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出生在北方农村一个贫苦家庭,家里粮食不够吃,母亲就往粮食里掺麸皮或糠让大家充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从小就帮家里干农活,拉犁、种地、赶车,年纪小小的他显然已经是种庄稼的好手了。到了14岁,他开始学织布,由于个儿小,织布的坐机板高,脚够不着踏板,家里就专门给他做了一个凳子。  相似文献   

2.
投身革命洪流1919年4月,戎存仁出生于山西平鲁县(现平鲁区)莺房沟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戎存仁便跟着家人下地干农活,但懂事的他从来不叫苦叫累。在他11岁那年,家里东挪西凑地挤出一点钱,送他上了学。小存仁十分珍惜来之  相似文献   

3.
家住延庆县永宁镇盛世营村的唐秋云,1983年从清华工艺美院美术系毕业,那年她才19岁,一次意外导致腰椎扭伤.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做不了农活的唐秋云成了家里的废人,在她的拖累下,她家也成了村里的特困户。人生的转折往往在不经意间。  相似文献   

4.
朱余兵 《社区》2013,(23):54-54
我出生在农村,家里兄弟姐妹多。幼时生活只能解决温饱,谈不上营养。儿时的我体弱多病,经常被爸爸背着,行走在去诊所的路上。身高和体重都比同龄人小一号,能够做的最大“运动”就是跟随父母到田间地头,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搞搞“破坏”。也许是我“实习”得早,到初中时,就可以利用放学、寒暑假的时间,帮助家里干农活了。也正是我不断地劳动,不断地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我逐渐“强壮”起来。  相似文献   

5.
无腿硬汉     
刘忠俊 《百姓生活》2014,(11):59-59
在四川省蓬安县相如镇清水铺村6组,今年46岁的村民李杰文,因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而双腿截肢,但他靠着一副铁拐,一股倔劲,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李杰文除了能干耕田、挑水、施肥等基本的农活,还学会了电焊、修理等技艺。为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他养鸡、鸭,承包鱼塘,搞水产养殖,还喂了好几头猪。在当地残联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李杰文还建起了新房,开了一个小商店。现在,他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6.
他生长在湖南农村,是一个特别喜欢拉小提琴的男孩。他没有机会上学,除了帮助大人干些零碎的农活以外,就是不停地学拉琴。终于,一天他怀着梦想来到北京参加艺术考试,老师发现了这个孩子独特的音乐天赋,就破格收下了他。而此时他还是大字不识的文盲。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家乡闽南农村,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耕牛仍是农民家里主要的辅助劳力,家家户户皆喂养着耕牛,农民将牛视为农家宝。农村的孩子在假期中,不像城市的孩子一样上各种培训班,而是利用假期帮家长干各种力所能及的农活,放牛也就成了村童们的农活。在放牛的过程中,孩童们快乐无比。他们与牛为伴,和牛相亲相依,在农村广阔天地的原生态大课堂,既学会了放牧技能,又陶冶了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相似文献   

8.
最美的声音     
上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位家住在齐齐哈尔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在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错,怎么不安电话呢?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一次,趁他不在,我们赶紧从他枕头底下找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听了很久也听不出个啥。我们很纳闷: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磁带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一周六是姚盛林最忙的日子,一清早就搬起自己那只快要被磨破的箱子,然后站到科技市场的边上,打开来,里面是满满的影碟、软件。是的,是盗版碟,这屡次让姚盛林不好意思,但是站在那群小混混中间,他往往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很无奈,他的生活费要从这里出,父母实在无力为他负担一切了,他已经长大成人,他要自己负担。  相似文献   

10.
他生于台湾高雄旗山。他的祖先来自福建漳州,来到台南旗山定居后世代务农,他14岁之前都在农村生活。他家里一共有18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12。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孩子多,家里的生活极其困难,在他的记忆中,他们兄弟姐妹从来没有吃过饱饭。除了过年,平常吃饭每个孩子碗里只能盛三分之一,吃完就没有了,孩子端起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吐一口唾液进去,拌一拌,这样吃得就比较安心,否则碗里的饭眨眼就被哥哥姐姐拿走了。  相似文献   

11.
带钱谈恋爱     
朋友的女儿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非常高兴。开学时父亲送女儿去北京,到学校后得知,和她同寝室的3位同学中,一位是贫困生,家里每月只给生活费200元,一位父亲是老板,每月生活费千元以上,还有一位叫纹纹的,父母也是工薪族,每月家里给600元。班里大多数同学家里也都给这些。于是,他就把女儿的生活费锁定在这个数字上。  相似文献   

12.
结婚后,单身的同事经常跟着他去家里吃饭。他也乐得热闹,周末或者假期,家里就成了大家聚会的地方。妻子很好的脾气,也擅长做家务,并烧得一手好饭菜,每天一下班就回家,仿佛没有别的什么爱好,也没有其他朋友。在他看来,倒是那种很典型的贤妻良母的性格,贤淑、勤劳,并且极其顺从他——家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说了算。  相似文献   

13.
《今日南国》2008,(20):78-79
容县总面积2257.39平方公里,辖12镇3乡,219个行政村(街),总人口78万,是镶嵌在桂东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容县教育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容”和“人才强县”发展战略,全县教育事业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不断铸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秦崇广 《今日南国》2008,(18):22-23
解放思想,以“侨”引资,今年在容县“火”起来了。最近,计划投资8亿元的侨属企业——黑五类食品产业园又回归容县了;计划投资50亿元建立华南地区最大的新加坡电子软件生产基地落户容县……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容县侨资、侨属企业已发展到62家,合同投资总额61亿元,其中今年新增侨资、侨属企业13家,新增合同投资49亿元,为历年侨资、侨属企业的4倍多。今年上半年,全县侨资、侨属企业实现产值9.2亿元,上交税金6100万元,出口创汇88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7%、41.3%和83.4%。  相似文献   

15.
1971年,我高中毕业后,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干革命。我插队至一位亲戚家,论辈分那位亲戚是我的叔公,他当时是生产队的队长。鉴于我初来乍到,不怎么会干农活,他特地指派了一位干练的姑娘做我师傅。姑娘小名叫玲玲,性格活泼开朗,为人热情大方,她的外表长相正如那首《小芳》歌里所唱的:“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  相似文献   

16.
开眼     
《人生与伴侣》2014,(2):4-5
【逸趣】 下榻 据《后汉书·徐稚传》记载,东汉时期豫章郡的高士徐稚知识渊博,品德高尚,郡太守陈蕃请来家里,两人相谈甚欢,到夜晚意犹未尽。后来,陈蕃在家里专门预备了一张床接待徐稚,平时他把这张床挂起来,徐稚来了便把床放下来留他住宿,称为“下榻”。  相似文献   

17.
安琪 《北京纪事》2013,(2):65-67
黄玉洋是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从上大二开始,每个周六的凌晨5点,他都会准时坐上从保定开往北京的列车,周日乘末班车返回学校。  相似文献   

18.
王智能 《老友》2021,(2):59-59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心的话题。一些父母将子女含辛茹苦拉扯大,年老时不仅没有得到子女的赡养,还因为家产分配问题闹得家中鸡犬不宁,无法安享晚年,迫不得已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案例:年过七旬的马大爷,是一位住在县城近郊的农民,养育了两个儿子。马大爷农忙时在家里做农活.  相似文献   

19.
孟云剑  杨东晓  胡腾 《社区》2009,(26):22-24
1981,对话的年代 7月18日,周六。一大早.两天前携家眷来京的金庸大侠情绪饱满,西服革履、领带整齐地收拾停当,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在廖承志的陪同下,到人民大会堂与他心目中的“大侠”邓小平晤面。  相似文献   

20.
陈锦绵 《今日南国》2006,(23):38-38
关于真武阁的建成,在容县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当年鲁班云游到容州(今容县),见都峤墨绿,大容苍翠;听天堂松涛,绣水轻歌,被容州美丽的景色迷住了。他要在容州建一座楼宇作纪念。为了选址,鲁班先后登上都峤山和大容山,以日月为镜反复对照容州山水。他把容州喻为凤地,美其名曰:飞凤投江。凤头就是经略台,可惜缺少了凤冠。为了让容州这只“飞凤”更有灵气,鲁班拟定在经略台上安装美丽的“凤冠”——建一座真武阁。那时候,黎村的天堂山,石头的望军山,容厢的大容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