让人类可以在地球与太空间随意往返呢?  相似文献   

14.
到2020年,地球将会更热,由于海平面上升,太平洋上的基里巴斯共和国和印度洋中的马尔代夫共和国可能逐渐从地球上消失。经济学兼人口学家朱利安&#183;西蒙在他撰写的《人类的状况》一书中认为,到2020年,人类的生存条件在所有物质领域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他们还会继续抱怨,说一切都一天不如一天。  相似文献   

15.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也是人类能够得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正是地球母亲,给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自然资源,也正是在地球家园上,人类世代耕作,繁衍生息.受惠于地球母亲和地球家园,人类文明在近代200多年的时间里大跨步前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是,地球只有一个,它的资源量有限,不可以随意挥霍;它的环境承受力有限,不可以任意破坏.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负荷已经越来越沉重.在过去的100年里,由于人类过度地索取,导致地球资源的存量加速耗竭,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超量排放,给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敲起了警钟,人类正在承受极端天气带来的种种危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普遍感到地球有点不对劲了:气温连年升高,而且高温持续的时间增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不过,科学家们关心这个问题,还有更为严峻的意义。世界气象组织的戈德温&#183;奥巴西教授在20世纪就预测,21世纪将是地球5万年来最热的一个世纪,到2025年,地球表面气温将升高1℃,到21世纪末,将升温3℃。他警告世人说,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地球将不再适宜于人类居住。  相似文献   

17.
危机2015     
如果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能达到稳定状态,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好莱坞影片《后天》里的世界末日浩劫场景或许真的会出现。英国气候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7年拯救地球》一书中警告:"从现在到2015年,人类还剩下7年时间拯救地球。"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他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必须达到稳定状态,否则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普遍感到地球有点不对劲了:气温连年升高,而且高温持续的时间增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不过,科学家们关心这个问题,还有更为严峻的意义.世界气象组织的戈德温·奥巴西教授在20世纪就预测,21世纪将是地球5万年来最热的一个世纪,到2025年,地球表面气温将升高1℃,到21世纪末,将升温3℃.他警告世人说,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地球将不再适宜于人类居住.  相似文献   

19.
目前,联合国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地图显示,人类的活动正导致地球上成千上万物种的灭绝。据科学家估计,在过去15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改变了47%的地球表面。而据联合国今年8月发布的世界生物多样性地图显示,有近3/4的全球陆地表面、陆地植物和动物之间复杂而脆弱的联系将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资源与人居环境是一个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题,是一个绝对主旋律的话题。资源与人居环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人类将资源的积累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物质基础,人居环境的尽善尽美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目的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已超出了地球的承载力。无奈的反抗是必然的,温室效应、土地沙化、水源枯竭、大气污染、地质灾害、物种减少等都能给人居环境以重创。可见,要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有资源与人居环境的循环递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